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段压低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ST段压低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低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ST段压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伴随症状、临床诊断、其他心电图改变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本组114例患者中以伴发胸痛(闷)者最多,占76.3%;临床诊断为心脏病患者72例,占63.2%。

结论ST段压低对冠心病,尤其对心肌缺血等心肌损伤的程度及部位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及心电图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标签:心电图;ST段压低;临床价值
自1903年西班牙人Einthoven发明了第1台心电图机后,使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反应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波形直观的得以显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心电图检查设备日益精密,检查方法也日趋人性化,尤其是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问世以来,为各种心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ST段压低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3例;年龄36~71岁,平均(57.2±5.6)岁;伴高血压54例,高血脂38例,高血糖2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深圳市博英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I9800TL型心电图记录器,进行常规胸部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入组标准:凡在原有基线下ST段下移>1 mm持续时间>1 min者列为研究对象。

统计患者伴随症状、临床诊断、其他心电图改变等情况并综合分析。

2结果
2.1伴隨症状
伴发胸痛(闷)87例,占76.3%;失眠27例,占23.7%;发热6例,占5.3%;哮喘3例,占2.6%。

2.2临床诊断
诊断为冠心病62例,占54.4%;心肌梗死4例,占3.5%;肺心病6例,占5.3%;原发性高血压19例,占16.7%;脂肪肝11例,占9.6%;糖尿病6例,占5.3%;正常患者6例,占5.3%。

2.3其他心电图改变
心率增快82例,占71.9%;减慢11例,占9.6%;无变化21例,占18.4%。

R波增高8例,占7.0%;降低26例,占22.8%;正常80例,占70.2%。

T波低平或消失58例,占50.9%;倒置24例,占21.1%;抬高17例,占14.9%;正常15例,占13.2%。

3讨论
心电图中ST段是指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是心室各部均处于去极化状态的表现,正常时任何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 mV。

ST-T 压低通常被认为与心肌缺血有关[1]。

多数学者研究证实ST段压低对冠心病,尤其对心肌缺血等严重心肌损伤的程度及部位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3]。

本临床诊断中心脏病患者72例,占63.2%,与资料显示的结果一致。

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纯依靠ST段压低诊断心肌缺血缺乏特异性,多种疾病均可引起ST 段压低表现。

因此,临床上应该注意探寻ST段压低的原因,综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不良嗜好、血压、血脂、血糖及冠心病家族史、详细询问是否存在劳累或激动后胸痛或胸部不适等表现加以分析判断。

研究中有42例非心脏病或正常人ST段呈现压低表现,考虑可能为外源性干扰或原发病造成的继发性心肌损伤所致[4]。

心电图的工作原理来源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

当心肌细胞受损后,必然导致心肌电生理紊乱,并在心电图波形上得以体现。

心电图机就是通过放大和记录心脏活动时所产生的生理电信号而使心肌电生理活动得以直观显现的仪器。

目前,心电图机诊断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仪器精密度日益提高,使用和操作日趋人
性化,特别是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动态心电图机能适时记录心肌异常电生理活动,为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当然,由于心脏生物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心肌电生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临床上绝不能孤立地看待ST段压低,必须把各个波形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做出判断。

114例ST段压低患者中T波呈现负性表现者82例,符合率达71.9%,表明T波常常与ST段呈现一致变化趋势[5]。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心肌电生理反应也不尽相同,部分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中年女性心电图亦可表现为轻度ST段低压(<1 mm)[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其中以冠心病为著。

冠心病患者多数具有典型的胸痛症状,且胸痛部位较固定,以左侧胸为主,可以左肩、左胸壁内侧和后背部放射,呈钝痛;如果疼痛程度严重并持续时间延长,应考虑心肌梗死,有危及生命的危险,必须积极救治。

114例患者中以胸痛(闷)为主要表现患者87例,占76.3%,提示临床医师应积极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甄别胸痛、胸闷患者的病因,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肌损伤。

[参考文献]
[1] 王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河北医药,2010,32(12):1547-1548.
[2] 陈英,丁弘,徐欣,等.心电图ST段压低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5):820-821.
[3] 士效忠,楚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22-23.
[4] 袁英.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与心肌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6):68-69.
[5] 李景霞,陈卫文,刘军,等.动态心电图分析ST段压低及T波倒置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J].中国临床医学,2000,7(1):102-104.
[6] 赵丽艳.正常成人左后胸导联心电图100例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5):5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