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上地理人教版单元测试(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地理单元测试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0分)
1. 目前,很多国家利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供应不足,左图为世界海水淡化产能区域分布图,右图为利用某方法进行海水淡化的成本构成图。

完成下列小题。

(1)甲国最可能为()
A.巴西
B.印度尼西亚
C.蒙古
D.沙特阿拉伯
(2)与中国相比,阿联酋利用该方法进行海水淡化的优势是()
A.海水资源丰富
B.劳动力较廉价
C.能源资源充足
D.科学技术发达
2.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影响带鱼在我国边缘海域季节性游动。

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作越冬游与繁殖游;南方带鱼沿东海西部边缘作越冬游与繁殖游。

带鱼在南、北游动的过程中形成鱼汛。

如图为中国近海2月与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大陆海岸线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
A.最低值出现在黄海
B.夏季长江口比周边略低
C.冬季南北差异较大
D.季节变化从南向北减小
(2)能够在我国边缘海域形成带鱼鱼汛的有()
①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
②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
③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
④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岸线纵深度指海岸在自然或认为因素的影响下,向海推进或向陆后退的水平距离.一般将海推进的岸线总深度数值记为正,将向陆后退的岸线纵深度数值记为负,读中国沿海省市(区)岸线纵深度变化示意图(台湾资料暂缺),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 )
A.澳门位于海湾内,岸线纵深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小
B.年海南省岸线总体上向海推进
C.年南方省份岸线向陆后退距离被北方小
D.黄河入海水量大量减小,使山东省岸线纵深度为正
(2)年天津市岸线纵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河泥沙大量淤积
B.天津市滨海新区和临海工业区的开发
C.全球海平面上升
D.温带风暴、潮汐等引起的海浪侵蚀
(3)天津市岸线纵深度总体变化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土地面积增加,便于组织工业生产
B.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C.淹没沿海低地,加剧人地关系紧张
D.海水倒灌,加剧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
4.
现代海岸类型按其组成可分为砂质海岸、基岩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三大类,按成因可分为稳定性海岸、侵蚀性海岸和淤长性海岸。

下图为江苏省海岸段现代海岸类型图,南部海岸沙洲多,北部海岸沙洲少。

自烧香河口至射阳河口为侵蚀性粉砂质海岸,历史上这里也曾有过淤长性海岸时
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图中最有可能为基岩质海岸的是( )
A.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
2000−20071990−20002007−2012
B.西墅至烧香河口
C.射阳河口至东灶港
D.蒿枝港至连兴港
(2)江苏省海岸段淤长性海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沉积作用强
B.海岸植被茂密,泥沙沉积作用强
C.沿海上升流强,泥沙由海底
D.南部沙洲阻挡,海洋风浪作用弱
(3)导致烧香河口至射阳河口海岸类型变迁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洋流变向
B.气候变化
C.黄河改道
D.地壳运动
5. 如图为台湾海峡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台湾海峡东、西两岸海岸类型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岸为基岩海岸,海岸线平直
B.西岸为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
C.东岸为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海岸线曲折
D.西岸为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平直
(2)海峡西岸海岸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式是( )
A.建设天然深水港湾
B.建立大型晒盐基地
C.建立滩涂种植基地
D.建设国际海滨浴场
6. 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1)~(2)题。

(1)图中靠近现代大河的地点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15
(2)图中处的海岸线自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修建有护海大堤
B.大河河口不断摆动
C.红树林保护了海岸
D.海平面不断下降
7. 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我国浅海内湾型养殖网箱的数量众多,结构型式各有差别,但绝大多数网箱都是竹竿、木板或钢管结构的小型网箱。

