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含答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含答案)doc
一、选择题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显微镜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则载玻片上的原图是“↙”
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目镜
C.若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中的物像模糊,则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时,污点未动,则说明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蚯蚓能疏松土壤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3.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
4.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按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将如图图片排序()
A.a→c→d→b B.c→d→a→b C.a→b→c→d D.a→d→b→c
6.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完全相同
B.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C.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D.植物细胞分裂时,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7.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鱼乙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消费者
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8.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 B C D E
0.2450.1240.1030.0450.006
A.A→B→C→D→E B.E→D→C→B→A
C.C→E→B→A→D D.D→A→B→C→E
9.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B.图中所示生物,除草以外,都是消费者
C.这些生物中,草的数量是最多的
D.草→鼠→蛇→鹰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10.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据图分析,找出错误的一项()
A.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B]胚根
B.菜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中[D]子叶有两片
C.在玉米种子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5]
D.玉米种子的胚由[2]、[3]、[4]、[6]组成
11.如图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A.图甲等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的
B.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
1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
A.它们的茎都没有输导组织B.没有根的分化,吸水能力差
C.它们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D.它们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
13.某同学在自家墙角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有可能属于()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
14.下表所列实验,相关操作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选
项
名称操作目的
①观察草履虫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
棉花纤维
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
②观察玉米种子结构在玉米纵剖面滴加碘液检验玉米的胚乳含有淀粉
③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
胞临时装片
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到细胞核
④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上表
皮
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
A.①B.②C.③D.④
15.草履虫的运动依靠
A.细胞质的流动B.食物泡的流动C.纤毛的摆动D.伸缩泡的收缩
16.如图表示某植物体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
B.经过③过程,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
C.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体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D.③过程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7.下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大小都发生显著改变
B.图中④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差异性变化
C.图中组成甲、乙、丙、丁的细胞基本结构都各不相同
D.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的组织是图中的丙
18.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
如下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A.B.
C.D.
19.下表中实验试剂使用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使用目的试剂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保持细胞形态清水
B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溶解叶绿素酒精
C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检验淀粉稀碘液
A.A B.B C.C D.D
20.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顺序是()
①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将材料在载玻片液滴中展平③取材料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清水⑤盖盖玻片
A.①④②③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①④③②⑤
21.如图是由三个圆所构成的相关概念的包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所属关系的是
A.Ⅰ细胞核、Ⅱ叶绿体、Ⅲ线粒体
B.Ⅰ生物圈、Ⅱ大气圈、Ⅲ水圈
C.Ⅰ种子植物、Ⅱ孢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D.Ⅰ原核生物、Ⅱ细菌、Ⅲ病毒
22.关于将光照后的叶片置于酒精中隔水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让酒精促进产生更多的淀粉,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让叶片变成黄白色,有利于后期的观察
C.防止酒精受热燃烧,发生危险
D.让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进行脱色
23.下列不适于
...作为“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材料的是()
A.银边天竺葵的叶B.马铃薯地下茎
C.金边吊兰的叶D.青菜茎和叶
24.下图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D.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25.如图所示为绿色植物叶的横切面示意图,①和⑦所指的结构分别是()
A.叶肉、叶脉B.上表皮、气孔C.筛管、叶肉D.叶肉、气孔
26.衣藻、苔藓、水杉、小麦四种植物具有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无种子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茎、叶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27.李老师带领生物小组的同学参观植物园,同学们想将一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他们不可能得到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
A.板栗B.玉米C.银杏D.蕨菜
28.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
以下是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如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步骤②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步骤③的操作中使用____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填“低倍”或“高倍”)。
(2)下图是制作该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步骤________(填序号)操作不当容易产生气泡。
(3)下图中ABCD是小明同学在观察时看到的图像,要使视野从B变为D,应将装片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要使视野从A变为C,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准焦螺旋(填“细”或“粗”)。
(4)上图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这是细胞_____________的结果。
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有关下面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装置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二装置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一装置中的植物有氧放出
D.一二装置可检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如果要利用该装置继续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需要增加的实验装置是()
A.B.
