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篇理论视角下的话语标记词的语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语篇理论视角下的话语标记词的语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30T14:17:55.42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作者:郑丽妍
[导读] 话语标记词(DMs)在言语交际中主要表现为程序上的操控,不包含话语概念命题信息的传递。
—基于全球IT精英访谈录的语料分析
郑丽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510970
摘要:话语标记词(DMs)在言语交际中主要表现为程序上的操控,不包含话语概念命题信息的传递。
本文选取《全球IT精英访谈录》口头对话语料中具有代表性、可研究性的话语标记词作为具体研究事例,以功能语篇分析的三大变量分析作为理论框架,对话语标记词在语篇连贯功能、交际情感表达功能等方面作出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发现语境对标记词语用功能实现的影响。
关键词:话语标记词;功能语篇;语境;语用功能
一引言
是什么将话语从一堆自由的概念信息中区分开来,生成有意义的、前后连贯的、具备人际功能的语篇?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要遵循人的认知心理轨迹,主要依靠的是两种词类,一种是用于构成概念表征,即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另一种是用于指导概念表征运算操作,即程序意义(procedural meaning)。
Blakemore(2002)提出话语标记词不像Boy和hypothesis等词具有表征意义,而是基本只有程序意义,程序意义包含着对话语的概念表征操控方式的指引。
话语标记词的首要功能在于标明语言交际活动中话轮上文(S1)和下文(S2)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信息关联,使语篇成为前后连贯的整体,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听话人理解话语所付出的努力或代价。
Fraser(2005)提出话语标记词作为话语的一个独立单元,既不作为信息表达的概念命题部分,也不对命题本身产生影响,但有助于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
功能语篇模式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系统地解释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他(1989)从不同维度提出语域的三个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
这些语域变体包含对三方面的研究,一是语境,包括话题信息和语言活动的各方;二是话语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如地位、身份、关系等;三是话语交际的渠道和编排。
话语标记词由于不具备命题概念意义,主要功能之一是潜藏在话语表征下深一层次对信息编码进行操控,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话语的无用信息而忽视对其语用功能的研究。
而功能语篇模式分析可以从言语对话的语境和语类特点着手,解释话语标记语在增强语篇连贯性和在言语推理过程中所发挥的语用功能。
本文以《全球IT精英访谈录》中名人与记者的谈话中所出现的话语标记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真实的会话语料和例证分析探讨标记词在不同语域变体下的语用功能。
二相关研究回顾
对于话语标记词的界定、特征、句式结构、功能和言语中出现位置及频率对于其语用功能的影响等的研究有很多,但各家观点并不尽相同。
在话语标记词的早期研究当中,Zwicky(1985)曾提到话语标记词所具有的特征足以将其从其他语言功能类别中区分开来。
首先是它们经常处于语句的开端用于协助话题进行下去,通过停顿,打破音调变化来实现腔调和韵律从所处的语篇环境中独立开来,其次,话语标记词一般为单音节词或多个单音节词复合体,从句法上看一般和所在语境中的其他部分脱离开来。
Fraser(2005)从句法-语用角度作区分,认为具有语用功能的标记词大体分为四类:一、基础语用标记词(basic pragmatic markers),用于表示说话人在语句中想要表达的信息种类,如Please、 I promise...等;二、评价性语用标记词(commentary pragmatic markers),用于表示一个独立的言语片段但从本质上看是对前后信息的评价。
如Fortunately,Frankly等词。
三、平行语用标记词(parallel pragmatic markers),用于表示一个独立的言语片段,如呼语Sir,Your Honor、Well等。
四、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用于表示谈话发起者的言语片段和谈话上文间的逻辑关系,如So、And、but...但通常都把这四类词归为一个功能语法体系,但称呼各不相同:话语标记词(discourse markers)(Schiffrin 1987);话语操纵词(discourse operators)(Redeker 1991);提示语(cue phrases)(Knott 2000)等。
术语称呼上的不同显示各家在不同视角的研究下对于话语标记词的界定均有不同的理解。
Schiffrin在他的《语言、语义及语境》(2001)一书中,对话语标记词在自由会话中所承担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考察。
