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湘教版必修1(付,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童谣。
据此回答1~2题。
1.童谣中所说的星星大多属于( )
A.行星B.恒星
C.流星D.星云
2.下列属于上题所述天体类型的是( )
A.太阳B.月球
C.木星D.陨星
1.B
2.A[第1题,满天的小星星大多能自身发光发热,恒星是发光发热的天体。
第2题,太阳属于恒星。
]
读下表,完成3~4题。
类地行星质量(地
球为1)
体积(地
球为1)
平均密度
(g/cm3)
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水星0.05 0.056 5.46 87.9d 58.6d
金星0.82 0.856 5.26 224.7d 243d
地球 1 1 5.52 1a 23h56min 火星0.11 0.150 3.96 1.9a 24h37min
A.质量B.公转周期
C.体积D.平均密度
4.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部分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向性——各行星的自转方向都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近乎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D
4.A[第3题,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最接近的是平均密度。
第4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点,其中同向性是指各行星的绕日公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方向一致。
]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半人马座阿尔法
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
据此完成5~6题。
5.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6.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总星系
5.C 6.A[第5题,据材料可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其和太阳系都属于银河系。
第6题,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需要从银河系进入太阳系,然后再进入地月系,最后到达地球,因此所经过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
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完成7~8题。
7.“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B.银河系
C.太阳系D.地月系
8.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行星( ) A.水域面积大B.大气层太薄
C.距离太阳太远D.距离恒星太近
7.B 8.D[第7题,根据材料,该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仅40光年”,这表明这颗恒星不是太阳,但距离地球、太阳都比较近,因此,它属于与太阳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选B。
第8题,根据材料“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选D。
] 9.下图为太阳系局部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______(填天体名称)两颗行星的运行轨道之间。
(2)太阳系八颗行星公转各行其道,公转方向相同,轨道近似________形且几乎在同一
平面上,为生命的活动营造了一个________的宇宙环境。
此外,太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也在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中必不可少。
(3)图中________(字母)天体是地球,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具有生命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第(2)题,太阳系八颗行星公转各行其道,公转方向相同,轨道近似于圆形,且几乎在同一平面,为生命的活动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此外,稳定的太阳光照也在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3)题,根据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可以判断出B是地球。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运动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因此所处的宇宙环境非常安全。
[答案](1)火星木星
(2)圆安全光照稳定
(3)B 安全的宇宙环境
10.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陨石
B.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C.西昌基地上的人造卫星
D.天空中飘动的云
B[陨石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已经成为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属于天体;西昌基地上的人造卫星,还没发射到太空,属于地球上的物质;天空中飘动的云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
]
读下表,回答11~12题。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
(地
球为1)
体积
(地
球为1)
大气密
度(地
球为1)
大气主
要成分
表面平
均温度
(℃)
自转
周期
公转
周期
地球149.6 1.00 1.00 1.00 N2、O222
23时
56分
1年
火227.9 0.11 0.150 0.01 CO2-23 24时 1.9年
星37分
A.距日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C.大气无保温作用
D.昼夜更替周期长
12.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很相似,其主要表现在( )
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②火星、地球的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③
11.A 12.B[第11题,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所以温度比地球温度低,A正确;火星质量比较小,所以大气稀薄,B、C错误;因为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差不大,所以火星昼夜更替周期和地球类似,D错误。
第1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来,火星质量小,所以周围大气层密度小,①错误;火星的自转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接近,火星与太阳的距离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相似,所以②③正确。
火星的公转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不同,即使有四季,长度也不可能一样,④错误。
]
13.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c、d、e、f五颗行星中,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对应的字母是________,其表面平均温度低于d、f,由此可见,地球上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主要是得益于有适中的________。
(2)如果仅从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分析,a、c、d、e四颗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多选) ( )
A.a B.c
C.d D.e
(3)图中的扁长椭圆轨道是彗星轨道,请在b处画出彗尾并画出c天体绕日公转的方向。
(4)地球是目前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请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按照因果关
系连接起来。
[解析]第(1)题,由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及距离太阳的远近可以判断出:a—地球、c—火星、d—水星、e—木星、f—金星。
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热量都来自太阳,所以行星表面平均温度随与太阳距离的减小而升高。
第(2)题,选项中四颗行星均接受太阳稳定的光照且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3)题,彗尾的方向永远背离太阳,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根据图中d行星的公转方向可确定c行星的公转方向。
第(4)题,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含义及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作答。
[答案](1)a 日地距离(2)ABCD
(3)画图略。
(彗尾背离太阳,c天体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4)
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影响巨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
B.能量主要集中在0.76~4微米波段
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8.24焦/(平方厘米·分)
