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全)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二)新课
一、植物的感应性 (三)感性运动 捕蝇草、猪笼草的捕食运动;
(二)新课
一、植物的感应性 (三)感性运动 凤凰木、酢浆草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
(二)新课
一、植物的感应性 (三)感性运动 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
(二)新课
一、植物的感应性 思考:你能说说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区分吗? 引起向性运动的刺激是单向刺激; 向性运动的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 向性运动是生长运动,不可逆,感性运动在刺激消失后又 会恢复到本来状态。
3、下列选项中,属于向光性的是( D) A、捕蝇草的叶子捕捉苍蝇 B、葡萄的卷须缠绕着附着物 C、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 D、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生长
(三)巩固练习
4、下列植物感应性反应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 激引起的是( B )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C、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三)巩固练习
1、沙漠中的沙拐枣根散布很广、很深,可以说明根具有 ( D) A、向水性 B、向地性 C、向光性 D、向水性和向地性
(三)巩固练习
2、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地下生长,这与种子 横放或竖放无关。此现象反应了植物的( B ) A、向光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感性运动
(三)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5、在方形暗箱右侧开一小窗,有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 射入。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 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但暗箱不转,一星期后 幼苗生长状况为( B )
(二)新课
一、植物的感应性 思考: 2、为什么实验选用植物的幼苗而不选成熟植物?你能根 据这一点分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植物哪部分决定的吗? 幼苗对光刺激的反应比较敏锐。植物的向光性由植物的芽、 幼叶等幼嫩部分决定。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 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分离并签定 了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 由于它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生长素主要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的向光性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对单侧光敏感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同时,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在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 尖端接受光刺激后,使得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 光一侧运动,这样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低,而 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当生长素运输到胚芽 鞘尖端下的部位的时候,使得胚芽鞘尖端下部位 背光一侧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慢,因此出现了 植物的向光性。
向衰老的细胞组织和器 官中则较少分布
生长素的运输
极性运输 主动运输 横向运输
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
植物激素:
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 生部位 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 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 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脱落酸、乙烯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
在植物体内,生长
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 的部位(如胚芽鞘、芽 尖、根尖的分生组织、 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 和发育着的种子)而趋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调节的基本形式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体液调节
植 物 的 激 素 调 节
观察下列图片中的植物有何特征?
专题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 植物的向性运动: 1 概念: 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 刺激
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向பைடு நூலகம்性
2 向重力性
向水性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植物向性与感性运动 (2)知识点二、生长素 (5)【巩固提高】 (9)模块一知识网络学习目录知识重点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植物向性与感性运动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
)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茎:向光性、向触性、向热性;根: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
3、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5、含羞草属于防御行为,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捕食行为。
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生存。
[例题1](2022秋•嘉兴期末)放在阳台上的滴水观音叶片都向外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向性运动。
以下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A.菊花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C.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D.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解答】解:A、菊花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体现了茎的负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
A不符合题意。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体现了根的向肥性,属于向性运动。
B不符合题意。
C、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不属于向性运动,而属于感性运动。
C符合题意。
D.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体现了根的向水性,属于向性运动。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题2](2022秋•嵊州市期末)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
如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属于感性运动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属于感性运动C.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属于向性运动D.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属于向性运动【解答】解: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加,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减少,因此白天叶片张开,从16时开始,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减少,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增加,因此到了夜晚叶片闭合。
押题点0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押辽宁卷单选题(黑龙江、吉林适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押题范围:第7~14题➢ 押题预测:1.发现生长素的经典实验(1)达尔文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4)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本质、运输及作用(1)本质:有机物(吲哚乙酸),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与分布部位①合成部位: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分布部位: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生长素的运输①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②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
③横向运输: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单侧光引起);从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重力作用引起)。
(4)作用表现的两种水平①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
②在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5)生长素作用特点的3点提醒①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速率慢于对照组。
②浓度的高低是相对于不同器官抑制和促进的浓度范围而言的。
③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浓度过高时抑制的特点,因此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并且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6)判断胚芽鞘“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3.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1)赤霉素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繁殖、适应。
2.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遗传、环境、激素、生理。
3.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例分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及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调节原理及实例分析。
2. 实验法: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变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机制。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章节。
2. 实验材料:植物实验材料(如植物种子、幼苗、成熟植物等),实验仪器(如显微镜、测光仪等)。
3. 课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4. 教学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书籍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现象,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兴趣。
2. 讲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繁殖、适应。
3. 讲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遗传、环境、激素、生理。
4. 分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5. 课堂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享实验结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领域。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最新研究动态。
3. 完成实验报告: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变化。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质量。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
①主要作用:等。
3.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微少,但是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上的作用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和等方式实现的。
考点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表现出一定的。
(3)极性运输在太空中依然存在,不受重力因素的影响。
(4)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根尖、芽尖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且发生在有单侧光或重力等刺激时。尖端在均匀光照或黑暗处时,不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5)失重状态下,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的水平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疑难点6:胚芽鞘生长、弯曲情况分析
【答案】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问题2】下组中的胚芽鞘如何生长?
