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发布时间:2022-06-17T05:57:20.09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2月4期作者:唐远艳[导读] 新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要
唐远艳
广西格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码:45010419770509****)摘要:新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要,人们对自己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我国的基础建设也跨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的时代。

混凝土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如何采取措施在施工的时候提高其技术质量是当前大环境下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基础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探讨在施工阶段如何把控
其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在人民生活和经济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大政方针政策、各种措施建议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其中,建筑行业的规章制度表现的更为显著。

在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其施工技术质量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安全性、持续性以及竣工后的功能性、适用性。

针对这种情形就需要借助国家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措施规定,经过相关专业人士的宏观把控、层层监督和筛选,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为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

由此看来,探索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现状分析1.1认知性——施工操作人员的认知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而言,参与人员大多数是一些农民工,他们因为自身所受的教育程度有限而导致自己的学习领悟能力薄弱,体现在外在上就是施工技术不达标、不过关。

在建筑施工之前,相关的建筑工程师都会按照施工需要对将要动工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地基位置的深度进行认真仔细地测量,做出有效的设计,并且要规划好施工期间钢筋水泥摆放需要的数量和密度。

在做好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就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完成后续工作。

但是,施工过程中,水泥振捣是一个技术性含量比较高的工序,因此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最易犯错的工序,一旦操作人员领会不了施工要点,导致水泥振捣质量不达标,会很容易引起安全问题[1]。

1.2科学性——施工所用混凝土的配料搭配随意无定量因为计量都是人为的,而每个人的计量方式不同,就会导致计量的结果出现或大或小的偏差,而这些偏差反应在施工过程中,就会造成混凝土抗拉强度有大有小,从而出现各种大小、宽窄不一的裂缝,就算后期使用含沙量比较大的粉砂材料进行处理,也无法彻底消除混凝土因为本身的塑性收缩的原因而造成的各种裂缝。

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的要求,在出厂时就会有很大的塌落度,运送到施工场所就会由于脱水出现裂缝,较小的塌落度则会加大振捣的难度,出现空洞,给后期的施工操作造成一系列问题。

1.3规范性——混凝土施工期间的振捣因人而异
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振捣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一旦振捣不规范,没有做到全方位振捣,就会在没有做好振捣工作的地方出现出洞、漏筋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振捣的度要把握好,一旦过度,骨料就会沉落,甚至将水分、空气挤出,从而形成了裂缝[2]。

1.4监管性——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偷工减料购买所需材料是每项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前必做的准备工作,但是材料购买准备完成后,就需要监管部门对所备用材料的质量进行审验审查,分析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用料的标准。

水泥,作为混凝土混合物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购买时必须做好质量的把控,必须做到从生产的厂商、质量验证的合格书以及生产厂商在社会上、商圈的信誉度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检查、考量,从而选出最适合、质量最上等的水泥用料,以此保证工程的质量至少在用料方面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减少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2.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高低的主要因子2.1质量因子
质量是建筑工程必须追求的长远目标,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比如对水泥质量的要求,所使用水泥的等级、细度、烧灰量、凝结的时间等都会影响最终竣工的建筑的质量;再比如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一些水和水泥以及混合材料添加一些外加剂的溶液进行计量的时候出现的偏差都会引发质量问题。

这就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对施工场所的水质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所用混凝土所需的强度。

其中,对于外加剂,使用的时候首要把控的就是质量问题,只有质量合格,才能保证后续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有序进行下去,同时,必须严格控制水灰的搭配比例,既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必须符合国家所规定的用工标准[3]。

2.2浇筑因子
建筑混凝土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浇筑之前,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清除干净交接周围的各种垃圾;在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作业的时候,没有等到上一层的混凝土彻底覆盖住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层,且浇筑作业的温度低于2℃等种种因素的存在,都会致使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不达标,从而引发后续一系列工程安全问题[4]。

2.3拌合因子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确定好要用的相关建筑材料之后,就要在已经选择好的备用材料中抽取一定的样本内容,将到手的样本内容送给具有一定检测资质的实验室或者工作间进行配料实验,将所得的结果进行比对以确定所用混凝土拌合需要的各个材料的比例。

注意,在这个阶段,必须确定好混凝土相关成分适用的比例,然后对按照比例配成的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进一步检测方可进行拌合。

此外,在实际的作业期间,相关的作业人员必须对自己所需要骨料所含水分的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拌合的顺利进行。

