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 单元评价检测(五)(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评价检测(五)
(第五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凸透镜是( )
A.a
B.b、d
C.c
D.a、b、c、d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是相对于主光轴而言的,由图可知a、b、d光线通过透镜后变得发散了,而c中光线经过透镜后变得会聚,故选C。

2.(2014·厦门中考)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 cm
B.15 cm
C.20 cm
D.40 cm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即30 cm>2f,则f<
15 cm。

故选A。

3.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B.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D.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
【解析】选C。

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要使像更大一些,放大镜要离物体远一点。

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摄像头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

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C。

4.(2014·南宁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 cm)、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由题图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故选A。

5.(2014·淄博中考)下列关于光学器件的应用,不切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选B。

6.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利用凸透镜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还可以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像和电灯泡在同侧,不能成像在
白墙上。

故选C。

7.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特点。

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故选D。

8.(2014·河南中考)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

题干中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即物距不变,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根据“物距不变,焦距越小,像越小”,得到的像变小,像距的变化与像的变化一致,也就是说,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由图可知,水凸透镜原来成缩小的像,焦距变小后成的像更小,因此所成的像为缩小的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9.(2014·眉山中考)如图所示是许多同学用透镜所做的游戏,从游戏中可
以看出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

用这种性质的透镜做成眼镜可以用
来矫正__________视眼。

【解析】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答案:会聚远
10.用照相机拍一朵盛开的荷花,荷花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_。

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些,则应使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荷花(选填“远离”或“靠近”)。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照景物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靠近荷花。

答案:两倍焦距靠近
11.(2014·十堰中考)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20 cm的透镜甲放在距发光体50 cm 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接下来她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该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小芳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了,她将光屏远离透镜,又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由“先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当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时,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向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即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芳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了,她将光屏远离透镜,又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

答案:缩小靠近发散
12.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 cm处(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

这时,若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需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不动”)。

【解析】本题考查了焦距的测量、凸透镜成像规律和近视眼的矫正的综合知识。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

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 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会聚的位置后移,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答案:15 缩小远离凸透镜
13.(2014·襄阳中考)某人在眼镜店所配的眼镜是+200度,它是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

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由眼镜的度数的正负判断眼镜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标着+200度的眼镜片,属于远视镜片;由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可知,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

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

答案:远视小于100 mm大于50 mm
14.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如图甲、乙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丙、丁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_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____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解析】本题考查透镜的应用。

如图甲、乙可知,乙中的凸透镜较凸,折射光线先相交于一点,该点称之
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之为焦距,故水滴越凸,其焦距越小;如图丙、丁可知,像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该功能类似于放大镜,并且丁中的像更大,故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变大。

答案:变小放大镜变大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5.(4分)(2014·辽阳中考)如图,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②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如图所示
16.(4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试通过作图找出该透镜的两个焦点F的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光路图。

过A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与凸透镜交于一点B,连接A′B并延长交于主光轴F点,F点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在凸透镜的左侧对称地作出另一焦点F,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7.(12分)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 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

A.凸透镜
B.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 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知识。

(1)根据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故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60 cm-50 cm=10 cm。

(2)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保证成像在光屏的中央。

(3)由图知物距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将减小即光屏左移才能得一清晰的像,由于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即像距不变,因此需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发散透镜——凹透镜,故选B。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 cm处,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则蜡烛发出的光线仍会通过下半部分透镜形成完整的像,只是由于被遮住了一部分,透过的光线变少,亮度变暗,故选D。

答案:(1)10 (2)同一高度(3)照相机(4)B
(5)放大(6)D
18.(10分)(2014·安顺中考)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________立、________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实验探究。

(1)相对于凸透镜和光屏,蜡烛的位置偏低,所以它成像位置在光屏的上面,因此要使蜡烛向上移动。

(2)蜡烛放在A点,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因此要把光屏向右移动。

(3)B点位于一倍焦距之内,所以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像与物同侧,即都在凸透镜的左侧,由于是虚像,只能看到,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要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答案:(1)上(2)右倒放大(3)虚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