近年来福建、广东、浙江三省积极在外海水域推行更搂近于自然的深海网箱养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深海网箱相比,浅海内湾型养殖网箱()
A.制作成本较高
B.抗风浪能力较强
C.移动相对困难
D.耐腐蚀能力较弱
(2)浅海内湾型养殖网箱大量布局的区域最可能诱发()
A.赤潮
B.台风
C.咸潮
D.暴雨
(3)与浅海内湾型网箱养殖相比,福建、广东、浙江三省积极推广深海网箱养殖的主要目的有()
①推广新技术
②降低成本
③降低海洋污染
④提高水产品品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 阿拉斯加石油管道主线起自北冰洋沿岸的普拉德霍湾油田,终止于阿拉斯加湾瓦尔迪兹,管道在地面呈“之”字走向,管道建设的路线上有三座山脉、活跃的断层、广大的冻土层和定时迁徙的驯鹿和驼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普拉德霍湾油田附近未建设港口的主导因素是()
A.海域封冻期长
B.腹地经济落后
C.港湾泥沙淤积严重
D.港湾风大浪急
(2)管道在地面呈“之”字走向,有利于抵御()
A.冻土危害
B.火山喷发
C.动物迁徙
D.狂风暴雪
(3)管道实际长度约()
A.660千米
B.1000千米
C.1300千米
D.2000千米
10.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

“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2)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
A.盐度
B.深度
C.径流
D.温度
(3)暖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是()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较高温度海域向较低温度海域
D.由较低温度海域向较高温度海域
(4)下图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延续了500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

导致该渔场鱼群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过度捕捞
C.寒暖流减弱
D.地表径流减少
卷II(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60分)
11. 【海洋地理】
每年冬季,斑海豹会从外海海域洄游到渤海海域觅食、繁殖、栖息,其中绝大部分聚集在渤海的辽东湾,一头成年斑海豹每天需要进食7~8千克鲜活鱼类。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渔民的大肆捕杀,斑海豹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保护斑海豹种群,我国陆续建立了多个斑海豹自然保护区,人为捕杀现象已大为减少。

观察发现,近二十年来渤海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食物和海上运输是制约其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下图示意渤海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渤海船舶航行密度图。

分析近二十年来渤海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

12. 我国海南岛和泰国普吉岛都以热带海滨风光著称。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与海南岛相比,普吉岛热带海滨旅游的主要优势。

(2)海南岛和普吉岛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异域风情,吸引了游客大量到来,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简述当地旅游业繁荣带来的不利影响。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鄂霍次克海域被称作是“太平洋冰窖”,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6月份结冰,冰层最厚可达1m。

材料二:下图为“鄂霍次克海及附近海域示意图”。

(1)甲、乙两地的海底地形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影响鄂霍次克海域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试评价鄂霍次克海开发此资源的条件。

(4)推测海冰灾害对沿海产业活动的影响。

14. 【海洋地理】
珠江口两岸受河岸轮廓和流水惯性力的影响,一侧流水侵蚀,形成深水区域,适宜现代大型港口建设;一侧泥沙淤积,利于填海造陆。

从宏观来看,珠江三角洲居住和工业用地并不短缺,但其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是我国目前填海造陆规模最大的区域。

(2)指出填海造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地理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D
C
【考点】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及现状。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解答】
(1)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

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但由于技术在不断成熟,不受降水季节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滨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海水淡化适用于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和沿海缺水城市。

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沛,淡水资源丰富,AB错误;蒙古地处内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紧张,但由于地处内陆国家,且经济基础薄弱,无能力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水资源紧张,C错误;沙特阿拉伯地处波斯湾,海水资源丰富,且资金雄厚,故甲国可能为沙特阿拉伯,D正确。

故选D。

(2)由“利用某方法进行海水淡化的成本构成图”可得,海水淡化成本中,电费成本最大,阿联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海水淡化所需的能源资源充足,C正确;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海水资源更丰富,A错误;
阿联酋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高,B错误;
相比较而言,我国科技发达,D错误。

故选C。

2.
【答案】
C
B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大陆海岸线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渤海,A 错;
夏季长江口受大陆的影响较大,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周边海洋的水温高,B 错;
从图中可看出冬季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度差异较大,C 对;
从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看出季节变化从北向南减小,D 错。

故选C 。

(2)纬度越高,水温越低。

渤海纬度高于黄海,水温低于黄海。

秋季北方带鱼从渤海游向水温更高的黄海,春季水温回升,带鱼从黄海游向渤海,①对,②错;
冬季南方带鱼沿东海向纬度更低水温更高的南方游动;春季水温回升,芾鱼向北游回,④对,③错。

