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进华中学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民办进华中学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沿海水域经常会有水母伤人甚至致死的事件发生,水母的形态结构特征之一是()A.身体呈两侧对称B.有复杂的消化系统
C.有口有肛门D.体表有刺细胞
2.下列对钩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细长B.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C.有口有肛门
D.身体呈圆柱形
3.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A.鳃B.贝壳C.斧足D.腹足
4.下列四种动物中,具有“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特征的是()
A.章鱼B.鲸鱼C.鱿鱼D.鲫鱼
5.水中生活的蛇进行呼吸的器官是
A.内鳃和外鳃B.肺C.气管、鳃和皮肤D.鳃和肺
6.如图是家兔和东北虎的牙齿结构示意图,表示东北虎牙齿的图和依据是()
A.甲图,有门齿B.乙图,有臼齿
C.乙图,有犬齿D.甲图,有犬齿
7.家鸽的生殖发育方式比青蛙的高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卵生②胎生③体内受精④体外受精⑤卵外有卵壳保护⑥有孵卵、育雏行为
A.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⑤⑥
8.在非洲草原上斑马和大象吃草,狮子和猎豹吃肉,以下不属于它们主要特征的是()A.体表被毛B.善于奔跑和隐藏
C.胎生哺乳D.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9.如图是某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两条橡皮筋(3、4)和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1][2]相当于两块骨
B.若[5]表示肘关节,则该模型模拟的是屈动作
C.人在完成屈动作时,图中[3][4]处于收缩状态
D.人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来完成运动
10.篮球运动是很多同学非常喜受的体育运动,如图表示投篮动作。

下列叙述正确是
()
A.投篮过程中,骨本身是能运动的
B.图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舒张后收缩
C.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完成投篮动作
D.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和关节组成
11.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

如图表示人体部分运动器官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关节由图中的①③④构成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附着在一块骨上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只要运动系统完好,人体就能正常运动12.端午节某些地方有划龙舟的习俗,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划龙舟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骨骼肌
B.成年运动员的骨中,有机物大约占2
3
,无机物大约占
1
3
C.划龙舟时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该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
13.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形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飞行是鸟类运动的基本形式
B.鱼类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配合运动
C.蛇和蜗牛的运动形式为爬行
D.蝗虫只能进行跳跃运动
14.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有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15.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同学们在实验盘中放少许清水,放三块小石头形成三个
“小岛”,将两根木条分别搭在B岛与C岛、B岛与A岛之间(如图)。

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 岛上,在C岛上放些甜食,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

一段时间后,将两根木条换位,看蚂蚁是否走错“道路”。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探究的是蚂蚁是否通过声音进行通讯
B.更换木条位置后,多数蚂蚁走向A岛
C.两根木条的材质、长度、宽度无需一致
D.木条换位时可直接用手操作
16.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孔雀开屏B.候鸟迁徙C.蜘蛛结网D.老马识途
17.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该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B.学习行为C.先天性行为D.取食行为
18.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蚂蚁筑巢B.水牛犁田
C.鱼类洄游D.鸟类育雏
19.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人体共有206块骨骼肌,每块骨骼肌的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B.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由运动系统参与完成的
C.蜜蜂筑巢、蛛蛛结网都是先天性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乌贼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防御行为
20.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是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B.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的行为有利于繁殖后代
D.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有利于避害
21.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大肆捕杀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D.松鼠将松子储存地下,帮助植物传播种子22.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B.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C.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D.动物能光能合成有机物,能够净化空气
23.图中的4种生物既有明显区别,也有共同特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是③B.具有荚膜和鞭毛的是②
C.①②③④都可营异养生活D.有成形细胞核的是①②③
24.H7N9禽流感病毒与大肠杆菌最明显的区别是()
A.无成形的细胞核B.无细胞壁C.无细胞结构D.无遗传物质25.下列生物中属于细菌的是()
A.结核杆菌B.蘑菇C.青霉菌D.酵母菌
26.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发现幽门螺旋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关于幽门螺旋菌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C.它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它的分裂速度很快,主要依靠分裂方式繁殖
27.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很小,肉眼观察不到其形态结构
B.细菌包括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
C.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很快
D.细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8.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A.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B.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D.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29.在Ⅰ、Ⅱ、Ⅲ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
培养皿培养基成分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Ⅰ琼脂、糖类35
Ⅱ琼脂、糖类和维生素250
Ⅲ琼脂和维生素0
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
A.培养皿Ⅰ和ⅢB.培养皿Ⅱ
C.培养皿Ⅰ和ⅡD.培养皿Ⅱ和Ⅲ