她将言语看作一个交际过程,说话者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将相邻话语单位间的关系建立起来,话语标记便是用于连接和标示这种关系的语用表达式。
Schffrin和Redeker都是基于连贯理论对话语标记词进行研究,得出话语标记对临近语对的连贯作用,而没有着眼于宏观的语篇连接关系,对于语言信息如何在人脑中构成编码成完整意义的方面没有进行解读。
三功能语篇和话语标记词的语用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1983)认为话语意义的表达受到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概念意义语还是程式功能语。
话语的生成总是处于两个语境当中,一个是抽象的、宏观的内容,也称为语言外环境;一个是话语内上下语篇,临近句子单位间所形成的语言内环境。
这两个环境共同制约着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呈现步骤、程序编码、概念及情感人际功能表达等。
根据国内学者刘丽艳(2011)对话语标记词功能划分,从语篇连贯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词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为对交际进程中各步骤的组织功能,具体表现为交际活动的起始、结束,话轮的承接和转换;从语境顺应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词会随着交际语境的变化发展而作出顺应性策略调整;从人际互动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词起到使得交际主体在特定的语篇环境中进行互动,相互配合、相互提示的功能。
话语标记词三大功能分析必不可少涉及到语篇、语境分析,功能语篇分析正是为话语标记词的语用分析提供了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理论框架。
本文的具体研究语料来源自《全球IT精英访谈录》一书中多次出现并具有代表性的话语标记语,立足于对访谈中的情境语境和文化社会语境作分析,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理论框架,对言语参与者人际互动关系、社会关系、交际策略、情感态度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析,希望对话语标记语在不同的维度中承担的语用功能分析有所启示。
(一) “Well”在功能语篇视角下的语用分析
在以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Microsoft为题的比尔·盖茨与记者问答的文本中,“Well”这个词在盖茨的回复中一共出现了7次,属于使用相对高频的话语标记词。
从句法层面描述,“Well”全部出现在回答者Bill Gates的话轮首位,句法意义和音律相对独立,不参与前后语句句法成分的构建,属于Blakemore和Schiffrin标记的中断话语标记词(pause discourse markers)。
这些话语标记词的产生、出现频率、功能受特定语境的影响非常鲜明。
首先,从情境语境中的“语场”描述,也即对采访背景、采访话题、采访上下文内容的分析。
作为研究对象的采访发生背景是在2001年美国司法部宣布撤销对微软垄断IT产业从中谋取大额利润的控诉,但当时民众舆情对比尔·盖茨和微软仍抱
有相当负面的看法,认为盖茨领导下的IT帝国过于庞大,不利于市场的充分自由竞争。
采访的话题为记者单刀直入地询问盖茨对于垄断指控,部分民众对于微软成功方式的不满,对于微软是否能够保持现有领先地位的质疑,微软纵容软件侵权行为等负面新闻的看法。
从话语的基调角度描述,谈话参与者之间的立场为对立,一方交际目的为指控,另一方交际目的为消除指控。
从语式上描述,“Well”处于单独的言语片段中,不与上下句形式上连贯,属于话轮的暂停、缓冲。
综上描述,“Well”这个话语标记词的人际情感功能相当突出。
在处于大众负面评论的大背景下,记者的针锋相对式提问,标记词的使用者明显表现出了“缓和事态”的意图。
中断话语标记词在句式、语用上与上一话轮的刻意脱离,不对敌对的话语基调进行承接,而是巧妙的留白,引导言语交际的基调由敌对、冲突向缓和的事态发展,避免人际交际负面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引导谈话的评价方向由负面转为正面。
同时,也应指出的是,中断话语标记词虽然在句式和音韵上与上一话轮分离,但仍体现出标记词的语篇连贯功能,具体表现为谈论的话题保持不变,依然是谈对于这些负面评价的看法,但保住了说话人对该话题的支配权,同时也给自己提供思考、修正的事件,起到操控话轮的语用功能。
(二)“I think”在功能语篇视角下的语用分析
在To Make Transaction Freer 一文记者对易趣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的访谈中,“I think”作为话语标记词在惠特曼的回答中一共出现了11次,对比其他语料文本,出现频率为非常高,具有较大的语用分析价值。
任何标记词的生成的选取都要放置于特殊的语境和情境中才有分析的意义。
从“I think”在研究文本中出现的位置描述,它一般处于话轮的开端用于引导话轮的起始,当处于起始位置时其一般指向后句的信息单位,引导、标记听话人接下来的片段信息是对上一命题的回答,在分类上属于基础语用标记词。
观察“I think”所处的前后文内容特点,即考察其所处的语场,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共通点——上一话轮的提问话题都是回应者相对熟悉但又比较宏观复杂的问题。
如: 1、Reporter: What is the right way to measure this company?
