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的病因、症状及防
治措施
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简称PPH,是一种发生于高产乳牛的营养性代谢病。
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急性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1 病因分析
引起牛尿液中血红蛋白增加的原因很多,例如许多溶血性传染病,像牛的钩端螺旋体病,血液原虫病及中毒病等,但这些病有各自特点,也无性别间差异,不属本病描述范围。
这里所介绍是一种营养代谢病,在临床上以母牛发病较多,而公牛、肉牛、阉牛很少发生,分娩后的乳牛和母水牛(不论怀孕与否,产犊后多长时间)发病较多,而公水牛、阉公牛有时也有发生,但与母牛相比发病率较低。
役用黄牛发病率明显比水牛低。
不论分娩后奶牛或是水牛的血红蛋白尿,其共同特点是:血清无机磷浓度下降、血红蛋白尿。
共同的治疗方法是大剂量补磷。
低磷酸盐血症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与产后泌乳增高而磷脂排出有重要关系。
不论在产后发病的乳牛或是产前发病的乳牛,这一点都不例外。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低磷酸盐血症的母牛都会发生临床血红蛋白尿,但发生临床血红蛋白尿的母牛一般都伴有低磷酸盐血症。
饲喂十字花科植物或铜缺乏是发病的原因。
饲料中磷缺乏,而又未能恰当的补充磷而发生,但与产后泌乳而增高磷脂排出有重要关系。
2 临床症状
红尿是本病最突出的,甚至是早期唯一的症状。
最初1~3d 内尿液逐渐由淡红向红色、暗红色直至紫红色和棕褐色转变,以后又逐渐消退。
这种尿液做潜血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而尿沉渣中很少或不见红细胞。
病牛乳产量下降,而体温、呼吸、食欲均无明显变化。
随着病程的延长,贫血加重,可视黏膜及皮肤变为淡红色或苍白色并黄染。
血液稀薄,凝固性降低,血清呈樱桃红色。
3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全身黄疸,黏膜苍白。
肝肿大,脂肪浸润,中央小叶灶性坏死,胆囊肿大,内积满浓稠带颗粒的胆汁。
脾肿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红髓管状分布减少,淋巴生发中心减少。
肾色淡似胶胨样,肾小管上皮退性变化,肾曲细管中有管型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膀胱内积有褐色血红蛋白尿。
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外翻,呈褐色。
临床病理学的特征性改变包括:PCV(红细胞压积)、RBC(红细胞数)、Hb(血红蛋白)等红细胞参数值降低,黄疸指数升高、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症等急性血管内溶血和溶血性黄疽的各项检验指征以及低磷酸盐血症。
诊断本病多发生寒冷冬季,呈地区性。
本病的发生常与分娩有关,临床上有
红尿、贫血、低磷酸盐血症等,饲料中磷缺乏或不足,磷制剂疗效显著,不难诊断。
4 鉴别诊断
肾盂肾炎由肾棒状杆菌、大肠杆菌感染所致。
尿中有血块、脓块,尿液检查有蛋白质、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大量病原菌;钩端螺旋体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病牛体温升高,乳汁浓稠呈淡红色或含血块。
鼻镜干裂,齿龈、唇内和舌面发生溃疡、坏死,血、尿及流产胎儿胸水中能检查到病原体;焦虫病病牛体温升高,体表淋巴结高度肿大,在红细胞内可以看到呈环形、逗点状的虫体;牛蕨中毒因采食蕨而引起中毒,其特征是可视黏膜瘀斑性出血,鼻孔、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向外流血。
犊牛喉部水肿,呼吸呈喘鸣声,呈现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凝血时间延长,收缩不良,体温升高。
5 防治措施
治疗方法①20%磷酸二氢钠溶液300~500mL,一次静脉注射,每日1次或2次。
对重病牛可2~4次,在静脉注射的同时,可用相同剂量再皮下注射,效果更显。
②骨粉120~180g,每日2次或3次口服,连续饲喂5~7d。
如结合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则可大大缩短病程,加速痊愈。
③输血用500~2000mL,每日1次,2~3次。
④15%磷酸二氢钠1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25%葡萄糖注射液500mL、5%碳酸氢钠液500mL、氢化
可的松25mL,复方氯化钠液500mL,一次静脉注射,早晚各1次。
预防措施:①饲喂平衡日粮。
日粮营养标准应按母牛需要量供应,为此,配合日粮时,营养要全面,矿物质特别是磷的供应量不能忽略。
②控制块根类饲料喂量。
甜菜、甘蓝、萝卜每日饲喂不要过多,以5~10kg为宜。
③定期监测土质,掌握本地区土壤成分,植物成分受土壤成分的影响。
为防制本病的发生,应对土壤及饲料成分进行分析。
也有认为本病与缺铜有关,缺铜的病牛,每日补120mg有效铜,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减少应激因素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