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把握规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彗星、地震预示着国家衰败
B、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阶级斗争规律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 身固有的联系。
固有 的联 系
♦不是外部强加 ♦不是主观意识赋予的 ♦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苹果落地 2、水往低处流 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4、万有引力
规律不是表面的、外 在的、现象的联系, 而是本质的联系。
【解析】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是人类违背规律客观性的结果, 这要求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要尊重自然,①②正确;③中“创 造”错误;④不正确,人在自然面前不能被动地适应。
【答案】D
5.秋天,有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 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谛?”禅师答道: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禅师的话说明 ( )
A.红灯停,绿灯行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C.自由落体运动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E.万有引力
F.月亮绕着地球转
G.元素周期变化
H.汽车靠右行驶
I.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哪 些 是 规 律 ?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小结:
物质
主 体 动中有静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运动 规律
要 求
静止
存在方式
静中有动
普遍性
特 征
特 征
客观性
尊重规律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1、“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 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 ) A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方落下。 我们能否通过某种办法使太阳从西 方升起,从东方落下?这说明了什 么?
规律具有重复性,不是多 变、易逝的,而是稳定的 联系
对于规律的理解: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 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 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 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 结果番茄长到达2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 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 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 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C.“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D.只要克服“人祸”,就不会出现雾霾天气
(一) 运动是 物质的 固有属 性 (二) 运动是 有规律 的
1、什么叫运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什么叫静止?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什么是规律? 2、规律的特点? 3、如何看待规律?
天地之变, 寒暑风雨, 水旱螟蝗, 率皆有法。 ——沈括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 系。
3、如何对待规律?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z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如拔苗助长)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 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如都
江堰工程)
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能否被看做是改变或创造 规律?
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 人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总结: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1)规律定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2、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中必然联系是 指( ) A、可能出现的联系 B、可能这样或那样出现的联系 C、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 如此的联系 D、可能出现和可能不出现的联系
C
3、“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 “人不能听从规律的摆布”对比,正确 的认识是( ) A、两种说法自相矛盾 B、两种说法辩证统一 C、两种说法互不相关 D、前一种说法是唯物主义,后一种说 法是唯心主义
7.由于人祸形成雾霾天气,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D.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8.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 )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要认识“天灾”形成的客观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 祸”发生
联系 (2)规律特征:
①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规律; ③规律具有可知性,规律可以被发现、认识和利用。 【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应用:分析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受到的惩罚或利用规律改造世 界的成功例子。涉及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和自然界的物 质性原理比较)
生物进化规律在达尔文发现之前是否存在?
(2)规律是客观的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 a.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 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b.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而不在于人的喜 恶。 B.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即 它是不可违抗的。
现象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 流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级发展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 确定不变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思考:那么在规律面前人就无能为 力了吗?
•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 害为利(如:三峡大坝)
•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制造 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 胰岛素) •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 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 (如:卫星上天)
4.恩格斯曾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 利,对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进行了报复。其中蕴涵 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
④适应而不是改造自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正确选择
A.①②③ C.②④ B.①②④ D.①②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常的
【解析】禅师的话说明花的“落”与“絮”的飞并不由 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体现了 规律的客观性,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 )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高
低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 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 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 及时巩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 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 100 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 保 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 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 持 80 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 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期 百 60 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 分 看似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数 40 20 1 2 3 4 5 6 7 (天数)
【解析】本题考查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项正 确;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 【答案】D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 社会高度关注。专家指出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 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7、8题。
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3)规律具有可知性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 和把握规律。
注:规律可以被发现、认识和利用, 但不能被改造。
3、如何对待规律?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 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 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 律的惩罚。 (如拔苗助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 循其固有的规律。
思考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 缀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思考二: 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发现之前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