【答案】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疑难点4:极性运输
(1)极性运输不会随植物形态学上端与形态学下端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
(7)处理插条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扦插时常去掉插条的成熟叶片,原因是去掉成熟叶片能降低,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②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
(8)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①不能生根。用多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浸泡,插条均不能生根,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二是配制的营养液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或缺氧;三是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②生根过少。配制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一些,组别要多一些。浓度梯度过大、组别过少易错过最适浓度范围,导致生根过少。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感应性植物的感应性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感性运动一般分为感夜性、感震性和感触性等如光照引起蒲公英的头状花昼开夜合、月见草的夜开昼合,温度引起郁金香从冷处移到暖处3min~5min就可开放。
而含羞草的感震运动是由于其复叶的叶柄基部叶褥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
食虫植物(捕蝇草、茅膏草)的感触运动是这些植物的叶片密布触毛,当昆虫碰上这些触毛时,叶片上的触毛即向内弯曲,把昆虫包起来,将其消化。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注: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地球的引力作用)1.向性运动(如向光性)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植物幼苗的尖端决定的。
即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植物的向光性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2.植物生长素(1)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防治杂草。
(二)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植物中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调节作用的物质。
2、几种常见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1)生长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2)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4)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5)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1D 2D 3. C由于仅有左侧受光照,根部背光生长,向右生长其次,受重力影响,会向下生长,综合可得根部向右侧斜向下生长4B 5(1)D (2)A (3)C6(1)植物的根可能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2)①每天向B试管中加适量的水,A试管不加水,确保B试管周围的土壤保持湿润.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植物A、B两侧的根的生长情况②预测:靠近B试管一侧的根明显比A侧的根生长快.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可能是试管底的裂缝太大,水漏得太多、太快,导致A、B两侧的土壤都很潮湿;或者是试管底的裂缝太小,水漏得太慢、太少,导致A、B两侧的土壤都很干燥.③可以在植物的两侧,AB两支试管之间用玻璃板隔开;也可以同时用完整的试管,改为用吸水布条来为植物提供水分,便于控制水分的多少7(1)不均匀(2)顶芽(3)子叶1、下列不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A、茎的背地生长B、北半球陆地上的大树一般朝南的枝叶茂盛C、向日葵向太阳D、夜合树的叶到了晚上要合拢2、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激素B、生成素在植物体内生长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D、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3、取正在萌发的种子贴附在琼脂块中,再将琼脂块插入透明盒内,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如图)。
5.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一、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调节内容: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都受光的调控。
2.实质: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3.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植物体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可以认为,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4.调控机理: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特定基因,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二、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1.温度(1)调节内容: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决定植物分布的地域性。
(2)方式: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
(3)实例A.年轮: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秋冬季反之。
B.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2.重力(1)调节内容: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
(2)实例: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3)调节机制:根、茎中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生长素分布不均衡→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4)假说:“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
三、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构成的网络。
2.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
3.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4.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程标准素养要求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生命观念:比较区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及联系。
2.社会责任:如何科学理性评述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搜集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说明书,以了解有关信息。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提醒]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因为植物体内没有相应的分解酶而持续作用,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1.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应考虑的因素(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3)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3.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1)乙烯利的性质①是液体。
②当溶液pH<3.5时,比较稳定。
(2)乙烯利的作用①对水果具有催熟作用。
②进一步诱导水果自身产生乙烯,加速水果成熟。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一定类似。
()(2)赤霉素能诱导大麦种子在不发芽的情况下产生α淀粉酶。
()(3)膨大素会使果实加快吸水,个头变大,促进体积增大。
()(4)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
()(5)植物激素乙烯利对水果有催熟作用。
