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
黄冈师范学院
、名词解释(每⼩题4分,4X 5=20分)
1、冰⽃:
2、黄⼟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 _____________ 、分布及其 ___________ 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 ________ 学与 _______ 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流具有 ________ 环流和 ______ 流两种⽅式。
4、⼀个被抬升起来的⽯灰岩⾼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 Karst 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个阶段:幼年期、 _________ 期、 ________ 期和⽼年期。
5、黄⼟的主要矿物成份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6、滑坡的三要素为 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7、坡⾯侵蚀坡⾯侵蚀只出现在降⾬和冰雪融⽔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过程。
⼀是
________ 作⽤,⼆是 _______________ ■乍⽤。
8岩⽯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的 ____________ 与岩⽯ __________ 。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到⼏百⽶不等,速度⼤⼩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 _______________ 与冰川 _________ 。
A 卷【第1页共2页】 10、未改变⾃然地貌基本形体的⼈⼯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种是 _________________ ,另⼀种是 ___________ 。
三、填图题(每⼀⼩题1分,共10分)下图为滑坡纵切⾯⽰意图,请根据图⽰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 1-10所指的名称。
考试课程考试形式考试专业 2011 —2012 地貌学
闭卷
地理科学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试卷
考核类型出卷教师考试班级考试A 卷 XXX 地理201101、02班
四、简答题(每1⼩题8分,共24 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原地区⽔⼟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A 卷【第2页共2页】
黄冈师范学院
2011 — 2012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试卷
、名词解释(每⼩题4分,4X 5=20分)
1、河漫滩
2、风沙流
3、新⽉形沙丘
4、黄⼟梁
5、断层崖⼆、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
位⾯积上⽔⽂⽹的长度,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化阶段定出的地貌年龄称为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河流中泥沙的起动流速⼤⼩与泥沙 ____________ 成正⽐。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线是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固体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于 _________ 。
副热带⾼压
带地区的雪线⾼度⽐⾚道地区⾼,说明 _____________ 对雪线⾼度有重要影响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壳与⼤洋地壳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在结构上洋壳缺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厚度上洋壳⽐
陆壳 _________ 考试课程:地貌学
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类型:考试B 卷出卷教师:何栋材考试专业地理科学
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根据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中地貌演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包括两部分,上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部为___________
