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单元 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教学案
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自主学习:
一、柏拉图的生平
青年时代关注政治,其政治主张是:
原因:
20岁起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的思想对柏拉图影响深刻。
苏格拉底死后。
柏拉图在外游历,成为知名哲学家。
柏拉图人生最后40年主要在度过。
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论,内容:1、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另是前者,后者。
2、先于存在,知识是人,人们学习过程就是的过程。
评价:
政治思想——国内容:1、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构成。
2、三个阶级的职责与品德各是:
3、三个阶级,,国家就处于状态。
4、为保障国家状态的实现,国家统治者应该由担任,即由少数担任。
理想国的实践与评价:
三、教育贡献——柏拉图学园
阿卡德米学园的地位与特点:
四、历史评价
合作探究:
1、(2012年江苏高考)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杏坛的来历,有人说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意译) : “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干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着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中.又可入药治病,象征着弟子们学成之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材料二画面背景为一宏伟壮丽的古典式大厅。
古典
哲学的两个伟大代表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正
气宇轩昂地步入大厅。
两位大哲人的左手以不同方式
都拿着大厚本书,边走边争论,柏拉图用右手柔和地
指天,似乎说上天启示乃生命之源;亚里士多德把右
手用力地一挥,指着大地,坚决反对自己老师的观点,
好像说研究现实世界才是根本之根本。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回答:
( l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个人经历、思想观点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
他在伦理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
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1)相似之处:都有游历经历,历经坎坷;都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且影响深远;都创办学校,发展教育。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