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 电磁波的发现-“衡水赛”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4第十四章电磁波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发现电磁波的历史背景,知道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重要地位。
2.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3.知道电磁波的概念及通过电磁波体会电磁场的物质性。
4.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体验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过程及方法,领会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基础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电磁波发现过程的了解,认识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
2、领会在发现电磁波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机械波的知识,但是电磁波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全新领域,虽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磁波,但是学生对电磁波却毫无了解,不知如何去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不了解光的电磁本质;但另一方面,学生对电磁波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通过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及发现过程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提出猜想---实验验证—理论推广”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家几代科学家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场理论;电磁波的形成
难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四、教学方法
演示推理、类比推理、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学生电源,电磁铁一块,多匝线圈、发光二极管,导线若干,示波器,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装置四套,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装置一套;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三、赫兹的电火花2、分组实验
八、教学反思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学生很难深入的理解。
通过“引—探—提—炼—拓”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入电磁波的学习。
利用“嫦娥四号”和“鹊桥”引入电磁波,既能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对电磁波及赫兹、麦克斯韦两位科学家有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围绕两大部分展开授课,一是电磁波产生的原理及特点,这里主要通过阅读课本、分析讨论、逻辑推理、回忆旧知、对比总结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二是关于赫兹的电火花实验验证,通过实验仪器原理的介绍、观察演示实验、分组动手实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电磁波的存在及特点。
另外,利用示波器探测身边50赫兹的电磁波,并使信号在接入人体充当的天线后,信号瞬间放大,这些有趣现象的直观感受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最后,通过无线电波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展,使学生产生肩负使命,继续科学研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