7.由粒雪转变成冰川冰的成冰过程因环境的不同有两种类型: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
8.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 _________ 成反⽐,与___________ 成正⽐。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到⼏百⽶不等,速度⼤⼩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______________ 与
冰川_________ 。
B卷【第1页共2页】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改变⾃然地貌基本形体的⼈⼯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种
是___________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
2、地质构造对地貌有很⼤的控制作⽤,形成背斜的地⽅⼀定出现⼭地,出现向斜的地⽅
肯定形成⾕地。
()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体或岩体不⼀定都是冻⼟。
()
4、溯源侵蚀只能发⽣在河流源头,在近河⼝河段不可能出现。
()
5、蛇形丘是⼀种冰⽔沉积地貌,其延伸⽅向不能⽤来研究古冰川的⼤致流向。
()
6、具有圆弧滑动⾯的滑坡体的抗滑阻⼒等于滑动⾯上的摩擦⼒和粘结⼒之和。
()
7、沙漠是⼲旱⽓候的产物,因此变成了⼲旱⽓候的任何地⽅都会发⽣沙漠化并形成沙漠。
()
&冰⽃是冰川作⽤形成的,因此⼤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地貌。
()
9、黄⼟虽是风成沉积物,但刚降落到地表的由风搬运的粉尘物质并不是黄⼟
()
10、分布在河⾕两侧由河流作⽤形成的平坦地形⼀定是河流阶地。
()
四、简答题(每1⼩题8分,共24分)
1、简述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2、简述W. Penek坡地发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黄⼟的主要特性五、论述题(每1⼩题13分,共26分)1、论述我国黄⼟⾼原地区⽔⼟流
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黄冈师范学院
2011 —2012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及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名词解释(每⼩题4分,4X 5=20分)1、冰⽃:在过去的雪线附近,由于频繁的冻融风化作⽤,⼀些原始洼地会不断的被蚀加深加宽,最后形成⼀个围椅状的、三⾯为陡峭的岩壁环绕,⼀⾯有⼀呈反坡地形、指向坡下⽅的开⼝。
该地形称为冰⽃。
2、黄⼟塬:黄⼟⾼原地区的顶⾯平坦、周边为沟⾕包围的台地,其范围可⼗分⼴阔,能达数千平⽅千⽶。
其形成常常与下伏古夷平⾯有关。
3、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这⾥的冰雪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是相等的。
雪线的⾼度与⽓温、降⽔和地形等有关。
4、河漫滩:河床两侧⾼出平均⽔位之上⽽⼜常被洪⽔淹没的平坦⾕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5、雅丹地貌:⼲旱地区的湖泊⼲枯以后,湖底粉沙粘⼟层中会产⽣很多龟裂;后期风沙流沿着这些裂纹不断风蚀,会使得裂纹不断加深加宽⽽产⽣沟槽,沟槽之间没有被风蚀掉的部分变成垄脊。
⼲旱区古湖泊底部发育的这种垄-槽相间分布的地形称为雅丹地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地质学与⾃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流具有横向环流和旋涡流两种⽅式。
4、⼀个被抬升起来的⽯灰岩⾼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
历如下⼏个阶段: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年期。
5、黄⼟的主要矿物成份是⽯英、长⽯⽲⼝云母。
6、滑坡的三要素为A卷答案【第、1页⾻坡壁3页和滑动⾯。
7、坡⾯侵蚀坡⾯侵蚀只出现在降⾬和冰雪融⽔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过程。
⼀是⾬滴 _ 冲击作⽤,⼆是坡⾯径流侵蚀作⽤。
8岩⽯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的化学成分与岩⽯结构。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到⼏百⽶不等,速度⼤⼩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坡度与丄