()答案:(1)×(2)√(3)×(4)√(5)×知识点一植物生长调节剂1.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较类别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项目来源植物一定部位产生人工化学合成生理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作用后去向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残留在植物体内继续发挥作用作用效果短暂,只发挥一次作用持久稳定实例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乙烯利、生长素类调节剂、青鲜素、膨大素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温馨提示]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长素类调节剂的图解1.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NAA、矮壮素等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B.青鲜素能抑制马铃薯、大蒜等发芽C.生长素类调节剂可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D.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能促进西瓜、草莓的成熟答案:A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土豆和人参种子的休眠B.用NAA(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C.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D.啤酒生产中,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降低成本且不会影响啤酒品质解析:选C。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PPT课件(初中科学)14张)
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将一串未成 熟的香蕉放在有一定浓度的乙烯塑 料袋内。或者与成熟的香蕉、苹果 (乙烯含量较多)放在一起。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A、生长素: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散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有, 但不是均匀散布的。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胚芽鞘、芽和根 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种子 等),而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甚少。
向 光 侧 生 长 素 较 少
结论: 1、当单向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会散布不均匀。 2、背光一侧生长素散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散布少,细胞生长慢, 结果使茎朝向光源一侧曲折,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单向光影响生长素的 散布而不是 产生或合成。 生长素促进细胞 生长而不是 分裂。
C、生长素的作用: (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 但不同的阶段各种激素的含量是不同的。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 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为什么胚芽鞘会向光生长? 向光生长的部位到底是 胚芽鞘的哪里?
感光部位在哪里? 是尖端、下端?
解决:向光生长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詹森、拜耳实验 詹森猜想: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 拜耳猜想:曲折向光生长是由于背光侧长得快。
到底是什么物质造成这种情况? 3、温特实验 琼脂块 空白对照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网络】【知识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响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
)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茎:向光性、向触性、向热性;根: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
3、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5、含羞草属于防御行为,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捕食行为。
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生存。
7、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8、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托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④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鹿浓度幽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缺点)。
应用于:防治杂草。
9、植物茎具有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茎生长得快,所以弯向光源生长。
10、其他植物激素。
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例题精析】例1.市售光照塑形培育的富贵竹造型多样,观赏价值高,深受花友的喜爱。
如下图的造型是如何获得的()A.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B.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生长素在向光的一侧分布多C.培育过程需定期改变单侧光照方向D.通过繁殖将此弯曲性状遗传给下一代例2.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
以下有关图示幼苗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例3.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
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必背知识】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①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②实验设计(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第一组 第二组图示条件 相同的单侧光照射处理a 组:不作处理,保留胚芽鞘尖端 c 组:用锡箔帽子把尖端罩上b 组:去掉胚芽鞘尖端 d 组:用锡箔罩住尖端下面一段自变量 0尖端的有无00尖端是否接受光照0 现象a 组:向光弯曲生长c 组:直立生长b 组:不生长、不弯曲d 组:向光弯曲生长结论向光性产生的有关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生长与否取决于尖端的有无;胚芽鞘弯曲生长部位在尖端以下部分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一组 第二组图示图示条件相同的单侧光照射条件0黑暗中0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在胚芽鞘尖端和伸长区之间插入琼脂片处理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现象不生长、不弯曲向光弯曲生长现象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伸长区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温特的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图示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切成小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切成小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现象胚芽鞘会朝琼脂块对侧弯曲生长0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0结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把这种物种命名为论生长素注:琼脂块的作用是收集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自身成分对实验的干。
(5)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确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
注: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全)
下 一 页
新课教学:感性运动
导
学
练
结
上 一 页
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感性运动的 特点:
1、这种运动是由外界 的某种因素或内部机制 引起的; 2、感性运动方向与刺 激方向无关。
下 一 页
感性运动最引人注意的例子是含羞草叶子的运动
新课教学:感性运动
导
学
练
结
上 一 页
1.用笔轻轻地碰一下含羞草的小叶, 小叶将 慢慢合拢 2.用笔较重地敲一下含羞草的叶子, 含羞草将 快速叶子合拢 3.用笔猛烈地敲一下含羞草的叶子, 含羞草将 复叶和叶柄一起下垂
练
结
上 一 页
植物体在单侧光 的照射下,弯向光源 方向生长的现象,称 为植物的向光性。
将纸盒放在光线 充足的地方,两 天后进行观察。
有利于植物 获取更多的光能, 促进光合作用的 进行。
下 一 页
新课教学:向性运动
导
学
练
结
在方形暗箱右侧开一小窗,有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 上 口射入。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 一 水平匀速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但暗箱 页 不转,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B )
下 一 页
新课教学:感性运动
导
学
练
结
上 一 页
含羞草感受机械刺激引起的感性运动 与窗台上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有什么异同?
