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现状概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现状概说
陈枫;袁盈;陈思岐;蔡向红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中医属“振掉”、“颤证”、“痉证”、“肝风”等范畴.
目前西医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且具
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而中医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西药用量,且毒副作用小.中医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该领域大有作为,本文就帕金森痛的中医治疗状况及
进展予以介绍.%Parkinson' s disease is one of the neurological system degeneration, whose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cluding static tremor, muscle rigidity, and bradykinesia. The TCM classical works describe it as shaking syndrome, convulsion, liver wind, and so on. TCM can help to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reduce medicine dosage and side-effects, and it was widely used in clinc.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esent treatment situation for Pakinson' s disease of TCM.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019)003
【总页数】2页(P封3-封4)
【关键词】帕金森病;方剂治疗;针灸治疗;综合治疗
【作者】陈枫;袁盈;陈思岐;蔡向红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
中医对本病的论述多见于“内风”、“颤震”、“震抖”、“痉病”等,中医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以及减小西药治疗的毒副作用,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综合治疗等。
本文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状况进行综述如下。
1 中药方剂治疗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剂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选取息风止痉的成方结合临床辨证加减而成;二是根据帕金森病的发病规律进行分期,针对各期不同病机特点结合病情轻重处方;三是根据临床经验运用专方进行治疗。
1.1 辨证分型
本病发病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和髓海亏虚,标实则指瘀血、痰湿或痰热。
代表方剂有肝肾不足之大定风珠[1],气血两虚之人参养荣汤、八珍汤[2],髓海空虚之龟鹿二仙胶[3]。
痰湿阻络或痰热动风之选导痰汤[2]、黄连温胆汤[4],血瘀选用血府逐瘀汤和桃红四物汤。
1.2 分期论治
帕金森病病史较长,疾病进展的不同过程中表现差异性大。
李彦杰等[2]将帕金森病分初、中、后3期,初期为发病1年之内,以痰热动风、风阳内动多见,以导痰汤、羚羊钩藤汤等为主方加减治疗;中期为发病2~3年,以阴虚血瘀为主,滋阴定颤汤、龟羚帕安丸为主方加减治疗;后期为发病3年以上,以气血亏虚、肾精亏
竭多见,以人参养荣丸、地黄饮子等为主方加减治疗。
马云枝[5]则将帕金森病分
为稳定期、波动期、进展期进行辨治。
稳定期治疗从脾肾入手,治痰瘀以健脾化痰为首;波动期以内风之善动、顽痰之善变为特点,故治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
进展期则肝、脾、肾三脏并治,尤重视肾精的亏虚。
1.3 专方治疗
郑国庆[6]以脾阴学说为指导,以养脾阴法治疗帕金森病,首创养脾阴止颤方,临
床疗效显著。
李彬[7]等认为,帕金森病源于阴损及阳、阳虚水泛,应用真武汤加
减治疗,对肢体震颤、项背僵硬、四肢拘挛有明显改善。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帕金森依针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头针、体针、腹针、眼针。
头针治疗帕金森病多选取舞蹈震颤区、运动区、感觉区,可双侧交替使用[8],配合体针或穴位
注射,亦可配合电针加强刺激。
体针临床多取督脉统摄一身之阳,肝胆经息风通络,脾胃经补益气血,膀胱经补益肝肾[9],穴位以四关穴调和阴阳为多见。
陈利国[10,11]自 1996年提出“颅底七穴”,即双风池、完骨、天柱、哑门7个组穴用于帕
金森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腹针是通过腹部对全身的高级调控来发挥作用。
陈秀华[12]应用腹针配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减轻消化道症状和开关现象。
许多学者认为,眼针配合其他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发作性震颤、改善肢体运动及肌强直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3]。
另依针具及针刺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梅花针叩刺、刺络放血、穴位注射、电针、粗针等。
梅花针常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其叩刺相应肌群和经络可以达到调节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
任小明[14]运用梅花针叩刺上肢击伸肌群和屈肌群,下肢足阳明经、足太阳经和背部足太阳经,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总有效率达92%。
临床上基于“治风先治血”及“久病入络”理论,多采用刺络放血穴位有十二井、
大椎、太阳、委中、曲泽等。
李冲[15]等选取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改善肢体肿胀。
运用放血疗法治疗需注意放血量、放血间隔时间以及放血后的调养。
临床穴位注射药物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丹参注射液为主,所取注射穴位纷繁,多配合电针[16]等其他治疗方法来增强疗效。
大量实验研究证实,电针有保护、修复多巴胺神经元[17]、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18]等作用。