川厚度。
10、未改变⾃然地貌基本形体的⼈⼯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种是梯⽥,另⼀种是桑基__________ 塘
三、填图题(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意图,请根据图⽰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后缘裂隙
2 —滑坡壁
3 —松散沉积物
4 —醉汉树
5 —滑动⾯
6 —⼆级滑动⾯
7—滑坡⾆,8 ” —滑坡体⼀积⽔湖10 —滑坡⿎丘
■;——代2 ⾷:_川…,
四、简答题(每1⼩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类型。
:X '—,仁?-Y /才"
**B^_
(1)外动⼒地质作⽤;(2)内动⼒地质作⽤;(3)⼈类活动
2、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与主要特征⽰意图
1、侵蚀阶地阶地主要由基岩组成。
其上很少或没有河流冲积物覆盖
2、基座阶地阶地由两类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冲积物,包括河床相冲积物和河漫滩相冲积物,下部为基岩。
这说明河流的下切强度较⼤,超过了河流的堆积。
⼀般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是⼀种构造成因卷答案【第2页共3页】
3、堆积阶地阶地仅有河流相冲积物组成。
根据河流下切深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内迭阶地形成阶地的下切与堆积冲积物前的下切基本相同
上跌阶地形成阶地的下切⼩于冲积物堆积前的下切深度,没有切穿冲积物
堆积阶地的堆积物厚度⼀般⽐较候,超过了河流冲积物的正常厚度,⼀般由⽓候变化引起。
3、简述黄⼟的主要特征黄⼟为第四纪棕黄⾊⼟状堆积物,质地均⼀,以粉沙为主,多空隙。
五、论述题(每1⼩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原地区⽔⼟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原因:(1)⾃然原因:黄⼟本⾝的特性,含有较多的⽅解⽯等易溶矿物,粉沙物质,结构性差,垂直节理发育;降⽔集中,冲击⼒⼤;⾬⽔含酸,加速溶解;黄⼟地貌多斜坡,坡⾯发育,重⼒作⽤(2)⼈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增长,开发强度⼤;农业经营⽅式不当,加剧流失;
防治措施:主要从⼈为原因⼊⼿,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改变农业经营⽅式,等⾼耕作,⼯程措施,打坝淤地。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全省地势⼤致为东、西、北三⾯环⼭,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
在全省总⾯积中,⼭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地。
全省⼭地⼤致分为四⼤块。
西北⼭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巴⼭的东段。
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脉,呈北西⼀南东⾛向,群⼭叠嶂,岭脊海拔⼀般在1000⽶以上,最
⾼处为武当⼭天柱峰,海拔1621⽶。
⼤巴⼭东段由神农架、荆⼭、巫⼭组成,森林茂密,河⾕幽深。
神农架最⾼峰为神农顶,海拔3105⽶,素有“华中第⼀峰”之称。
荆⼭呈北
西⼀南东⾛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250⼀500⽶的丘陵地带。
巫⼭地质复杂,⽔流侵蚀作⽤强烈,⼀般相对⾼度在700⼀1500⽶之间,局部达2000余⽶。
长江⾃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利资源极其丰富。
西南⼭地为云贵⾼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娄⼭和武陵⼭,呈北东⼀南西⾛向,⼀般海拔⾼度700 ⼀10(洲〕⽶,最⾼
处狮⼦恼海拔2152⽶。
东北⼭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别⼭脉,呈北西⼀南东⾛向。
桐柏⼭主峰太⽩顶海拔1140⽶,⼤别⼭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
东南⼭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脉,略呈西南⼀东北⾛向,主峰⽼鸦尖海拔1656⽶.
丘陵。
全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区域,⼀为鄂中丘陵,⼀为鄂东北丘陵。
鄂中丘陵包括荆⼭与⼤别⼭之间的江汉河⾕丘陵,⼤洪⼭与桐柏⼭之间的⽔流域丘陵。
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丘间沟⾕开阔,⼟层较厚,宜农宜林。
平原。