记者:怎样才是正确地评估公司绩效?
2、Reporter: Don’t make it for the buyer. Don’t make it for the seller. Cause it takes both of them. Takes two to tango, right?
记者:不要说以卖家为中心,或者以买家为中心。
因为交易本身就是双方都参与的过程。
就像两个人跳探戈一样,对吧?
标记词“I think”所处的话轮上文暗含着对言论视角的指引,问话人希望答话人从自身的角度将宏观问题微观化,从自身的角度给出回答。
比如例1和例2中的“正确地评估”和“对吧”的更浅白的表达为“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绩效评估?”和“你认为交易就像两个人跳探戈这个比喻对吗?”惠特曼以“I think”作为回答顺应了这一对话情境。
从话语的基调分析,主要讨论点为言语的色彩。
“I think”带有浓烈的主观判断色彩,翻译成中文为“以我看来”,“我认为”等。
这一程式语提醒受话人注意这是发话人对客观现象的主观总结,并包含发话人对话题的立场,在人际关系功能上多体现为说话人对于言语表达的谨慎态度,语气表达偏肯定和郑重。
从发话人的身份和经历分析,惠特曼自1977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任职多家全球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至访谈当日已经在商海打拼二十余年,这一经历影响了说话人对言语交际具有一定敏感性,在程式标记语的选择上特显自己的态度、立场、情感和状况。
四结语
话语标记语(DMs)作为程式语,操控着言语命题信息的逻辑运算关系,承担着两个话语单位或更大更多话语单位间的语篇连贯功能,实现言语的交际互动功能。
为交际目的而存在的言语需存在于特定的语境才能让言语双方的意图被理解。
功能语篇分析的三大维度给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基于全球IT精英访谈录的语料,本文选取了某一特定谈话语境中高频次的、具有语用分析价值的两个话语标记词“Well”和“I think”作为重点讨论对象,基本得出两个观点:(1)部分话语标记语尽管从句式语法结构划分,属于独立的言语片段,无论是在音韵上还是句法构成上,但是在语用层面上,仍对话轮前后文承担语言的两大元功能,即人际情感功能和语篇功能。
(2)语境影响着话语标记语的生成和理解,不同的语境,包括不同的语场、基调和语式左右着话语标记词的选择,主要表现在话语标记词的人际情感功能、语篇连贯的实现和语境顺应相关功能与特定的语言环境有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Blakemore, D.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Fraser, B. 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5(31).
[3]Halliday, M.A.K.Systemic Perspecives on Discourse[M]. Norwood: Ablex, 1983.
[4]Redeker, G.Review Article: Linguistic Markers of Discourse Structure[J]. Linguistics, 1991(29).
[5]Schiffrin, D. Discourse Markers: Language, Meaning and Context[M].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1.
[6]Zwicky, A. Clitics and particles Language[J].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1985(61).
[7]刘丽艳, 言谈互动视角下的汉语言说类元话语标记[J]. 世界汉语教学,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