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综合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测试十五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和19世纪
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南昌市模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2.1957年,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的主张。

这一主张( )
A.具有超前意识 B.符合建设需要
C.违背“双百”方针 D.得到贯彻执行
3.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

这一举措( )
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
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
4.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建国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
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5.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这是我国当时( )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
6.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

材料现象有利于( )
A.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B.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
C.增强民族认同感
D.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
7.[2020·河南安阳一模]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

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

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8.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从未接受过科学方面的教育,书中不少理论甚至为同时代的科学家所指责。

但是,许多科学家坦言,自己是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

这反映了( ) A.作家的文学成就与其科学素养无关
B.科学家应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C.文艺作品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力
D.科技发展推动文学创作
9.
右图为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1812)的绘画《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

该画描绘出当地的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

该绘画反映了( )
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B.印象派的艺术风格
C.冶铁工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
D.化学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10.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11.[2020·湖南师大附中检测]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并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他表达了( )
A.乡间乐趣在人心里的感受而非绘画
B.对封建地主破坏田园生活的痛恨
C.工业文明下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无奈
D.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颂扬
12.“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

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

”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
A.电影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让他的主人公被某种情欲甚至怪癖控制着……比如高老头的爱女,葛朗台的爱钱,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癖,于勒的好色,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
例如,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

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

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

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材料二《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李伯元所著谴责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

下面是《官场现形记》的部分故事梗概: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在远亲钱典史的陪同下进京赶考,因拜礼太少而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

钱典史出了一百两银子,得到徐都老爷的推荐信,赶往江西。

谁知他所捐的差使已经有人,便又在黄知府差役的活动下谋了一个好差使。

黄知府升了道台,正在得意之时,因为前边所办的案子被人告发,后来通过京城中友人的疏通,又花了一万两银子,终于了结。

江西代理巡抚何某,绰号“荷包”,平生爱钱。

三弟“三荷包”同样是个无底洞。

两个“荷包”分赃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

“三荷包”带着卖官所得的万两银子,买得山东胶州知府的位子。

“三荷包”到任后,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巴结山东巡抚。

外国人劝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

陶子尧在上海被骗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

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

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
刘中远办洋务。

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产生的历史背景。

(10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

(11分)并分析《人间喜剧》和《官场现形记》的共同特点。

(4分)
14.[2020·河南六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上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剧情梗概如下:
家庭出身不好的宋运辉一直备受歧视,但是他把握着机会,在1978年高考中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企的技术员,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但也在新时代的变革中逐渐迷失。

他的姐夫雷东宝是小雷家大队的农民,复员后回村带领村民紧跟政策,实行土地承包,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

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最终绊倒在新事物脚下。

个体户杨巡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当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12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单元综合测试十五
1.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A项错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马寅初的思想符合中国当时实际情况,不属于超前意识,故A项错误;新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增长过快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因此该思想的提出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展开,故B项正确;1956年,中央提出“双百”方针,马寅初的思想受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影响,故C项错误;1958年因为“左”倾错误否定该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
3.解析: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接收,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接收,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1960年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较多是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工科毕业生的比较,无法反映出中美教育差距的缩小,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推动教育发展,选拔人才,而非扩大办学自主权,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C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故D项正确。

答案:D
6.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没有涉及中国文化和国际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的热情以及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而不是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故B项错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故C项正确;这种现象不但不会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还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7.解析:雨果的《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巨著,而巴尔扎克的作品则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二者的创作方法并没有同一性,A项错误。

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C项说法错误,排除。

根据“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可知,两人的文学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故D项正确。

答案:D
8.解析:注意材料关键信息“许多科学家坦言,自己是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材料旨在强调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引导科学家进行科技探索。

故选C项。

答案:C
9.解析:根据材料“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1812)的绘画”“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该绘画反映的正是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推广使用,故A项正确。

印象派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排除B项。

材料只提到了马车,无法得出交通运输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钢铁工业不属于化学工业,排除D 项。

答案:A
10.解析:现代主义绘画是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以及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的背景下兴起的,故A项错误。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印象派绘画产生,故B项错误。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C项正确。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所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故D 项错误。

答案:C
11.解析:“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表明强调的是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风光,故A项正确;封建地主破坏田园生活不是《田园交响曲》要表达的内容,故B项错误;工业文明下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无奈不是《田园交响曲》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颂扬不是《田园交响曲》表达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A
12.解析:青少年模仿电影明星的动作反映了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故C项正确。

题干所提供的材料表明青少年模仿的主要是明星的谈吐、姿势、举止,这些都属于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娱乐、审美,A、D两项错误;明星们在电影中的谈吐、举止未必都是正面的,因此也不能得出“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结论,B项错误。

答案:C
13.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人间喜剧》中葛朗台“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

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结合《人间喜剧》创作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知识,分析概括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即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官场现形记》中两段故事,包括陕西同州二人赴京赶考、最终捐钱买官的曲折经历和江西巡抚兄弟因分赃不均失和、三弟到任山东胶州后属下在外国人力劝下到上海购置机器被骗而狼狈不堪,之间还穿插着官员腐败、狼狈为奸及钩心斗角等现象,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征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

第二小问,综合两则材料的信息,根据《人间喜剧》和《官场现形记》所属的文学流派的相关知识,迁移比较、分析概括《人间喜剧》和《官场现形记》的共同特点,即都直面社会问题、揭露现实的黑暗,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答案:(1)背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较前一时期更加尖锐和复杂。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10分)
(2)简析:19世纪末,科举考试仍是普通人跻身仕途的主要途径,但是卖官鬻爵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说明了科举制正在日益走向没落。

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为了利益而致使同僚反目、兄弟失和的极端事例,这些事实都充分暴露了清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官员的贪婪。

外国人成功劝说巡抚做生意,说明当时的官场受到外国的影响,官员与民争利加剧了政治的腐败。

官员经商导致骗子频频得手,买办大行其道,说明官员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无知与无能。

(11分)特点:都直面社会问题、揭露现实的黑暗,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4分)
14.解析:注意格式:情节、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表述要准确,概述和评价时要史论结合,准确全面;情节从“1978年高考”“实行土地承包”“个体户杨巡”等方面入手,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个体经济的发展等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一
情节:宋运辉1978年高考升入大学。

(2分)
历史现象: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制度。

(2分)
概述和评价:“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主抓教育,在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

恢复高考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提
高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8分)
示例二
情节:雷东宝带领村民实行土地承包。

(2分)
历史现象:中国上世纪70、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分)
概述和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先试点后推广,主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全国农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8分)
示例三
情节:个体户杨巡抓住商机,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2分)
历史现象:中国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个体经济的发展。

(2分) 概述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个体经济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分)
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