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
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流汉江冲积⽽成,是⽐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积4万多平⽅公⾥,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地⾯平坦,湖泊密布,河⽹交织。
⼤部分地⾯海拔20 ⼀100⽶。
鄂东沿江平原也
是江湖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黄梅沿长江⼀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
这⼀带注⼈长江的⽀流短⼩,河⼝三⾓洲⾯积狭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夹有残⼭低丘,因⽽平原⾯积收缩,远不及江汉平原平坦宽阔。
成因:内⼒作⽤;外⼒作⽤;⼈类活动
2011 —2012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及评分标准
考核类型:考试B卷
出卷教师:XXX
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名词解释(每⼩题4分,4X 5=20分)
1河漫滩河床两侧⾼出平均⽔位之上⽽⼜常被洪⽔淹没的平坦⾕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2风沙流当风速达到或超过沙粒的起动速度以后(我国的沙漠沙粒径⼀般在0.1?0.25mm 左右,对裸露的沙质地表来说,当距地表2m⾼处的风速达到4m/s左右,或者⽓象台站风标风速⼤于等于5m/s 沙⼦就可起动),沙粒被起动,空⽓中夹杂⼤量颗粒,这时的风称为风沙流。
3新⽉形沙丘该类型沙丘在平⾯上呈⽉⽛形,交伸向前的两个⾓成为沙丘的两翼。
两翼之间的夹⾓成为新⽉形沙丘的开张度,开张度的⼤⼩与风速的⼤⼩有关,风速越⼤,开张度越⼩。
新⽉形沙丘在纵剖
⾯上两坡呈不对称状,迎风坡较缓,坡度⼀般为5—20度,背
风坡较陡,坡度在28—34度之间,相当于沙粒的休⽌⾓。
这种沙丘⼀般不太⼤,多在3—8m很少超过15m典型的新⽉形沙丘多零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区。
4黄⼟梁长条状的黄⼟丘陵,长⼏百⽶⾄数⼗公⾥,宽度仅⼏⼗⽶到数百⽶,其脊线起伏较⼩,横剖⾯成穹形,坡度为20度左右,梁的形成,或是基底控制,或是流⽔侵蚀。
5断层崖由断层错动直接形成的陡崖,它不⼀定就是断层⾯,断层崖的⾼度基本代表了断层垂直错动的距离。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
1.⽔平切割密度相对年龄
2.地质学⾃然地理学
3.粒径
4.年积累量年消融量降⽔量
5.花岗岩层薄
6.活动层永冻层
7.重结晶渗浸-冻结
8.⾼度输沙率
考试课程:地貌学
考试形式:闭卷考
试专业:地理科学
9.坡度厚度
10?梯⽥桑基鱼答案【第1页共4页】
⼆、判断(每空1分)
123456789 10
三、简述题
1简述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岩溶作⽤是发⽣在可容性岩⽯地区的⼀类地貌过程。
但是岩溶作⽤的强度特征深受⾃然地理条件特别是⽓候条件的影响。
因⽓候条件的差异,岩溶作⽤的特征、强度及形成的地貌表现出极⼤的差异性。
因此岩溶地貌具有⼀定的地带性。
现将⼏个主要地带的岩溶作⽤特征和形成地貌的特点简述如下:
1、热带,亚热带季风型岩溶(以溶蚀作⽤为主)
降⽔多,⾼温,繁茂的植被,溶蚀作⽤⼗分旺盛,形成⼗分发育的Karst地貌。
这不
仅表现在地表岩溶上,也表现在地下岩溶上。
⼗分发育的Karst地貌具体表现在如下⼏个
⽅⾯:峰林发育的最好、漏陷地貌和⾕主坡发育、⽯芽和溶沟⼗分显着,⽯芽⾼⼤、地下溶⽳发达。
2、亚热带地中海型⽓候岩溶
以南斯拉夫Karst⾼原为代表,该带夏季⼲热,冬季冷湿,⽔热条件不如热带。
故Karst 地貌不如热带典型。
但地表及地下Karst仍是相当发育的。
地表多见落⽔洞,溶蚀洼地,坡⽴⾕,⼲⾕与盲⾕等,缺乏发育完美的峰林。
3、温带湿润⽓候的岩溶
⾬量及热量条件均较上述⼆带差,故岩溶作⽤不强烈,地貌不明显,地表Karst以⼲
⾕为主,⽯芽,溶沟,落⽔洞及溶蚀⾕地不发育。
地下Karst以溶孔、溶隙和⼩型溶洞为
主。
缺乏⼤型溶洞。
4、寒热及⾼⼭型岩溶
⽓温低,⽔多以常年冻结和季节冻结的冰的形式存在,因此岩溶作⽤微弱。
因此存在少数圆形洼地和⼩型漏⽃。
地下Karst主要是蜂窝状溶孔及⼩型溶洞,但是在⾼⼭地区由于融冻风化强烈,崩解作⽤常沿断裂、节理和层理⾯进⾏。
也常形成类似于热带的峰林地貌,但规模很⼩,并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
5、⼲燥地带的岩溶
⽓候⼲旱少⾬,故岩溶作⽤不强烈,地貌不明显。
2简述W. Penek坡地发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B卷答案【第2页共4页】
W.Penek的坡地发育模式是以构造活动和外⼒侵蚀之间关系的对⽐为出发点的。
他认
为地貌的形状取决于陆地上升的相对速率,以及侵蚀搬运营⼒的有效性。
关联这两种作⽤的营⼒主要是河流。
它决定着下切河⾕⾕底的速率⽽控制了边坡的发育。
在W.Pe nek看来
构造活动和外⼒侵蚀的关系可分为三种:
