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它以制度的方式突出了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在承认民族多样性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合作。
”材料中的“制度”()
A.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B.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C.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民族多样性”说明该“制度”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故D项正确。
当时国家在政治上是统一的,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借鉴了历史的经验,但不是对历史的延续,而是一种创新,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贯彻“一国两制”B.发挥经济特区作用
C.维护国家集中统一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
【答案】C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民族平等团结,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故C项正确。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
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D.发展了民族经济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故A项正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开创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
C.照搬了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借鉴了历史上治理边疆的经验,但又与传统治理模式不完全相同,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故 B项正确。
5.1952年,国家在延边设立朝鲜族自治州,这不能表明( )
A.朝鲜族人民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B.延边是我国朝鲜族群众聚居的地方
C.朝鲜族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D.延边朝鲜族群众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答案】D 【解析】D项中“高度的自治权”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6.“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
”这一评价适用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因民族制宜”可知,这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正确。
7.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
这说明( )
A.当时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废除
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
8.2018年,《人民日报》开设《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专栏,带大家领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变化和全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这说明( )
A.政治协商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民主
C.“一国两制”助推祖国统一大业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答案】D 【解析】材料“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变化和全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2)历史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选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陕甘宁边区在1941年到1944年之间先后建立了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
这表明我国( )
A.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C.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故B项正确。
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的地位类似于地方省级机构,其建立的自治区应该是其下级机构,故A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时间为194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时间是1949年,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规定的,故D项错误。
2.周恩来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体的多民族的国家,而不是联邦国家”“若实现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这是在分析( )
A.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原因
B.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由
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中国效仿苏联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我国的民族分布现状,意在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故C项正确。
3.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件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
这一事实表明( )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
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D.西藏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件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可知,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故C 项正确。
4.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体现出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
5.1950年,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
”邓小平在此强调( )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邓小平谈话的含义是只有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西藏的解放和巩固民族之间的团结,故C项正确。
6.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
该项规定的实质是( )
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
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我国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高考加分政策,体现出教育公平与民族平等,故B项正确。
7.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举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在政治上实行高度自治
B.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在经济上享有独立权
C.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前提,在政治上赋予其特权
D.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具有极大优越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藏自治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取得巨大成就,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极大优越性,故D项正确。
8.有观点认为: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设定的设市标准。
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的发展速度。
这一观点( )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B.成为中国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
C.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可知,该观点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些地方也可以先成立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比如大小凉山是彝族聚居区,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现在条件不够,这样的地区暂时只适宜于成立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这对他们更有好处。
云南、贵州也是适合成立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
还可以在联合政府下面,实行小区域自治,比如一个民族聚居乡。
少数民族的事应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195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中国政府在西南地区所采取的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中国政府在西南地区所采取的民族政策的意
义。
【答案】(1)民族政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在小范围内实行区域自治。
(2)意义:有利于实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