临床研究中,电针与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应用能有效改善肌强直、震颤、小写症、面具脸等症状[19]。
粗针取穴少、透穴多、刺激强,可振奋阳气、益肾填髓。
张海峰[20]等选用督脉身柱穴向下透刺并长时间留针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但其远期疗效尚待研究。
灸法对于帕金森阳气亏虚型患者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以增强体质。
张京峰等[21]应用隔药灸神阙穴的方法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达83.3%。
3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取其补脾胃、益肝肾、通经络之功效,多为全身治疗,手法选择点、揉、按、抖、揺等。
手法治疗对于早期、单纯发病患者疗效较好,对于晚期患者长期治疗亦能缓解症状,配以运动、康复训练或者中药可促进其疗效[22]。
4 综合治疗
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中药、西药、针刺、按摩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临床更为多见。
许多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显著减少西药的副作用[4],大大降
低消化道反应、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发生率,同时可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13]。
5 问题与展望
帕金森病虽然在中医各界的积极努力下并未完全攻克,但在改善症状、减少西药副作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还是可喜的。
但目前中医方法对于帕金森病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大多数文献研究设计欠严谨,大型的RCT研究较少,且其疗效诊断标
准客观性、一致性、可重复性差,所以对于当前所得到的有效率超过90%的结果
可信性差。
因此,进一步严格界定入选标准、应用公认的、可信的疗效指标,进行
严格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是我们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提供可信证据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朱亨炤.大定风珠加味治疗帕金森病48例[J].医药集悟,2001,16(6):75.
[2]李彦杰,张文学,赵国华,等.帕金森病三期辨治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8):51-52.
[3]宋秋云.帕金森病中医证治体会[J].河南中医,2003,23(3):471.
[4]马启明,杜连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2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
管病杂志,2003,1(10):614.
[5]沈晓明.马云枝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4,45(1):14-15.
[6]郑国庆.论养脾阴法治疗帕金森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14(3):216-217.
[7]李彬,冯毅,周德安.真武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3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
息杂志,2006,13(11):73-74.
[8]杨众,陈红涛.头针治疗帕金森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
20(6):36.
[9]孟振,杜广中,卜彦青,等.帕金森病现代针灸腧穴应用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63-64.
[10]陈利国.针刺治疗震颤麻痹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6,(4):216-217.
[11]陈枫,袁盈,蔡向红.“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
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9):680-682.
[12]陈秀华,李漾,奎瑜.腹针配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8):562-564.
[13]冯月贵.眼针治疗帕金森病5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2):56-57.
[14]任晓明,石炎,宋双临,等.补益肝肾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470-2473.
[15]李冲,陈泽林.手十二井穴放血治疗帕金森病的机理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53-54.
[16]南柏红.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震颤性麻痹40例临床观察[J].2001,(6):51.
[17]王彦春,马骏,王华.穴位电针刺激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谷氨酸含量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5):183-185.
[18]王彦春,马骏.“双固一通”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4):277-282.
[19]张海波,张召平.电针治疗帕金森病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4):246.
[20]张海峰,宣丽华,徐勇刚.粗针治疗帕金森病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4):317-318.
[21]张京峰,孙国胜.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帕金森病5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5(9):610-611.
[22]杜金荚.按摩手法配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J].按摩与导引,2006,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