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从梦想到现实——跨考集团创始人、CEO张爱志的追梦之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少财富,我只知道我很幸福。
在群星闪耀的创业者世界里,我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了这样一份为梦执着的事业。
我要感激一切帮助我、鼓励我、与我一同拼搏的人们,也感激那些无数次嘲笑和轻蔑我的人们。
”
2000年,一个来自江西的农村少年跨进名校北航的大门。
回望那座恢弘的大学之门,他百感交集。
为了跨进京城、跨进这座著名的学府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已整整奋斗了十年。
然而高考这道鸡肋般的龙门并不能发挥预想中的强大力量,当有一天站在这个繁华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张爱志才发现,自己依然是一只卑微而缄默的鱼。
阳光下的少年,怀着不甘和些许的轻狂,决心再来一次漂亮而惊险的“跨考”,就像一路走来那样。
他记得人生第一次“跨考”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次考试,让他从一所简陋的农村小学一跃进入到县城中学的少年班。
那是一个佼佼者聚集的地方。
在那里沉默寡言的他,又经过几次突飞猛进的跨越,最后在初二的时候一举考入高中班。
高二那年,他参加了高考,虽然没有成功降落到理工科最高学府——中国科技大学,但那一年他所取得的高分,已经令同学们惊羡不已。
大四那年,张爱志穿梭在招聘会的一片错杂聒噪之中,投放简历、费尽口舌,最后,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场打算接纳这个即将毕业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年轻人,而他们给出的月薪是八百元。
张爱志算来算去,每月八百块,即使不吃不喝也得十年才能还清这些年上学的负债。
这一次,他把希望寄托在跨专业考研之上。
他相信,换一个名头更亮的学校、更有前景的专业,或许,会有一份美好的工作在等着他。
到那时,一切都会充满希望。
用青春换取粮食的人
张爱志是80后这代人中罕见的要用青春来换取粮食的人。
高三那年,张爱志第一次经历到生命倏忽而逝的痛苦:他的父亲在这一年意外去世。
命运给他出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难题。
他强忍悲痛埋头苦学,因
为他知道高考是改变生活的唯一出路,终于,他成
功了。
但这一次“跨考”,让他一下子跨过少年的美
好岁月,直面逼仄的人生。
在大学里,张爱志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
即使是12月的寒冬,为了节省一块钱的公交车费,
张爱志宁愿骑上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去做家教。
之
后,再骑一个多小时返回学校。
迎风飞驰的少年,在跨考之前由于不能找到
一个可以获取跨考相关信息的平台而决定自创一
个。
这次跨考他最后以专业课和总分“双第一”的
成绩告捷,但他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喜悦当中,而
是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自己这套有效的方法,去
帮助更多的人打赢跨专业考研这场战役,成就他
们的梦想。
不仅为此,张爱志决心创业还因为形势所迫。
就在他准备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当口,那个后来就被
他“踩”在脚底下的工商银行(跨考集团的办公地在
银海大厦二楼,楼下便是工商银行)开始向他催债,
并以通告校方扣押毕业证为要挟,这让张爱志一狠
心又借了6000元钱,一边填债,一边创立了跨考教
育集团。
最初的跨考不过3个人:张爱志和他的一个高
中同学、一个大学舍友。
三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从
此走上一条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
“找一些对的人,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向一份理想致敬。
”张爱志对此
始终坚信不移。
鉴于跨专业考研的专业课都是高校自主命题,
每个学校的考题风格不同、各有侧重。
经过一番调
查,张爱志决定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库,把全国2
万多个硕士点、大约3500个招生专业的相关资料收
集起来,为跨考者提供便利。
读研三年来,张爱志每天都在搜集、整理、打印、
邮寄资料,他亲手服务的客户超过10万人。
枯燥的日子磨练了他的耐心和意志,更让他明
白,他收获的第一桶金其实不是钱,而是对创业的
体会:即使再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也要从基础性工
作做起。
E NTERPRENEUR
创业
E NTERPRENEUR 创业
对话
《职业》:作为一位一贫如洗去创业的成功人士,您是怎么看待创业的?你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吗?
张爱志:创业看上去很美,但很辛苦。
创业的幸福与辛酸是成正比的。
当初,老家的人都不敢奢望我能留在北京,但现在我不仅在北京立足,而且还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对于我们这些不是靠资本起家的创业者来说,一定要相信自己,并且做好服务和品牌。
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想好,要有条件创业。
否则你会发现,最初你会看到很多数字很吸引你去创业,但一旦投入进去,你就可能赔得爬不起来。
《职业》:怎样算是有条件创业?
张爱志: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项目,然后要找对人。
还要有软实力,这个很重要,就是你要定好位,看你的性格、兴趣,更主要的是看你是不是特别能熬、能坚持。
在运动里面擅长长跑的人更适合去创业。
《职业》:您认为找什么样的人一起创业能够成功?
张爱志:首先他要有一个很好的人品,这是基本的。
第二,他要和你一样对你们的事情感兴趣。
第三,在人数上我认为三个人的组合最容易成功。
在美国,微软、谷歌都是两个人的组合;在中国,尤其是初期,三个人决策更果断、更准确、更快捷。
《职业》:您是如何才找好一个项目的,还有,你是怎么看待目前的教育培训行业的?
张爱志:我投身创业的领域是一个红海,而不是蓝海。
竞争很激烈。
当初和我们同行的那些企业,现在剩下不到10%。
我们当初给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位,找出差异化,别人做一千人的大班,我们就做小班辅导,而且就做跨专业考研这块儿。
做别人看不上的,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做学习方案,他们成功了,我们也就成功了。
关于教育行业,从整体来看,现在教育培训行业就像是遍地的宝石,但都是碎的,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去整合这些资源。
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和支持,一些有现代管理理念和机制的企业会形成品牌,最后把行业内分散的资源都整合起来。
《职业》:跨考集团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你们更看重什么样的人才?
张爱志:未来三年,跨考将达到1000人的规模。
我们招聘人才,首先看重的是他的价值观,他的人品如何。
完全不要钱的不要,只盯着钱的也不要。
其次就是他要有这方面的经验,目前跨考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他们懂技术也有经验,很多人都是直接从别的教育机构过来的。
最后,我们招的人还要有激情。
一个有激情的团队,才是一个生命力蓬勃的团队。
《职业》:目前跨考集团还有哪些规划,未来的愿景是什么?
张爱志:做教育其实就是做人才开发。
让更多的人才实现他们的梦想。
在三到五年时间内,我们要做成大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现在已有数百万的大学生通过跨考集团,圆了他们的硕博梦,但我们绝不仅限于此。
很多大学生,大一时充满新奇和激情,大二时就迷惘了,大三开始规划未来,又有些迟了。
所以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我们给他提供一个咨询的平台,一个可供选择的出路,无论是考研、就业、创业,还是出国,都是我们要涉足的领域。
中国的大学生绝不是眼高手低,他们缺乏的只是高人的点拨。
所以我们要在职业咨询方面做大,做知识沉淀,未来打造一个专业知识培训领域的智库。
跨考集团跨的不仅是考试,虽然中国的考试还将长期存在,但我们更希望未来做成中国的IBM,在更多的领域帮助更多的人,那便是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