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章大气环境黄荣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环保局1995年公布的评价结果显示, 二噁英不仅具有致癌性,而且具有生物毒性、 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特别是可能使男性 雌性化。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 心将其确定为一级致癌物。
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新的环境污染 物列入监测名单
199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 其列为12种POPs之一,严格禁止和限制使用。
表 空气飘尘对人、对物的影响
飘尘浓度/ug.m-3
影
响
25-50 60-180
75-100 100 >100
大气中的本底浓度 S快O2和水共存时可使钢材、锌板等腐食速度加 多数人尚能忍受 视程缩短8千米,太阳紫外线减少7.5% 慢性病及可致死病的死亡率增高
150-200 >200
多数人感到“肮脏” 多数人感到“肮脏”难忍
主要成分 臭氧(O3)、过氧乙酸硝酸酯(PAN)、酮类、醛
类等二次污染物。 形成条件
大气中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存在,这是形 成光化学烟雾的前提;有强烈的阳光照射;高温低湿, 有逆温层存在。 危害 ①刺激眼睛,主要由甲醛、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引起 ②臭氧会引起胸部压缩、刺激粘膜、头痛、咳嗽、疲倦 等症状; ③臭氧能损害有机物质; ④可能会引起哮喘病的增多,还会引起植物毁坏。
②气温随高度迅速上升,最高可达1200℃ 。 ③空气分子发生电离,能将电磁波反射回地
球。
5.逸散层(exosphere) 800km以上的从大气圈逐步过渡到星际空
间的大气层。
①空气分子大部分电离,质子含量高。
②大气稀薄,气体及微粒向太空逸散。
③温度随高度上升。
第二节 大气污染和污染源
一、大1.气大污气污染染及的大定气义污染源
大气中停留时间小于1年的气体,如H2O(10.1天)、 O3( 小 于 1天 ) 、 SO2(小 于 0.01 年 ) 、 NH3(~1天 ) 、 NO和 NO2(小于1月)等,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变化比较明显。
二、大气圈垂直结构
大气圈的总质量约为6×1015t,相当于地 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圈的厚度约为 3000km,由于大气圈与宇宙空间很难确切划 分,在大气物理学和污染气象学中,常把大 气圈上界定为1400km,超出1400km ,气体 非常稀薄,可认为是宇宙空间了。
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递减,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5℃。 ②近地高温气流膨胀上升,上部冷空气下沉,形成垂直 向上的强烈对流;大气现象复杂多变。 ③密度大,该层大气质量为空气总质量的75%以上和集 中了几乎全部的水蒸气、微尘杂质。
2.平流层(stratosphere) 对流层以上直至离地表55km的大气层为
SO2浓度(ppm)
影响
0.03±
慢性植物损伤,叶落过多
0.04±
支气管炎及肺癌死亡率增多
0.046±
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增多
0.11-0.19
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可能增加死亡率
0.21±
慢性肺癌加重
0.25±
死亡增加,发病率激增
(2)会形成硫酸烟雾,危害更大;(SOx与颗粒物(主 要是FeO)的混合物,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硫酸, 如伦敦 烟雾事件 。)
(7)、光化学烟雾
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 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有时带些紫色或 黄褐色)。
产生: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主要步骤: (1)NO2 → NO+O (2)NO+O →NO2 O+O2 →O3 O+HC →R·+RCO· (3)O3 +HC→RCO2·+RCHO(醛)+R2CO(酮) (4)RCO2·+NO → NO2 +RCO· RCO·+O2 → RCO3·
(2)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如煤烟、粉尘、氯化 氢、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这是人类保护 大气和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
大气成分பைடு நூலகம்停留时间
惰性气体He、Ne、 Ar、Kr和Xe停留时间都在107 年以上,属于外循环气体。
其次是参与生物、水、岩石等循环的生物循环气体 N2(100 万 年 ) 、 O2(6000 年 ) 、 H2(5 年 ) 、 CO2(10 年 ) 、 CH4(2~5年)、N2O(8~15年)、CO(1年)。
2.分类 按存在方式分:颗粒污染物(气溶胶状态
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按污染物形成的方式分:一次污染物和二
次污染物 按化学成分分: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卤代化合物、尘类颗粒物、 有机化合物、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物质。
(2)按污染物形成的方式分: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可分
其他危害
①遮挡阳光,使气温降低,或形成冷凝核心,使云 雾和雨水增多,以致影响气候 ;
②使可见度降低,交通不便,航空与汽车事故增加;
③可见度差,照明耗电增加,燃料消耗随之增多, 因此空气污染也更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④燃煤时生成的SOx,再加上微粒的作用,对呼吸 系统的危害特别大;
⑤用四乙基铅作汽油的防爆剂时,排入空气中的铅 有97%为直径小于0.5微米的微 粒,分布很广, 危害很大。
主要来源:汽车尾气、燃料燃烧、部分生产或使用硝酸的 工厂排放的尾气;
燃烧过程中NOx的产生: 燃烧温度在300℃以下,产生的NO很少,高于1500℃时,
NO的生成量显著增加。燃烧温度越高,氧的浓度越大或反应 时间越长NO的生成量就越大。
热解NO 燃烧的NO
N2 + O2 = 2NO - 181kJ N2 + 2O2 = 2NO + 2O N2 + O = NO + N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 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 化学反应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 物质。
主要有:臭氧、过氧化乙酰硝酸酯(PAN)、 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以 及一些活性中间产物如氢氧自由基、氧原子、过 氧化氢自由基、过氧化氮自由基等。
(2)、一氧化碳(CO)
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有毒,能与氧气争夺血液中 的血色素,使血液携带氧气能力大大降低,使人体缺氧而窒 息。
数量:是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多的污染物(约占大气污染物总量 的1/3)。
主要来源:汽车尾气。
(3)、氮氧化物( NOx )
主要污染物:NO、NO2 性质:棕黄色、有刺激性气味(黄龙);
可变组分的含量往往随各地季节、天气变化和 人类活动的状况而变化的; 它包括CO2及水。正常 状况下,H2O(g)约占0-4%,CO2约占0.033%。
由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所组成的大气称为洁净 大气。
不定组分
(1)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引起。主要成 分为:尘埃、S、H2S、NOX、SOX 、盐类及恶臭气体。