D.目前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已非常大
2.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行进中的汽车 B.煤球炉
C.太阳能电池D.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1.A
2.D[第1题,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于波长为0.4~0.76微米的可见光部分;
8.24焦/(平方厘米·分)是太阳常数,而不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农作物现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仅仅为2%~4%。
第2题,汽车用的石油和煤球炉中的煤是古代生物固定的太阳能,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能。
]
近年,我国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4.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与太阳能无关( ) A.风能
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3.C
4.C[第3题,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导致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小;加之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故太阳辐射能丰富。
气候寒冷不是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第4题,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其他三种能源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
下图表示1960—2012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宁西北地区年降水距平关系。
回答5~6题。
5.图示信息表明( )
A.黑子数量变化周期忽长忽短,无规律可循
B.降水量的最大值约150 mm,出现在1994年
C.总体上黑子高值期降水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偏多
D.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6.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B.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C.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D.水循环的动力增强
5.C 6.A[第5题,据图可知,黑子数量多少呈现周期变化,周期约为11年;据图可知,黑色柱只是表示降水距平,不表示降水量,降水距平的最大值约250 mm,出现在1994年;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第6题,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的耀斑活动也增多,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地表温度明显升高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大气逆辐射作用、水循环增强无明显相关性。
] 下图为某一时期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8.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7.D 8.B[读图可知,在图示区域的南部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呈负相关,在图示区域的北部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呈正相关。
结合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可知,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省只有少部分地区呈负相关;相关性最小的区域在图示区域中部;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大于0.2。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江淮地区不同区域出现梅雨的强度变化不同,但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
9.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
这些区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暗黑。
(2)B是____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____。
(3)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________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________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北美洲受太阳活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________;该国北部居民常看到壮观的________现象。
[解析]根据图示分析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
第(1)题,黑子发生在光球层,黑子的形成原因是温度比周围低,看起来暗一些。
第(2)题,B是色球层,耀斑活动发生在此层。
第(3)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产生磁暴、极光现象并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第(4)题,加拿大是位于北美洲中高纬度的国家,其北部在北极圈以内,太阳活动爆发时可欣赏到极光现象。
[答案](1)光球黑子比周围温度低
(2)色球耀斑
(3)黑子耀斑无线电短波通信磁暴
(4)加拿大极光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题。
10.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A[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且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
故选A,不选B、C、D]
2017年9月6日19点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和日冕物质大量抛射。
这是第二十四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强太阳风暴来袭。
下图为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1~12题。
注:图中数字代表太阳活动的周期数
11.2017年太阳黑子数所处阶段为( )
A.显著上升B.显著下降
C.接近波峰D.接近波谷
12.太阳爆发活动之后的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和拍摄地点是( )
A.北冰洋沿岸B.青藏高原
C.赤道附近D.撒哈拉沙漠
11.D 12.A[第11题,根据图示曲线,2017年太阳黑子数所处阶段为接近波谷。
第12题,极光只出现在极
圈内的夜晚,较佳的观看和拍摄地点是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赤道附近、撒哈拉沙
漠纬度低,没有极光现象。
]
13.读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量依次________________,极小值出现在________。
(2)夏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在________的纬度带上,由此向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减少,最小值在________。
(3)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________,随着________的增高,太阳辐射量迅速________,到________为零。
(4)夏半年与冬半年的辐射量差值,随着________的增高而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坐标图判断,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赤道,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量依次减少;极小值出现在极点。
第(2)题,根据曲线找准横坐标对应的纬度范围,然后判断向两侧减小,最小值出现在极点。
第(3)题,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然后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量减少,到极点为零。
第(4)题,夏半年的辐射量高于冬半年,且最大差值出现在极点上,最小差值出现在赤道上。
[答案](1)赤道减少极点
(2)20°~30°极点赤道极点
(3)赤道纬度减少极点
(4)纬度增大
课时分层作业(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1.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20时B.20时3分56秒
C.19时D.19时56分4秒
D[相对于遥远的恒星,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时间为一个恒星日,即需要23时56分4
秒。
比太阳日少用3分56秒,所以时间是19时56分4秒,D对。
]
如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据图回答2~3题。
2.图像最能反映 (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
3.图像中心和该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分别为 ( )
