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历史周周练6-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某某县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
一、选择题
1.近代某条约规定,“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这一规定出自( )
A.《某某条约》B.《某某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 )
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 19世纪60年代,某某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某某,再把土糖从某某作为洋货进口;某某西江所产烟草,原销某某北部,现在商人先运某某,再运回某某。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
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
这些变化( )
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
制度的近代化
5.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
清朝君臣认为《某某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
此后( )
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
6.《某某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
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
”这反映清政府( )
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7.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
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
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所述属于挑战X 畴的是( )
A.原始社会先民以刀耕火种进行集体劳动
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C.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希腊创造城邦文明
D.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建设采取苏联模式
8.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
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B.拯救民族命运
C.启蒙国民思想 D.走向某某某某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
”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B.蕴含了某某某某的观念
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践行了“师夷长技”
主X
10.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
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
11.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12.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
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13.早在16世纪初,欧洲人就已经知道中国的茶叶了,在之后的两百年里,喝茶在西方都没有风行起来,但18世纪开始却在一个偏远的岛国成为了波及社会各阶层的流行风尚。
对英国茶叶消费飞速增长的原因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工业污染迫使人们改变了饮水习惯B.广阔殖民地扩大了茶叶的种植X围
C.清教徒运动促使人们崇尚节俭生活D.以枪炮为后盾冲破中国的海禁政策14.中国近代史上,中英《某某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据记载这种银元是印有西班牙国王头像的墨西哥银元(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某某产地)以银元作为赔款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
A.墨西哥银元世界通用B.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
C.清政府储有大量银元D.清朝严格限制某某外流
15.表1 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 )
对表1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被西方所瓦解
C.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D.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
16.通常认为,洋务运动自1861年清廷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始,而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惨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
务运动依旧开展着。
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 )
A.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世界整体化的要求D.清政府推行“新政”
17.1880年,清政府修建某某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某某,时称“津唐铁路”。
“津唐铁路”的修建( )
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18.“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散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
A.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B.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D.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19.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可见,当时中国( )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B.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D.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20.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
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偷运性质。
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
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
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
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二、非选择题
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
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某某县中中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答案
21.(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