30.下列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流感病毒B.结核杆菌C.酵母菌D.葡萄球菌
31.根据观察蚯蚓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前端和后端可依据[_____] (填序号)的位置来区分。

(2)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其体表,原因是保持正常
_________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___________,它可以辅助运动。

(4)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的。

身体分节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蚯蚓能把自然界中一些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应属于__________者。

32.从图形、数据中提取各种“信息”,对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都相当重要。

如图是伸肘动作的产生模式图及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注意: [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根据图一可知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A]是_____,[B]是肌腹。

(2)伸肘时,[C]_____处于_____状态,当我们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我们的上臂肌肉均处于_____状态。

(3)图二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结都是关节,它主要由关节头、[①]___、[③]关节腔和[__]___组成。

33.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时刻不停的。

下图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牛、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分解者把他们分解为④______和
⑤______等。

(2)在光照下,④和⑤又可被植物利用,植物进行______作用制造的______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

34.微生物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1)肠球菌是一种细菌,细胞中没有________,属于原核生物。

肠球菌可引起肠炎等疾病,是肠道致病菌,与人类形成______关系。

(2)人体肠道中的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能将食物中的蛋白质部分分解为氨基酸,进而被肠道直接______,还能够制造维生素B和维生素K等,是人体内的有益菌,与人类形成
______关系。

(3)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改善人体肠道环境。

为提高肉鸡产量,科研人员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对某品种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肉鸡数

(只)
饲喂方法处理方法
菌落数(logCFU/g)
肠球菌乳杆菌
双歧杆

I34_________________饲喂56天后,在
每组中随机选择6
只肉鸡进行屠宰,
分别称取1克肠道8.479.028.00
II34
充足的基础日粮+
低剂量地衣芽孢杆

8.239.178.11
III34充足的基础日粮+
中剂量地衣芽孢杆

内容物与无菌水混
合,接种于培养基
上进行培养
8.029.658.27
IV34充足的基础日粮+
高剂量地衣芽孢杆

7.589.718.43
①实验中第I组的饲喂方法为______,该组实验在本研究中起到______作用。

为使实验结果客观、准确,除了饲喂方法外,其他条件应______。

②菌落是由______(填“一个”或“多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本实验中每个组别最终得到的菌落数是基于_______个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平均值,可以反映出肉鸡肠道中不同微生物的相对数量。

③由实验数据可知,随着地衣芽孢杆菌添加剂量的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肉鸡的肠道环境,进而提高肉鸡产量。

十八、实验探究综合题
35.如下图是科学家探究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的实验,据图回答:
(1)烟草花叶病毒形状呈杆状,属于____病毒。

(2)据图可知,病毒寄生在其它生物细胞内,靠自己的____物质感染细胞并制造出新的病毒。

(3)烟草种类很少,但病毒种类很多,这表面上是生物____的多样性,实质上也说明了生物的____多样性。

(4)在生物工程中,利用病毒能够特异侵染某种寄主细胞的特点,可以让某种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____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有刺细胞和触手,能捕捉食物,分析解答。

【详解】
水母的力量并不强大,捕获猎物的主要武器是刺细胞,刺细胞内有毒素,当碰到猎物时,
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素,猎物麻醉,失去活动能力后,水母开始进食,如果没有刺细胞的活动,水母的触手也很难抓到猎物,所以沿海水域经常会有水母伤人甚至致死的事件发生,这与水母的刺细胞有关。

故选D。

2.B
【分析】
钩虫属于线形动物,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它只有1厘米左右长,似绣花针大小,寄生于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里。

