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0 景阳冈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
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
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重点
难点
1.领悟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武松在此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
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20*景阳冈
2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

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
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武松来到“三碗不过冈”酒店。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3[①武松的话表明了什么?]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

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

”店家道:“只有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

”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

4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武松吃了三碗酒。

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

”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

”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
1知识点详解☜
2
3①这句话表明武松腹中饥渴,急于充饥。

也可以看出武松性格的豪放。

4
做‘三碗不过冈’。

过往客人5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②武松的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

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6[③武松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武松执意要喝酒。

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

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什么榜文?”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

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

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

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7[④这个句式强调了什么?]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8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却
5②重点句解析:这两句话是武松对店家说的,虽然与打虎没有直接关系,但写出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也为他喝醉酒后仍能打死老虎埋下伏笔。

6
③从开始的“笑道”到后来的“别胡说”,说明武松已经不耐烦店家的劝说,执意喝酒。

7④这是一个反问句,强调过冈的危险。

8⑤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把大虫吓唬我?”[⑤两个“不怕”表现了什么?]店家道:“我是一片好
心,你反当做恶意。

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一面说一面摇着头,
走进店里去了。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武松把店家的好心当成恶意,决意上冈。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

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

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⑥武松的笑说明了什么?]9武松拖着哨棒走上冈来。

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武松不相信树上的字,拖着哨棒走上冈来。

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

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

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

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10[⑦武松的心理表现出了什么?]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

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段导读:第6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到榜文,方知真有虎,但仍然执意上冈。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段导读:第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时的心理感受。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到榜文,方知真有虎,仍决定上冈。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11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

[⑧为什么“踉踉跄跄”?]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

忽然起了一阵狂风。

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⑨写狂风的作用是什么?]
段导读:第8自然段写武松刚想睡一觉,老虎出现。

9⑥武松的笑是对店家嘲讽的笑,是自信的笑。

10⑦这一句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儿怕。

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

“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武松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勇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11
⑧“踉踉跄跄”说明武松已喝醉了。

⑨狂风衬托出老虎来势凶猛。

⑩作者用动作描写,“按”“扑”“蹿”突出老虎的迅猛。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
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12[⑩作者是怎样写老虎扑来的?]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闪”改为“躲”如何?]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
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段导读:第9自然段写老虎抓人,武松沉着应战。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13[“抡”和“劈”表现了什么?]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

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
着一半在手里。

段导读:第10自然段写武松反击老虎,却没打着。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
12“闪”不能换成“躲”,因为“闪”是主动地躲过,而“躲”则显得被动。

精彩句解析:这一段描写运用了大量写动作的词语。

“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

老虎抓人三招,武松沉着应战“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

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13
这是武松打虎的动作,写出了武松的勇猛和英雄气概。

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
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14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
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这一段是怎样具体写武松打虎的?] 段导读:第11自然段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过程。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

”就血泊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原来武
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

15[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第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用尽了平生气力。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挨”换成“走”
可以吗?]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挨下山冈。

14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揪、按、踢、提、打”等,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

这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15这句话说明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武松已经筋疲力尽了,疲劳了,困倦了。

难句解析:一个“挨”字形象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筋疲力尽、手脚酸软的状态,而“走”则不能。

1.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的录音带。

2.投影片。

一以歌曲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由电视剧主题歌导出名著《水浒传》。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出示投影。

)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5.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通过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中一些语句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应适当作一些提示。

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儿;“筛了一碗酒”——倒了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不停地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第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挨下山冈。

)
2.抽查,小组内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

(突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他的对策是闪:“闪在青石旁边”“闪在大虫背后”“又闪在一边”……)
这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这里一个连一
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是凸显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武艺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还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能读出武松的性格特点来就怎么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老师适时指导。

)
③比比谁最能读出武松的气势来。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

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前面的内容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5.分别通过武松的语言、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1)通过描写武松的语言,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①“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的倔强、豪爽的性格。

)
②“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体会到武松的勇敢。

)
③“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
(2)通过描写武松的心理,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

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真实可信。

)
(3)小结: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
切的关系。

6.在这些描写里,武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豪爽、神勇、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改编的,你能说说对《水浒传》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写了108个梁山好汉,有很多章节描写了武松精彩的故事。

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了解《水浒传》中的某一个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1.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武松打虎的视频,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在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留意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
词语和描写武松语言、心理和神态的句子。

通过这些词语和句子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景阳冈
施耐庵《水浒传》
(一)喝酒(语言)
(二)上冈(心理)豪放无畏
(三)打虎(动作)机智勇敢
(四)下冈
1.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生平事迹不详。

其人不见正史,稗史野闻中各说纷纭,地下挖掘也仅提供曲证,因此有人称为“谜”。

然而,一部旷世巨著《水浒传》的问世,振聋发聩,影响深广。

20世纪20年代以后,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

《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2.《水浒》简介。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
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各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

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3.景阳冈简介。

景阳冈位于山东阳谷城东南景阳冈村,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
游线上的重要景点。

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

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

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

4.武松简介。

武松,《水浒传》中的人物。

绰号行者。

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

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

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

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

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
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

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

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

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归依梁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