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通过找故事间的相似和不同的方式,理解联读法的概念,并通过让学生,继而让学生将联读法拓展到相关故事中,实现自主、合作学习。
3.通过联读法,深入感受蔺相如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国家至上、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感受“将”“相”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彼此的平等关系,体会“和”的深刻内涵。
4.走进古典文学名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根据《史记》改编的历史故事,题目是——将相和。
不拖音,再读。
二、复习回顾,理清内容
1.师: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了,文中讲了哪几个故事呢?.谁能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每个故事的内容。
2.师:我们就是用这些总结性的句子概括出了小标题。
(指板书)这三个故事合起来就是——(指课题)将相和,那三个故事间有
什么联系呢?
2
3师:说的再准确点,完璧归赵是故事的……
师:渑池之会是故事的。
师:负荆请罪意味着是将相的和好。
它是故事的……
师:你看我们读出了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也就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联系比较,读出形象
1.师: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史记》最成功、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它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所以这节课我们来读读人物。
课文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是——蔺相如。
我们就来着重的读读他。
(提前板书蔺相如)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前两个故事都是写了蔺相如立了功,封了官。
老师在把这两个故事联系着读,比较着读的时候,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发现这两个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面,请同学们把前两个故事联系着读,比较着读,【板贴:联系着读比较
着读】看看你们能找到哪些相似之处,记得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现在拿出你的学习单,开始读吧!
师巡视
(一)背景相似,体会勇敢
1.师:通过联系着读、比较着读,你们找到了哪些相似之处?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交流的时候要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来,明白
吗。
2.师:你找到了两个故事的背景相似,请这边的同学来读读第一部分,这边来读第二个。
师:这一联系,一比较,它们相似在哪呢?
3
2.师:谁能够联系着上下文,具体说说两个故事中赵王和大臣为什么会为难?(指ppt6)
师:最糟糕的情况会是怎样?
师:谁能把把几位同学的观点联系起来说一说呢?
3.师:高年级同学就应该这样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故事中大家又为什么为难呢?
4.师:带着这份理解谁能来读。
5.师:就在大家都左右为难,没有办法的时候,(指ppt)两次都是蔺相如挺身而出,这一联系、一比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二)语言相似,读懂机智
1.师:(指板书)除了开头背景相似,前两个故事还有哪些地方是相似的呢?
(1)师:非常好,你关注到蔺相如的语言相似。
谁能把这两处联系着、比较着,说说相似在哪呢?
(2)师:你从哪两个词中读出来的
(3)师: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语,读出感觉来
(4)师:此时,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2.师:你还能从这相似之处中读出了什么?||我们再来关注一个词,【PPT:理直气壮】读一读。
生:理直气壮
(1)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蔺相如为什么可以理直气壮?他
的理在哪儿?底气又在哪?
4
(2)师:好,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为什么敢和秦王拼了呢?(3)师:这一联系一比较,你们又读出了怎样的蔺相如。
(三)结局相似,以弱胜强
1.师:课文中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呢?你们发现了吗?
2.师:这两个结局相似在哪呢?
3.师:秦王何等厉害的人物,两次都只得乖乖的送秦王回了赵国?这一联系、一比较,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四)读出不同,体悟爱国
1.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很会发现,找到了这么多相似之处。
那么这两个故事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2.师:蔺相如都是为了赵国啊,这么一联系,一比较,你们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你说。
3.师:在蔺相如心里(居中板书:国家至上)
四、归纳联读,初步运用
1.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把两个故事,联系着读,比较着读,
就读出了蔺相如的……(指板书总结)。
我们把这两个故事一联系、一比较,找找相似,找找不同,就读出了一个丰富的蔺相如。
有意思吧。
这就是这节课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的阅读方法——联读法【板贴:联读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到的联读法,默读“负荆请罪”,划出与前两个故事相似或不同的句子,并简单的写写批注,思考: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PPT阅读要求】
2.过渡:现在我们来交流你们找到了哪些不同之处。
5
(1)生交流
(2)师:蔺相如为什么要避着廉颇呢?
(3)师:现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3.师:怪不得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他:【PPT】一起读。
“相如一奋其气”读
生: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1)师:有一个人却不这么看【PPT: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
这个人是——廉颇,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廉颇是个怎样的人?(2)师:那廉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破燕拜相,把破燕拜相和负荆请罪、渑池之会联系着读,比较着读,相信你一定可以读出一个不一样的廉颇。
五、学生自学,拓展提高(老师巡视过程中进行指导,不汇报)
1.生交流找到的相似的句子
2.师:,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他会想些什么呢?
(1)生交流
(2)师:引读【PPT: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他还会想些什么呢?引读【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
3.师:诗仙李白这样评价他们——【PPT:相如章台巅,猛气折秦赢。
两
6
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
——李白】
4.师:将相和,赵国兴,将相和,天下平。
这一和永垂史册,这一和赵国长治久安达十余年,强秦始终奈何不得!
六、点明主题,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人自古就钟爱“和”。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今天我们也明白了“人和国家——
2.师:没错,只有人民团结起来,国家才能强大,国家才能兴旺。
总结:在《史记》中还有许多像蔺相如和廉颇一样——(指板书)“国家至上”的人。
【PPT】他们中有流放江湖,但热爱祖国,最后毅然投江的屈原。
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还有一去十三年,却不改初心的张骞……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用上联读法去读读《史记》中爱国的人物,感受阅读名著的乐趣!下课!
板书设计:
《史记》
将相和
廉颇蔺相如
不畏强暴完璧勇敢机智渑池顾全大局负荆请罪联系着
读
比较着读
联读法国家至上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