(3)对植物造成伤害,破坏叶面结构;
(4)腐蚀材料。
(6).二噁英 二噁英(英文dioxin)是一类多氯代三环芳香化 合物 。 主要的污染源 化工冶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以及生产杀 虫剂等产业。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 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 释放出“二噁英”,悬浮于空气中。 毒性 “二噁英”为脂溶性,毒性较高,它的毒性 以微克半,数是致氰死化量钾LD毒50性表的示5,0-其10L0倍D5。0为每千克体重1
水蒸气 ( 0.01% ~ 4% )
主要成分
次要成分
氮 ( 78。 084% )
氧 ( 20。 946% )
氩 ( 0。 934% )
二氧化碳 ( 0。 0333% )
杂质 (自然过程、人类活动)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可 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体积分数几乎是 不变的;N2、O2、Ar及微量的He、Ne、Kr、Xe等 稀有气体。 N2、O2、Ar三种组分占大气总量的 99.97%。
环境科学概论 ——大气环境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第二节 大气污染和污染源 第三节 室内空气环境 第四节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扩散 第五节 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 第六节 大气污染物展综合防治与管理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
干燥清洁空气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 某些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 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 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的分类: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 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固定污染源和移 动污染物;
平流层。
特点: ①该层的下部温度变化小,气温趋于稳定(55℃),故称同温层。 ②该层中上部气温随高度而增高,是一逆温 层,层顶温度约-3℃ 。 ③平流层无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大 气扩散速度慢,空气干燥,水尘含量微,透 明度高。 ④臭氧含量高,通常将22~25km处称为臭氧 层。
⒊中间层 (mesosphere) 从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的大气层为中间层。
特点: ①空气质量仅占大气质量的1-3%。 ②空气的对流运动强烈,垂直方向混合明显。 ③ 气 温 随 高 度 迅 速 下 降 , 顶 部 温 度 在 -83 ~ -
113℃。
⒋电离层(ionosphere) 从 中 间 层 顶 部 至 距 地 表 约 800km 的 大 气
层。
①该层下部基本上由分子氮组成,上部由原 子氧组成。
根据大气圈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组 成及运动状态,可将大气圈划分成不同的层。
由大气所形成的围绕地 球周围的混合气体称 为大气圈。大气圈可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电离层、和 逸散层五部分。
1.对流层(troposphere) 大气圈的最下层,是指从地表至离地10-12km以内
的这一层大气。
TSP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是大气中各种粒子的总 称,是能浮于空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粒径小于等于100微米的颗粒 物;,也是目前大气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污染指标。
降尘:粒径大于10微米颗粒物; 飘尘: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亦称可吸入颗粒物(PM10)。 飘尘可通过呼吸道被人吸入体内而造成危害。
危害: (1)引起呼吸道病变如肺水肿和慢性支气管炎。NO与血红蛋 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而中毒。NOX还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 致麻痹和痉挛等现象发生。 (2)会引起光化学烟雾。 (3)造成植物生长速度减慢、叶面损伤毁坏。 (4)形成硝酸,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酸性雨雾,产生严重的腐 蚀作用。
(4)、碳氢化合物(CxHy)
主要来源: 自然源—由生物分解产生;CH4约3亿吨,萜烯和2-甲基
丁二烯约4.4亿吨。 人为源——不完全燃烧和有机物的挥发。其中汽车排放
量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他如石油炼制,化工生产等也会产生 多种类型的碳氢化合物。 主要危害
(1)不饱和烃类生成有害的光化学烟雾。 (2)多环芳烃类物质如苯并芘类稠环烃强致癌作用。
(5)、硫氧化合物(SOx)
主要污染物:SO2、SO3 性质:有刺激性气味;SO2能与水反应生产亚硫酸;SO3能与
水反应生成硫酸。
主要来源:含硫的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硫铁矿焙烧、 有色金属冶炼、硫酸制造、石油提炼、造纸等;火电厂是 最大的SO2排放源。
危害:
(1)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有促癌作用
为反应性污染物和非反应性污染物两类。 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
化合物和微粒物质等。 在大气中的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 ①气体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②空气粒状污染物对气体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或粒状污染物 表面上的化学物质与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
③气体污染物在气溶胶中的溶解 ④气体污染物在太阳光作用下的光化学反应
(3)按化学成分分: 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卤代化合物、
尘类颗粒物、有机化合物、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物质。
3 主要大气污染物
(1)、颗粒物 颗粒物是除气体之外所有包含在大气中的物质,包括各种各样
的分散于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从大气污染的角度,常表示为 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和降尘。
按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分:点源(高架源)、 面源、线源和体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分:连续源、间断源 和瞬间源;
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分:工业污染源、生 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源和农业污染源
二、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1.定义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 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 些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