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第二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
A.睾丸.子宫
B.睾丸.输卵管
C.睾丸.卵巢
D.卵巢.输精管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生殖器官是生物体产生生殖细胞用来繁殖后代的器官。

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卵巢。

考点: 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 卵巢、输卵管、子宫
B. 卵巢、子宫、子宫
C. 卵巢、阴道、子宫
D. 输卵管、阴道、子宫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完成受精作用的;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移入子宫,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

考点: 受精过程;胚胎发育过程。

3、人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婴儿期
B.童年期
C.青春期
D. 幼儿期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

考点: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4、青少年如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原因是:
A. 骨内无机物含量多
B. 骨太短
C. 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三分之一
D. 骨太长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骨是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

儿童、少年时期,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无机物的含量不足2/3;这样的骨硬度小、弹性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因此,儿童、少年期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考点: 青少年保持正确姿势的意义。

5、将一根鱼肋骨浸入10%的盐酸中,大约15分钟后取出鱼骨并用清水漂洗后,发现鱼骨变软,这是因为鱼骨中的何种成分被脱去了。

A.蛋白质B.脂肪C.钙D.水分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将鱼的肋骨浸泡在10%的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骨这时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

考点: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6、下列几种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A .糖类、脂肪、维生素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 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D.蛋白质、水、无机盐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

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

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

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7、小军患了夜盲症,到了夜晚就看不清东西,这主要是因为他体内缺乏
A.维生素B
B.维生素D
C.维生素A
D.维生素C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可见,小军一到黄昏就看不清东西是夜盲症的表现,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因此应服维生素A。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8、小明不爱吃蔬菜,近期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说是坏血病,他体内缺少
A维生素B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D D.维生素C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会患坏血病。

坏血病的症状是皮下、牙龈出血。

根据题中叙述的症状可以判断小明体内应该是缺乏维生素C而患上了坏血病。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9、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考点: 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10、消化后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是:
A.脂肪和淀粉
B.无机盐和淀粉
C.淀粉和蛋白质
D.淀粉和脂肪
【答案】 C
【解析】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A.牙齿将食物切断 B.舌头的搅拌
C.咀嚼馒头有甜味 D.胃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并不能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使它们由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了小分子的物质。

故咀嚼馒头有甜味,唾液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生成了新物质麦芽糖,故属于化学性消化。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2、下列关于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肠很长且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有多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而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考点: 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13、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青少年饮食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 .晚餐要多吃肉类和蛋类 B.食物多样,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C .常备零食,想吃就吃
D .多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或保健品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

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

因此,饮食多样化,不挑食;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不暴饮暴食,按时进餐。

考点: 注意合理营养;关注食品安全。

14、某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加上哪种食物
后这份食谱就会变得更为合理。

A.红烧肉 B.牛奶 C.炒青菜 D.炒鸡丁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清炖排骨和麻辣豆腐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

考点: 注意合理营养。

15、用纱布包着面团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轻轻揉挤,从纱布包内向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物质,这种
白色物质是什么?可以用何种试剂来检验?
A.蛋白质,碘液 B.淀粉,碘液
C.淀粉,龙胆紫 D.脂肪,龙胆紫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用纱布包着面团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轻轻揉挤,从纱布包内向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物质,这种白色物质是淀粉。

检验淀粉的实验方法是取白色液体一部分,把碘液滴在上面,观察有没有出现蓝色,出现蓝色表明该物质含有淀粉,否则就没有。

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

考点: 解剖并观察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验证或探究种子成分。

16、龋齿是由下列哪项习惯引起的?
A.喜欢喝牛奶
B.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C.喜爱吃饼干等甜食
D.多吃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
【答案】 C
【解析】
考点:注意合理营养。

17、人手臂上一条条“青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所以成年人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实际上是静脉。

考点: 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18、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少氧气,初到高原地区的人,体内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这种
血细胞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高原地区氧含量低,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初到高原地区的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目的是提高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这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9、李某遭遇车祸,急需输血。

经查吴某的血型为B型,医生优先考虑的献血者是:
A. A型 B. O型 C. B型 D. AB型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的输给其它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液。

患者的血型是B型,输B 型血不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所以最适合输给患者的血型是B型血。

考点: 输血的原则。

20、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 .不能确定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1、观察血涂片,看到数量最多的、个体最大的及最不易看到的血细胞分别为: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C.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 D.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可见数量最多的、个体最大的及最不易看到的血细胞分别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考点: 观察血涂片
22、甲试管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乙试管血液中不加入任何试剂,静置一天均得到上清液,那么这两种
液体
A.都是血浆 B.都是血清 C.甲是血浆,乙是血清 D.甲是血清,乙是血浆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

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

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3、小红到医院进行了血常规的化验,医生看了化验单后,说她身体的某个部位可能有炎症,医生做出
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白细胞减少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增多 D.血小板减少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

考点: 血常规化验单。

24、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5、.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二、填图题(每空1分,共15分):
26、下图是心脏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
(一)填出所给序号的结构名称: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
8__________
(二)、完成下列问题:
1、在心脏四个腔中其壁最厚的是________,与它相通的血管是________,其内流________ 血。

2、心脏内的血流方向是由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 。

3、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肺循环的起始部位是___________。

【答案】(一)1、左心房 2、左心室 3、右心房
4 、右心室 5、肺动脉6、主动脉7、上腔静脉
8、肺静脉、
(二)1、左心室主动脉动脉
2、心房心室动脉
3、右心室
【解析】
试题分析:(一)图中1左心房;2左心室;3右心房;4 右心室; 5肺动脉;6主动脉;7上腔静脉;8肺静脉。

(二)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左心室。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内流动脉血。

(2)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

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7 、根据关于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实验,回答问题:
(1)、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 。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

(2)、在这个实验中,设置2号试管的目的是与1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_______(填有或无)消化作用,并在口腔内将淀粉
分解成____________。

【答案】1、不变蓝唾液
2、对照
3、有麦芽糖
【解析】
试题分析:(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是实验组,2号试管是对照组,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可以知道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酶,即唾液淀粉酶;1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3)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