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劳动教育《我做月饼迎中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劳动教育《我做月饼迎中秋》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我做月饼迎中秋》是一篇六年级的劳动教育课。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中秋节的
风俗习惯,以及制作月饼的详细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同时也能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对中秋节有
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亲自动手制作过月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体验制作月饼的乐趣,增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认同。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掌握制作月饼的基本技
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月饼,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培养热爱传统文化、
尊重劳动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制作月饼的技巧,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对于传统节日背后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中秋节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节日
的感受。
2.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制作月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制作月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月饼模具、食材、烤箱等。
2.素材: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月饼的步骤图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呈现(10分钟)
教师展示制作月饼的步骤图,讲解制作月饼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月饼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
学生分享制作月饼的心得体会,讨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月饼制作的过程应用到其他节日的庆祝活动中?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制作月饼的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月饼,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教学设计文档结束。
《我做月饼迎中秋》这节课结束了,我坐在办公室里,心里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这节课的设计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我在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然而,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各种方式,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发现在导入环节,学生们对于中秋节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但有些学生
因为之前已经了解过,所以在呈现环节,他们对制作月饼的步骤图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呈现环节增加了互动环节,让学生们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操练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处
理得不够好,比如月饼的成型、烤箱的温度控制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增加了巩固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分享心得和讨论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制作月饼的技巧。
在拓展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如何将月饼制作的过程应用到其他节日的庆祝
活动中的思考并不深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拓展环节加入了案例分析,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思考和探讨如何将月饼制作的过程应用到其他节日的庆祝活动中。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实施过程是成功的,我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成功地解
决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实现了教学目标。
我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对于今后的教学活动,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导入环节:学生对呈现环节的步骤图兴趣不足。
解决办法:增加互动
环节,让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
2.操练环节:学生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不够好。
解决办法:增加巩固
环节,让学生通过分享心得和讨论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制作月饼的技巧。
3.拓展环节:学生对如何将月饼制作的过程应用到其他节日的庆祝活动
中的思考不够深入。
解决办法:增加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思考和探讨如何将月饼制作的过程应用到其他节日的庆祝活动中。
4.在导入环节,我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呈现环节就能够积极参与。
5.在操练环节,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制作月饼的
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6.在拓展环节,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具体的案例,让
他们理解如何将月饼制作的过程应用到其他节日的庆祝活动中。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
师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备好每一节课,更要备好每一次课,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让学生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月饼,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并将
制作过程和成果拍成照片,下次课分享给同学们。
2.让学生们写一篇关于制作月饼的日记,记录下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
会,以及对中秋节的理解。
3.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如何将月饼制作的过程应用到其他节日的庆祝活
动中,并将他们的想法写成短文,下次课分享给同学们。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我的作业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不仅让学生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够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同时,通过写日记和短文,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作业设计中,我可能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忽视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更具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制作月饼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另外,我也在考虑是否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加入一些评价机制,比如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或者让他们自我评价自己的作业。
这样,他们不仅能够通过作业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够通过评价他人的作业,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的作业设计是成功的,它既让学生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明白了,在作业设计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考虑是否可以加入一些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