向性运动 感性运动
引起运动的刺 激 运动方向与刺 激方向的关系
单向刺激 有关 对方向无要求 无关
下 一 页
是否可逆及发 生快慢
不可逆, 发生慢
可逆, 发生快
新课教学:感性运动
导
学
第12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长素的信号转导途径比较复杂,在没有生长素时,阻遏蛋白(AUX/IAA蛋白)与转录因子(ARF)结合使其失活,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生长素与其受体复合物(SCFTRIAFB)结合后,与阻遏蛋白结合,引起阻遏蛋白被泛素标记并降解,从而释放出转录因子,有活性的转录因子二聚体与生长素调控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后,促进其表达(图12-2)。
四、春化作用和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1.春化作用
某些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需要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的特性。吸水的种子或正在通过他人植株,冷处理后促进其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作用。
2.植物的光周期
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植物已经进化出了相应的机制来感知昼夜长短的季节性变化,并能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即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2.(多选)(2023·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8.研究发现,与野生型相比,拟南芥的油菜素内酯(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种子萌发对脱落酸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用BR处理拟南芥赤霉素不敏感突变体的种子,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赤霉素作为原料参与细胞代谢促进种子萌发
B.提高脱落酸 含量可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
品质
ABA浓度/mmol·L-1
处理时期(开花后、天)
120
150
180
单果重
0(对照)
总糖
0(对照)
66 83
总酸
0(对照)
A.对照组不作处理,但栽培方式、生长环境等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B.ABA可促进果实糖分积累、降低果实总酸来提高果实品质
C.ABA对果实生长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D.ABA较适宜处理时期为开花后150天、适宜浓度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无籽番茄的获得
D、嫁接保持原品种的性状
例13:苹果树结果期间,为了促进果实成熟,可采用 的措施( D )
A、合理疏果 C、喷施生长素 B、少施肥料 D、喷施乙烯
植物的其他激素
赤霉素—— 促进茎快速伸长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组织分化
脱落酸—— 抑制生长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思考
请设计出不同的 方法,用一棵植 物培育出图示的 植物盆景,并说 明理由。
b
d
a
c
例6:请据图分析回答:
(1)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 是 10-10mol/L ; 10-8mol/L ; 10-4mol/L 。
(2)浓度为10-7mol/L的生长素对该植物的根、芽、茎 抑制 促进 , 促进 。 各有什么影响? ,
生长 生长 生长
顶端优势——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知识网络
植物生命 活动调节
生命活动调节
动物生命 活动调节
区 别 与 联 系
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
生长素
神经调节
CO2调节
其他激素
植 物 激 素
区 别
动 物 激 素
种类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分泌调节 相关激素间作用 激素调节与行为
基 本 方 式
兴 奋 传 导
高 级 神 经 中 枢 的 调 节
神 经 调 节 与 行 为
促进果实的发育
精子 卵细胞
手册 P29
重七
受精卵
种子的胚
此发育过程中产生大量生长素
发育 不分裂
子房 卵细胞不受精
果实 无种子
不产生生长素
子房萎缩、脱落(无果实) 卵细胞不受精 人工施予生长素
不分裂
无种子 果实 无籽 果实
不产生生长素
子房 萎缩、脱落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 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 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 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 乙酸,即生长素。
产生部位: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器官,
如:茎尖、根尖、嫩叶、种子等。 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
例 7 :下列各项中,能方便而有效地抑制棉花植株 “疯长”的措施是( ) C A、合理密植 C、适时打顶 B、少施肥料 D、喷施乙烯
例8:农民用生长素类似物 2,4—D进行稻田除草,其 根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B) A、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D、高浓度促进水稻生长
