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怀古诗词鉴赏
教学重难点:
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
2、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而有副对联是这么写的: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他的词作豪放奔放,与东坡同属豪放派代表词人;他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我们齐读辛弃疾的简介,掌握相关文体知识。

2、词人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3、老师补充: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沦陷13年,其祖父曾为降金小官,时常对辛弃疾进行抗金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抗战以收复中原成了辛弃疾一生最大的理想。

但是,南宋朝廷却是“主和”的,苟且偷生于东南,这也就决定了“主战”的辛弃疾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一首怀古古词,请打开课本39页,《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二、新课:
1、齐读词作,整体感受。

毕,师正音。

2、析题。

永遇乐,词牌名,即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等。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思人,大多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3、本词怀了什么“古”呢?请大家听朗读录音,迅速找到相关的人名。

4、听朗读录音。

5、让学生回答,词作中出现的人名: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6、作者登上北顾亭的时候,想到这些古人,源于他们经历的一些事情。

请结合课下注解,大家讨论2-3分钟,用简洁完整的句子概括每个典故的内容(什么人、什么事)。

让学生回答,形成表格:
人物故事简介
孙权京口建都,败曹军,保卫家园。

刘裕京口起事,建立政权,大举北伐,恢复中原。

刘义隆草率北伐失败。

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瓜步山上建行宫(佛狸祠)
廉颇老年廉颇有报国之志却不得重用。

7、在诗文中,像本词这样,涉及过去的一些史实或者文字叫做“用典”。

作者往往借用典故之暗示,委婉表达心声。

自读课文,找到可以看出作者感情倾向的关键字词,先弄清楚作者对词作中的人和事的态度,再思考本词中5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声。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草草”“赢得”“仓皇”“可堪”“凭”字所蕴含的情感。

指导朗读。

学生回答后,总结得出板书:
(1)孙权、刘裕: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
(2)刘义隆:借鉴历史,劝当朝者不能草率北伐
(3)佛狸祠:对当朝者不图收复中原的不满
(4)廉颇:以廉颇自况,苦闷悲愤
8、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色,典故的恰当使用可以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用典: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者文字语言即为“用典”。

用典好处:语言简练,内涵丰富。

借用典故之暗示,委婉表达作者的心声。

9、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

什么人?什么事?
②领悟感情。

弄清作者对史实中的人和事的态度。

正面的人物形象或事迹往往是表现作者的仰慕和赞颂之情。

反面的则是批判和讽刺,对现实的警戒。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