A.天顶、逆时针B.天顶、顺时针
C.北极星、逆时针D.北极星、顺时针
2.A 3.C[第2题,北极星及周围星辰为恒星,视为固定不动,而相机虽然固定在地球表面,但是随着地球自转运动而动,所以出现圆形的星辰运动轨迹。
第3题,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而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星辰轨迹则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
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和在北半球仰视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
4.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A[地球的自转方向只有一个,即自西向东,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而描述不同,从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B图表示北半球,应为逆时针;C图表示南半球,应为顺时针;D图据经度的变化判断,应为顺时针;A图表示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
]
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5~6题。
5.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6.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
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
5.B 6.A[第5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
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北半球夏至,故选B项。
第6题,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项错误。
]
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完成7~8题。
图1 图2
7.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N点时,地球位于图2公转轨道的( )
A.甲点附近B.乙点附近
C.丙点附近D.丁点附近
8.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图2中甲点时( )
A.北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最大值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其他三地快
D.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7.C 8.C[第7题,从图2中看出,甲为近日点附近,丙为远日点附近。
在时间上近日点为1月初,远日点为7月初。
由于图1中N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丙点附近)。
第8题,当地球公转到甲时,为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快。
而此季节北京为寒冷干燥的冬季。
B、D两项与题干无关。
]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
(2)A、B、C、D四点的角速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四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理由是什么?
(4)若E为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人造卫星,则E围绕地球运动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比(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但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方向不同,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图中箭头指向为逆时针,所以A应为北极点。
第(2)、(3)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同,大约为15°/时。
而线速度除极点为零外,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第(4)题,E为地球同步卫星,因此其绕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与地表相同,但由于其绕地球公转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因此线速度比地球大。
[答案](1)北半球。
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A点为零,B、C、D三点相同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同
(3)D>C>B>A。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4)C
10.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B.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A[“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是热天过去了,冷天就来了,在热天和冷天的互换中,一年过去了,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是天气现
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与地势高低有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地球自转有关。
]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1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11.D 12.C[第11题,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也即回归线的度数,图中β为黄赤交角,目前度数为23.5°。
第12题,黄赤交角变为0°后,太阳一直直射赤道,全球将没有了四季变化,并且全球全年昼夜都是平分的,但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各地的太阳高度还会有很大差异,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仍将存在。
]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
[解析]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
第(2)题,由∠α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其结果是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第(3)题,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第(4)题,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
(2)度数:23.5°。
含义:表示黄赤交角。
结果: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
(3)南北
(4)变大变小
课时分层作业(四)
(建议用时:45分钟)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
1.C
2.A[第1题,从文字和图中可知,拨动地球仪可演示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
第2题,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P点位于晨线上。
]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
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
据此判断3~4题。
3.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4.飞机从罗马(东3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
A.星期一的18:00 B.星期一的12:10
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5:10
3.D
4.C[第3题,在北京机场17时10分看到日落,说明该日北京昼短夜长且北京正处在昏线上,图D与上述分析相符。
第4题,北京机场位于东八区,星期一的17:10时,正是罗马当地时间星期一的12:10;飞机从罗马经过18小时飞行到达北京,则在罗马起飞的时间为星期一12:10减去18小时,即星期日的18:10。
]
5.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九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
A.14时B.15时
C.16时D.17时
C[飞机从东九区14时(即北京时间13时)起飞,再加上飞行时间3小时,则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北京时间约为16时。
]
6.一艘轮船过了日界线后,连续过了两个劳动节,该轮船是( )
①自东向西航行②自西向东航行③自东12区进入西12区④自西12区进入东12区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C[东12区在日界线西侧,西12区在日界线东侧,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自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
由于连续过了两个劳动节,判断该轮船先在东12区过一个劳动节,然后过日界线后进入西12区,再过一个劳动节。
]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据此回答7~8题。
7.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