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主要内容【范本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主要内容六法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又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句:“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就是主要内容。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方法,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可以试一试。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易犯的错误
一是所答而非所问。
由于审题不仔细,对题干的要求,甚至对其中带有启示性的意思领会不了,或者产生误解,在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思想时造成所答非所问.
二是概括却显偏颇。
由于对原材料既不能迅速形成整体意识,又不能深入分析理解,故而归纳概括的内容不能抓住主要内容和实质而显得偏颇或肤浅。
1996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贝多芬之谜》,其大意通过18世纪三位古典音乐大师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成就,分别说明了音乐的两大作用——创造悦耳的乐式和表达感情。
作者进而认为,从莫扎特开始,感情突破了乐式,给乐式注入了惊人的活力和产生于一定思想和信念的最高激情,这才有了最有浓度的音乐。
这是全文的纲,此纲一举,全目皆张.但很多考生却抓不住这个纲,一味在一些孤立的看似颇为费解的话上兜圈子。
三是摘句而不归纳,或者归纳不完整,有要点遗漏。
由于对材料内容理解得不完整,加以概括能力有限,在归纳时只能摘录原句,而不能综合概括。
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现代文阅读关于中国诗画的文章第4小题,考查对阅读材料段意的概括能力.本段层次清晰,按历史朝代分三层,每层都有中心句: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元代画竹更为盛行;明代竹画家峰起。
归纳三层内容,旨在说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独特的
风格,而且都有高超的技法.概括内容,也就必须综合三个时期来答,而很多考生都只摘引其中某一个时期来回答,从而使答案显得不完整。
四是任意“拔高”,把文中没有的意义强加给作者;或者是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
五是语言表达不清,语意不连贯,语病太多,不能把握材料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善于将选项进行比较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