C.D.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_________________是生产者:_________________属于生物因素(填编号)。
(2)该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请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和能量流动。
32.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其中制造的__________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类被大量捕杀后,虫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4)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
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入虫鸟体内,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的积累量,会发现鸟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虫。
说明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时,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__________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33.下面为花的基本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括号内填写字母,横线上填写文字,如[B]花药)
(1)花的基本结构由[ ]______、[ ]______、[ ]______、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2)花的主要结构中雌蕊包括[ ]______、[ ]______、[ ]______三部分。
(3)被子植物产生后代要经过开花、______、______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其中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
______,种子又是由[ ]______发育成的。
果实是由[ ]______发育形成,果皮是由______发育形成。
34.实验探究,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土(如图所示),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明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的两种环境。
图中5只鼠妇大小不一,且都放入盒子明亮的一侧。
待鼠妇平静后,开始观察它们的动向,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
这样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
(3)该实验过程划线部分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1处并改正:_________。
(4)6个学习小组改进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老师统计各组的第10次数据如下表。
环境1组2组3组4组5组6组平均值
明亮510210 1.5
阴暗591089108.5
(6)分析全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所以若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则载玻片上的原图是“↙”,A正确。
B.调焦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B错误。
C.若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中的物像模糊,则应转动细准焦螺旋调整清晰,C错误。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判断的方法是:①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②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
③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D错误。
故选A。
2.A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是环境影响生物,B错误。
C、荒漠地区干旱缺水,不适于植物生长,因此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是对阴暗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
【详解】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共生关系等。
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
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
瓶子草与细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B
【详解】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C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D错误。
5.A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加倍即a,然后细胞核由一个均等分成两个即b,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即d,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
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a→c→d→b。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
6.A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
A.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故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B正确。
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正确。
D.植物细胞分裂时,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D正确。
故选A。
7.D
【分析】
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故形成的食物链有:①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②小球藻→水蚤→河虾→鱼乙→鱼甲;③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④小球藻→河虾→鱼乙→鱼甲;⑤小球藻→河虾→鱼甲。
【详解】
A.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错误。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3、4两个营养级,鱼甲处于3、4、5三个营养级,因此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甲,C错误。
D.河虾以水蚤、小球藻为食,水蚤以小球藻为食。
因此,河虾与水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能从题干和表格中找到相关食物链,再结合食物链答题,难度中等。
8.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E0.006、D0.045、C0.103、B0.124、A0.245。
因此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是
E→D→C→B→A。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9.D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
【详解】
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此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正确。
B.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
所以,图中所示生物,除草以外,都是消费者,B正确。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
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
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草数量最多,C正确。
D.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鼠→鹰;③草→鼠→蛇→鹰;④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所以,“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
图甲是菜豆种子结构简图,A是胚轴,B是胚根,C是种皮,D是胚芽,E是子叶;图乙是玉米种子结构简图,1是种皮和果皮,2是胚芽,3是胚轴,4是胚根,5是胚乳,6是子叶。
【详解】
A.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B胚根,发育成根,A正确。
B.菜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中E子叶有两片,B错误。
C.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5胚乳,C正确。
D.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胚的结构是相同的,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菜豆种子的胚包括ABDE,玉米种子的胚包括2346,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种子的结构以及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1.A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
A.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沿导管运输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则是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根等其它器官的,故A错误。
B.图甲中的①叶和③根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发育而来的,故B正确。
C.图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C正确。
D.大豆油是烹调是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因为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所以大豆油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④子叶,故D正确。
故选A。
12.D
【分析】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生殖离不开水。
【详解】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容易受到有害气体的侵害,可以检测环境的污染程度。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因此也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13.B
【分析】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
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
【详解】
A、藻类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和叶,叶中没有叶脉。
因此某同学在自家墙角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缓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所以这种植物最可能是苔藓植物,B符合题意。
C、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且有叶脉,C不符合题意。
D、蕨类植物是多细胞生物,生活在阴湿处,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出现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掌握各种植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4.D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只有平时多积累该部分知识,才能解答相关题目。
【详解】
A.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A正确。
B.玉米种子中的胚乳含有淀粉,根据碘液遇碘变蓝的特性,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B正确。
C.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到细胞核,C正确。
D.观察叶片的结构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D错误。
故选D。
【点睛】
注意平时对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知识的积累。
15.C
【分析】
【详解】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由图可看出,草履虫的运动靠纤毛摆动。
【点睛】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6.C
【分析】
①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②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
①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分别表示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A正确;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差异,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正确;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目保持一定;如正常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染色体是12对,因此,不同种类的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不同的,C错误;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