在到达搅拌机具的额定容量之前,相关的作业人员才能进行投料作业,在拌合作业的时候,必须随时做好塌落是否发生的监测工作。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施工技术质量把控在拌合方面的因素,一旦某个程序出现不当,就会致使最终拌合的结果出现偏差,影响最终成型的建筑结构。

3.控制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措施
3.1以质取胜——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和奖惩制度
要想提高工业与农用建筑施工队伍人员的学习新的技艺、新的施工方式的能力,就必须提高整个建筑行业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方法、领悟新要领,进而提高他们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需要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的实验能力,因为在前期监测施工所用建筑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之时,需要相关的作业人员对它们进行监测,对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科学抽样调查,对每种材料的性能进行有效把控,并且要能够独自完成抽取样本的实验检测,能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观察、评估、总结,最后决定是否使用实验对象。

其次,保证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的作业水平,比如要求参与作业的相关人员具有相当高的钢筋绑扎熟练程度,且对如何科学有效进行钢筋绑扎的技巧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最安全、最简便、最科学的钢筋绑扎的作业方法。

最后,与时俱进,奖惩结合。

施工单位在组建自己的施工队伍的时候,要对自己的施工队员进行定期培训,定制优胜劣汰机制,让每个工作人员自愿学习、自主学习,懂得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懂得变通与与时俱进,为了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善于接受新的理念,反复温习已经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经常性温故而知新,善于向周围的人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同时,作为施工单位的领导层人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活泼、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此外,还要多下基层,与施工人员拉近关系,多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面临的问题,经常巡视,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从而保证每个员工,甚至整个施工队的经济效益,让每个施工人员在施工队伍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激发他们的职业归属感。

施工单位除了每天安排必须的作业内容之外,还要适当安排一些学习培训时间,全方位提升员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上岗之前都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建立公平、公正的奖罚制度,倘若出现优秀员工,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而面对频繁出错,给工程质量造成不稳定因素的人员则要进行降职降低薪,甚至劝退开除,从而对施工队其他人产生警告作用[5]。

3.2科学定量——严格科学搭配把控施工所用混凝土的配料
想要既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又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首要任务就是定料、定量配制混凝土的施工所需的骨料,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这就要求作业人员配制使用标准必须达到强度500mpa的混凝土。

其中,配制建筑骨料中需要的粗砂的时候,必须选择直径大于0.38mm的混凝土,且必须让混凝土骨料中所需要的粗砂保持在0.5%到0.95%之间的比例。

为了增强混凝土的复合功能,作业人员在混凝土骨料中就得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混凝土的结构不出现裂缝,从而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配制混凝土配料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手中已有的建筑设计图纸和施工需要以及该工程项目需要的混凝土质量,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人员在实验室试配得出的各种配料的量进行定量配制。

为了配制出合格的、合理的、科学的混凝土,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国家监管部门的相关监理人员务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控好取样复试。

因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工程项目,必定是原材料的相关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科学合理、施工过程保质保量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作业的结果。

3.3规范与监理并行,做好浇筑拌合的质量控制
想要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相关的作业监理督促人员就必须发挥专业优势,对将要进行的混凝土浇筑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估检查,保证水电正常运作,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保证振捣器的型号、功能、数量与施工作业的需要是相匹配的。

此外,为保证浇筑结果符合标准,每个作业人员都必须考虑浇筑作业期间天气的温度、湿度。

因此,冬季作业,必须配备适宜的排水措施和覆盖材料,使用与建筑板梁的结构类型相匹配的振捣器,必须设置与作业相符合的施工缝,从而按照顺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注意作业期间时刻关注混凝土拌合物是否会发生坍塌,一旦坍塌,则立即调整混凝土的混合比。

此外,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必须有效控制每层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从而保证振捣器移动距离合适,均匀插点。

振捣作业完成后,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对混凝土进行恒温养护。

在进行混凝土拌合作业的时候,必须严格把控水量、外加剂的剂量以及拌合的时间,对于砂石料等材料,要重点对骨料粒径及其含泥量进行有效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宏观调整和微观监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建筑物安全系数的高低,还影响建筑物的施工效率的高低。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从源头严格把控,在过程中不断改进监督,让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对整个建筑的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倩倩,弓景超.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4):366.
[2]高艺溪.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8,(9):76.
[3]于淑红.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8,(6):287.
[4]丁亮,吴巧丽.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1):1508.
[5]赵海峰.工业及民用建筑房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尚品,2021(3):9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