植物的向性运动
概念:植物受到单一方向刺激而引起定向运动。 单一方向刺激
主要指光照、重力、温度、化学物质等
意义: 利于植物充分利用环境因素生存。 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长素的发现
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推测
推测: 胚芽鞘的尖端可能 会产生某种物质,会促进 胚芽鞘生长。 结论: ①胚芽鞘生长与其尖端 有关。 ②单侧光引起向光生长。 ③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 部位。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例9:下图表示4根月季枝条,将它们扦插后,哪根枝 条最易成活,且其下端生出根最多的是( C)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精子 受精卵 种子的胚 如何获得 无籽果实?
卵细胞
此发育过程中产生大量生长素
发育
子房
果实
3、防止落花落果
例10:、通过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 D ) A、 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 B、在未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例5:下图表示水平摆放时植物生长状况。对比a、b、c、d 4 处,生长素浓度及细胞生长速度正确的一组是(D)
d c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
(低浓度范围里,生长素浓度越高,越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高浓度范围里,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抑制生长)
生长素
运输特点: 极性运输 ——单向运输、主动运输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 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的组织中, 通过韧皮部运输
分布:分布很广,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 部位。
还会受到光照、重力等因素的影响!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光
生长素分布不 均匀 向光一侧--
背光一侧-细胞生长的速 度不均匀 向光一侧-背光一侧-弯向光源生长
C、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高浓度的生长素
D、在未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例11:果园工作人员在果树花期喷洒生长素,其目的是( B)
A、促进果实成熟 C、抑制顶端优势 B、提高结实率 D、获得无籽果实
例12:下列各项生产实践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D) A、果树的整枝修剪 B、打顶促进侧芽发育
答案
1、B 2、D 3、 B
4、B
5、D
6、(1)10-10mol/L ;10-8mol/L ;10-4mol/L (2)抑制生长;促进生长(减弱);促进生长 7、C 10、D 8、B 11、B 9、C 12、D 13、D
思考题:A——无侧芽,无生长素产生,难以生根
B——有侧芽,可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生根 C——用适当生长素处理插条下部,促进生根。
(2004年江苏题) 例4.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
A
① ② 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 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甲 图①—— 图②—— B.乙
单侧光 不旋转
C.丙 生长素分 布不均匀 生长素分布 基本均匀
D.丁 a >b c=d a>c=d>b
单侧光
旋转
例3:下图中① — ④是4株去顶端的胚芽,③和④ 的琼脂块上曾接触过胚芽鞘尖端,②顶端是普通的 琼脂块,问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是(B )
生长素的发现
1928年,温特的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推测
结论:胚芽鞘的尖端 确实产生某种物质, 能促进胚芽鞘下面部 分生长。
生长素的发现
1934年,郭葛的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结论或推测
结论:吲哚乙酸具 有促进植物生长的 作用,取名为生长 素。
从一些植物 这些物质的分 中分离促进 子结构与吲哚 生长的物质, 乙酸相同 进行鉴定
如果不能使用任何辅助工具,不能接触植物,在空 旷的场地,如何能把植物培养成这种形态?
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向性运动 概念 意义
植 物 激 素 调 节
产生部位: 生长素的发现 (经典实验结论) 感光部位:
运输方向:
作用部位: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其他植物激素
例 1 :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下生长,和种 子横放或竖放无关。此现象反映了植物根的( B) A、适应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向肥性
例 2 :在宇宙飞船模拟训练舱内,放置一株水平方向 的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生长的方向是( D)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向下生长,茎水平生长 D、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