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探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 境 科 学
近年来,电磁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成为了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 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
室外产生电磁辐射的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输电、交通、发射、武器等。

首先,通信。

通信基础设施,例如基站天线等,会产生电磁干扰。

不合理架设的天线容易导致居民受到电磁辐射污染。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剧,郊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功率电磁波发射基站,产生了大量的电磁辐射。

其次,输电。

变电站、高压电缆、高压输电线等高压输电设备在城市、乡村中分别越来越密集,加剧了电磁辐射污染。

第三,发射。

为了方便信息、文化交流,发射系统持续运行。

一些规划不当的发射系统,对附近区域造成了较大的电磁干扰。

第四,交通。

城市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电磁辐射强度的峰值。

高数量、多品种的交通工具在运营中会对通讯、广电设施的正常信号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此外,室内电磁辐射污染也不容忽视,人们根据自身喜好使用的一些带有电磁辐射的产品,加剧了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强度。

2 电磁辐射污染的种类
电磁辐射会对环境造成电磁干扰。

按照电磁干扰源发射的电磁波强弱程度,可以将电磁干扰源分成两大类:强电磁干扰源和弱电磁干扰源。

强电磁干扰源不但会导致系统或设备效能降低,还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

强电磁干扰源往往有着较窄的辐射频谱。

弱电磁干扰源会导致抗干扰强度不高的系统、电子设备、电器的效能降低。

弱电磁干扰源往往有着很宽的频谱,频率范围通常会跨越几个数量级。

按照不同的电磁能量利用目的,可以将认为的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成三大类。

首先,正常工作不会产生超出标准范围的电磁能量的设备。

此类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送电线、绝大多数电子设备、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等。

其次,需要利用电磁能量进行正常工作的设备,此类设备在某一区域为某一特定的对象服务,将电磁能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向其他地方泄漏电磁能量。

此类设备主要包括医疗、科学、工业射频设备等。

第三,需要将电磁波辐射出去才能完成正常工作的设备。

此类设备主要包括雷达、通信、电视、广播等。

3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
响。

首先,电磁干扰。

电磁波充斥在人们生
活的空间里,不同的电磁波会相互干扰。


境周围辐射源的数量,每个辐射源的辐射
持续时间、带宽、波形、频率、振幅等参数,
各个辐射源的距离等因素是随机变化的,
从而形成了难以预料的干扰电磁场。

电磁
辐射将会干扰仪表、仪器、电子设备等,降
低设备性能,产生诸多不良后果,例如系统
可用性降低、出现延迟、信息重复、信息不
准确等,造成任务无法顺利完成,电磁干扰
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事故。

其次,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

电磁
辐射对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

热效应指的
是高频电磁波对生物机体细胞造成的“加
热”影响。

高频电磁波穿越生物表层“加热”
内部组织,生物体内部组织难以散热,从而
造成严重的“烧伤”。

热效应导致生物肌体
升温,干扰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对生育系
统、视觉系统、心血管系统均造成了一定的
破坏。

非热效应指的是低频电磁波对生物
体造成的影响。

低频电磁波辐射人体后,体
温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身体本身的微弱电
磁场已经受到了干扰,人体保持平衡状态
的电磁场被打破,使得细胞、淋巴液、血液
等发生变化,将会导致遗传基因突变、脱氧
核糖核酸受损,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例如
婴儿畸形、肿瘤、白血病等。

非热效应包括
化学效应和物理效应。

电磁场对生物体造
成的化学效应比热效应具有更大的杀伤
力。

累积效应指的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
用于生物体后,造成的伤害没有得到有效
的恢复,又再次受到电磁辐射,伤害程度累
积。

电磁辐射污染的累积效应是长期的,严
重时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4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
4.1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基本前提是严格
执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电磁辐射污染管理体制,例如加
强对电磁辐射设施运作的审批、监督力度。

对公共场所的电磁污染进行检测,为电磁
辐射污染防护提供目标与方向。

客观、合理
评价新建项目或改建项目的电磁辐射污染
程度,在项目建设期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监管工作。

4.2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应用
合理应用电磁辐射控制技术是电磁辐
射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

电磁屏蔽技术、高
频接地、滤波技术、植物绿化、电磁辐射防
护材料的使用等是目前重要的电磁辐射控
制措施。

电磁屏蔽技术是利用电磁辐射扩
散抑制材料,将环境和电磁场源隔离,将电
磁辐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
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目的。

对高频电磁场
进行屏蔽是电磁屏蔽技术的重要应用。


频接地能够将屏蔽体内部的射频电流导入
大地,确保屏蔽体不成为二次辐射源,提高
屏蔽作用。

高频接地可以利用自然接地体,
节省费用。

滤波技术能够有效的抑制电流
干扰,既要屏蔽无用信号,又要确保实用信
号通过。

植物绿化是利用植物能够吸收电
磁能量的功能,吸收电磁波。

在电磁辐射污
染相对严重的地区,种植大面积的树木,能
够促使电波传播衰减,降低电磁辐射对人
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防护材料的合理使用,
能够吸收或反射电磁辐射,最大程度地衰
减电磁场场强。

4.3个体防护
具体到个体层面,电磁辐射污染防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家用电
器、手机等私人物品的使用上,应购买合格
产品,不要集中摆放,并使用时注意保持距
离。

其次,在变电站、高压线、电磁波发射
塔、电视台附近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采取相
应的防护措施,并对自身的身体各项指标
进行检测。

最后,在饮食上,可以多食用蛋
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例如
海带、西红柿、胡萝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
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污染是随着电磁
技术应用的广泛应用而加剧的,为了防治
电磁污染危害,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
施,降低电磁污染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文魁,庞东.电磁辐射的污染及防护
与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锋.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
治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5).
[3]刘博,王惠敏.室内电磁辐射污染与防
护[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
(6).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探议①
高鹏举
(临汾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山西临汾 041000)
摘 要:随着电磁辐射污染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电磁污染的防护。

为了提高电磁污染防护的效率,就应针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种
类与危害,采取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应用、加强个体防护等防护措施。

关键词:电磁辐射 污染 防护
中图分类号:X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152-01
①作者简介:高鹏举(1963-),男,大学本科,山西省临汾市,工程师,研究方向:辐射防护与辐射监测。

. All Rights Reserved.
152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