故选B 。

3.
【答案】
C B A
【考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海岸线变化及原因。

本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得出海岸线向陆、向海的数值变化特点,再结合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岸线纵深度变化特点分析原因。

本题考查海岸线变化及原因。

本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得出海岸线向陆、向海的数值变化特点,再结合年天津市岸线纵深度变化特点分析原因。

海岸带的开发的主要方式有: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建设、海洋旅游及海洋空间利用。

【解答】
图示澳门海岸纵深为正,即是向海推进,是人为填海造陆影响的结果,错;年海南省岸线纵深度总体负值大,即岸线总体上向陆推进,错;年南方省份岸线纵深度正值更多,即岸线向陆后退距离比北方小,正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使入海泥沙大量减少,错。

根据材料信息,年天津市岸线纵深度正值变大,即海岸线向海推进,可能与滨海新区和临海工业区的开发有关,正确;近年来治理水土流失,不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错;海平面上升,会使岸线纵深向陆推进而不是向海推进,错;温带风暴、潮汐等引起的海浪侵蚀,会使岸线纵深向陆推进,错。

项,天津市岸线纵深度正值变大,即海岸线向海推进,陆上土地面积增加,便于组织工业生产。

故项正确。

项,人为增加陆上土地面积进行工业生产,海洋生态环境变差。

故项错误。

项,沿海低地裸露,减缓人地关系紧张。

故项错误。

项,海岸线向海推进,陆上土地面积增加,海水入侵减弱,减缓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

故项错
2007−2012A 2000−2007B 1990−2000C D 2007−2012B A C D A A B B C C D D
误。

4.
【答案】
【考点】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B
A
【考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解析】
海岸的类型:1、基岩海岸:海岸较陡峭,附近多岛屿,礁石,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2、砂砾质海岸: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多沙堤、沙坝、海滩,宽阔平坦。

3、淤泥质海岸:海岸坡度平缓,海岸线平直。

海岸带的开发的主要方式有: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建设、海洋旅游及海洋空间利用。

【解答】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海峡为台湾海峡,台湾海峡东西岸海岸的主要类型不同,从图中海岸线的轮廓可以看到海峡东岸海岸线平直,则可以判断东岸是砂质(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容易被侵蚀形成平直的海岸线,海峡西岸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则可以判断西岸是基岩海岸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此地港阔水深,适合建设深水港湾。

6.
【答案】
C
A
【考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解析】
海岸带是指现在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

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海岸带的开发的主要方式有: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建设、海洋旅游及海洋空间利用。

【解答】
根据材料,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多,岸线向海洋推进。

没有大河注入,海水侵蚀海岸,岸线向陆地收缩。

所以根据图中岸线的位置和弯曲状态,可以判断有大河注入的时代。

甲、乙都 不是岸线凸向海洋最大的位置,、错。

丁位于内陆,没有岸线形态,错。

丙处是现代岸线凸向海洋最多的部分,所以最可能靠近现代大河,对。

如果有大河河口存在,则处的岸线因泥沙沉积会向海洋推进;红树林保护海岸不被侵蚀,但可能会导致海岸向海洋推进;海平面下降,岸线向海洋延伸;只有修建护海大堤,只要大堤在,岸线不会发生变化。

7.
【答案】
B
【考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解析】
潮汐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潮汐现象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解答】
解: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候潮进港、潮汐发电、滩涂养殖.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咸水,不能稻田灌溉.故选项正确.
故选:.
8.
【答案】
【考点】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的区位分析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A B D C A B 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A
D
C
【考点】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的应用。

【解答】
(1)该港口位于北极圈以北,温度低,海域结冰期较长,不适合建港。

故选A。

(2)阿拉斯加地区冬季风雪较多,平坦地带采用“之”字形铺设主要是为管道可能发生的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预留空间,抵御狂风暴雪。

故选D。

(3)根据经纬网知识,同一经线上,相差1纬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该线约跨10个纬度,约为1100千米,加之弯曲部分造成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大致判断长度应在1300千米左右,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答案】
B
D
C
B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运动。

(4)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掉深”即海中断崖,由于海水性质出现差异,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少,而浮力与密度有关,因此可推测“掉深”为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少,B正确。