①构造抬升⼩于外⼒侵蚀,即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成凹形坡
②构造上升与外⼒侵蚀相等,并且上升是均速的,形成直形坡
③构造上升⼤于外⼒侵蚀速度,并且上升是加速的,形成凸形坡
在陆地加速隆起期间,河流推⾏着强⼤的下切作⽤,地表的起伏因⽽加⼤。
这时河⾕边坡的形状将趋向凸形坡发育。
如果下切的速率减低,河流搬运坡脚崩积物质的能⼒将会逐渐衰落,于是堆积作⽤开始。
这时的河⾕边坡⾸先趋向均匀的直形坡,然后发育成凹形坡。
如果河流的侵蚀作⽤保持⼀定,那么就会出现均衡的状况,河⾕边坡也就保持着均匀直形坡的状况。
因此W.Penek的地貌发育观念与地貌侵蚀循环⽆关;相反,受控于与陆地隆起有关的河流侵蚀能⼒。
河流侵蚀能⼒的⼤⼩,受到众多因⼦的控制,如陆地隆升速率的变化、侵蚀基准⾯的改变、径流量的变化、⽓候的变化或者上述诸因⼦的综合影响等。
3.黄⼟为第四纪棕黄⾊⼟状堆积物,质地均⼀,以粉沙为主,多空隙。
五?论述题
1论述我国黄⼟⾼原地区⽔⼟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原因:(1)⾃然原因:黄⼟本⾝的特性,含有较多的⽅解⽯等易溶矿物,粉沙物质,结构性差,垂直节理发育;降⽔集中,冲击⼒⼤;⾬⽔含酸,加速溶解;黄⼟地貌多斜坡,坡⾯发育,重⼒作⽤
(2)⼈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增长,开发强度⼤;农业经营⽅式不当,加剧流失;
防治措施:主要从⼈为原因⼊⼿,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改变农业经营⽅式,等⾼耕作,⼯程措施,打坝淤地。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全省地势⼤致为东、西、北三⾯环⼭,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
在全省总⾯积中,⼭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地。
全省⼭地⼤致分为四⼤块。
西北⼭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巴⼭的东段。
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脉,呈北西⼀南东⾛向,群⼭叠嶂,岭脊海拔⼀般在1000⽶以上,最
⾼处为武当⼭天柱峰,海拔1621⽶。
⼤巴⼭东段由神农架、荆⼭、巫⼭组成,森林茂密,河⾕幽深。
神农架最⾼峰为神农顶,海拔3105⽶,素有“华中第⼀峰”之称。
荆⼭呈北
西⼀南东⾛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250⼀500⽶的丘陵地带。
巫⼭地质复杂,⽔流侵蚀作⽤强烈,⼀般相对⾼度在700⼀1500⽶之间,局部达2000余⽶。
长江⾃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利资源极其丰富。
西南⼭地为云贵⾼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娄⼭和武陵⼭,呈北东⼀南西⾛向,⼀般海拔⾼度700 ⼀10(洲〕⽶,最⾼
处狮⼦恼海拔2152⽶。
东北⼭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别⼭脉,呈北西⼀南东⾛向。
桐柏⼭主峰太⽩顶海拔1140⽶,⼤别⼭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
东南⼭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脉,略呈西南⼀东北⾛向,主峰⽼鸦尖海拔1656⽶.
丘陵。
全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区域,⼀为鄂中丘陵,⼀为鄂东北丘陵。
鄂中丘陵包括荆⼭与⼤别⼭之间的江汉河⾕第陵,⼤洪⼭与桐柏⼭之间的⽔流域丘陵。
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卷答丘T【沟⾕开阔,共层较厚】宜农宜林。
平原。
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
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流汉江冲积⽽成,是⽐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积4万多平⽅公⾥,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地⾯平坦,湖泊密布』⽹交织。
⼤部分地⾯海拔20 ⼀100⽶。
鄂东沿江平原也
是江湖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黄梅沿长江⼀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
这⼀带注⼈长江的⽀流短⼩,河⼝三⾓洲⾯积狭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夹有残⼭低丘, 因⽽平原⾯积收缩,远不及江汉平原平坦宽阔。
成因:内⼒作⽤;外⼒作⽤;⼈类活动
B卷答案【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