故选B。

(2)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应当是温度。

温度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相对较大、密度较大,D正确。

故选D。

(3)暖流是指海水由水温相对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由于南北半球水温较高的海区方向存在差异,因此不能说是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流,C正确。

故选C。

(4)图示为纽芬兰渔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主要原因在于人类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匮乏,B正确。

故选B。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60分)
11.
【答案】
原因:人类过度捕捞渤海鱼类,导致斑海豹食物缺乏;水体污染导致鱼类品质下降(鱼类病变),影响斑海豹的健康和寿命;船舶航线密集,自然保护区受船舶噪声污染严重,影响斑海豹栖息;途经船舶数量多,船舶漏油危害斑海豹的活动和幼仔的健康;港口数量多,紧靠自然保护区,容易侵占斑海豹生存空间。

【考点】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根据材料,近二十年来渤海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其原因主要从斑海豹的食物和海上运输对斑海豹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类过度捕捞渤海鱼类,导致斑海豹食物缺乏;水体污染导致鱼类品质下降(鱼类病变),影响斑海豹的健康和寿命;船舶航线密集,自然保护区受船舶噪声污染严重,影响斑海豹栖息;途经船舶数量多,船舶漏油危害斑海豹的活动和幼仔的健康;港口数量多,紧靠自然保护区,容易侵占斑海豹生存空间。

12.
【答案】
(1)纬度低,冬季气温高;台风影响小。

(2)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外来文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土地、房价、日常生活服务和消费品上涨;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占用和毁坏一定数量的农田和林地。

【考点】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解析】
(1)本题考查海洋旅游业的开发及影响,需要结合区域地理背景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普吉岛纬度较海南岛低,冬季气温高;加之其位于岛屿西侧,受台风影响小。

(2)本小题考查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可从破坏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冲击地方传统文化、导致土地、房价、日常生活服务和消费品上涨、出现一些社会问题等方面分析。

13.
【答案】
(1)大陆架,海沟
(2)结冰与融冰,入海径流,海域轮廓
(3)有利条件:纬度高,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海冰分布靠近海岸,易开采。

不利条件:气候寒冷,开发成本高;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市场需求量小。

(4)海冰易封锁港口,阻塞航道,影响海上航运;危害油气勘探和生产,损坏海洋工程;危害海洋渔业生产等。

【考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海冰资源的开发。

(4)本题主要考查海冰的危害。

【解答】
(1)甲地等深线为200m且比较稀疏,为大陆架地形;乙地深度达4000m以上,且比较密,为海沟地形。

(2)海水的盐度受淡水收支状况的影响,该地位于高纬度,结冰和融冰现象影响海水的盐度,该处为来自高纬度的千岛寒流,降低了表层盐度,入海径量少,使盐度升高。

(3)鄂霍次克海纬度高,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

海冰是淡水资源,分布靠近
海岸,有利于海冰资源开采。

不利条件是气候寒冷,开发成本高。

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对海冰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小。

(4)海冰危害主要是航运、海洋生产方面。

海冰浮在海面,易封锁港口,阻塞航道,影响海上航运;海冰危害油气勘探和生产,损坏海洋工程设施;危害海洋渔业生产等。

14.
【答案】
(1)海水浅,填海造陆工程量小;位于珠江口,泥沙淤积量大;加上附近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城市垃圾包括建筑废料可作填海造陆的填料),填海造陆的填料丰富。

(2)破坏原生态海洋环境,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海洋生物的迁徙和洄游;局部海域被陆地取代,某些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减少或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2)本题主要考查填海造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答】
(1)填海造陆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工程量小和填料丰富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入海口大多处于珠江口西岸,入海泥沙多,沿海泥沙淤积严重;泥沙淤积加上该地为大陆架,海水浅,填海造陆工程量小;加上附近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城市垃圾包括建筑废料可作填海造陆的填料),填海造陆的填料丰富。

(2)填海造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从破坏海洋原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迁徙和洄游,造成某些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减少或灭绝来回答。

填海造陆,破坏原生态海洋环境,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湿地面积减少导致迁徙候鸟栖息地丧失,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

海岸侵蚀加剧、海岸林带损害,珊瑚礁破坏,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

局部海域被陆地取代,某些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减少或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