每条钩虫一天就可产卵上万个,这些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孵出幼
解析:B
【分析】
钩虫属于线形动物,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它只有1厘米左右长,似绣花针大小,寄生于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里。

每条钩虫一天就可产卵上万个,这些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孵出幼虫。

【详解】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等。

所以,“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不是钩虫的特征。

故选B。

3.C
【分析】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
河蚌的内部结构如图:。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斧足。

故选C。

【分析】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据此解答。

【详解】
章鱼和鱿鱼具有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等特征,属于软体动物;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鲫鱼体表覆盖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属于鱼类。

故选D。

【点睛】
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B
【分析】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详解】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

因此,蛇等爬行动物依靠肺进行呼吸,B正确。

【点睛】
明确爬行动物的呼吸器官即能正确答题。

6.C
【分析】
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

【详解】
东北虎属于肉食性动物,乙图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

甲图只有臼齿和门齿,没有犬齿,应为家兔的牙齿;乙图有犬齿,应为东北虎的牙齿。

故选C。

【点睛】
哺乳动物的牙齿的特点与其食性相适应,通过牙齿的特点分清动物的食性。

7.D
【分析】
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鸟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征,据此答题。

【详解】
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鸟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发育特点是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两种.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故③⑤⑥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青蛙是体外受精的动物,鸟类是体内受精,体内受精与体外受精相比,提高了受精率。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
斑马、大象、狮子、猎豹的体表被毛、牙齿有分化,斑马和大象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狮子和猎豹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而善于奔跑和隐藏不属于它们的特征。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分析】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构成,其中骨起支撑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提供动力,运动的产生是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图中1、2
解析:C
【分析】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构成,其中骨起支撑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提供动力,运动的产生是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图中1、2是骨,3、4是骨骼肌、5是关节。

【详解】
A.图中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起支撑作用,相当与两块骨,A不符合题意。

B.若5表示肘关节,则4就是肱二头肌、3就是肱三头肌,图中4收缩,3舒张,表示屈肘动作,B不符合题意。

C.人在完成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所以4收缩,3舒张,C符合题意。

D.运动的产生是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分析】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详解
解析:B
【分析】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
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详解】
A.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构成,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A错误。

B.图中所示投篮动作中,是由屈肘到伸肘的过程,所以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舒张后收缩,B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错误。

D.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连结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半活动的连结,能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1.C
【分析】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
A.关节包括关节面、③关节腔、②关节囊三部分。

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一层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减少振荡,A错误。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

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所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附着在不同的骨上,B错误。

C.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C正确。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
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骨和骨连接(主要是关节)的统称,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有机物
解析:B
【分析】
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骨和骨连接(主要是关节)的统称,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
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

【详解】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因此,从运动系统的组成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骨骼肌,A正确。

B.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图:
从图中看出,成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依次分别约占、,B错误。

C.能量的来源是食物。

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

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

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C正确。

D.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3.D
【分析】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动物借助不同的结构进行运动,动物的运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

【详解】
A.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A正确。

B.鱼类
解析:D
【分析】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动物借助不同的结构进行运动,动物的运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

【详解】
A.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A正确。

B.鱼类生活在水中,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配合运动,B正确。

C.蛇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C正确。

D.蝗虫具有2对翅,能飞行,具有3对足,也能进行跳跃运动,D错误。

故选D。

【点睛】
明确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4.A
【分析】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
A.不是所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有的动物就没有社会行为,如蚯蚓、老虎,A 错误。

BC
解析:A
【分析】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
A.不是所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有的动物就没有社会行为,如蚯蚓、老虎,A错误。

BC.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B正确,C 正确。

D.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集群行为,D正确。

故选A。

15.B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据此答题。

【详解】
A.实验探究的是蚂
解析:B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据此答题。

【详解】
A.实验探究的是蚂蚁是否靠气味进行通讯,故A错误。

B.更换木条位置后,多数蚂蚁仍然依靠木条上留下的气味指引走向A岛,故B正确。

C.实验用的木条材质、长度、宽度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手的气味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木条换位时应用手
持干净的镊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

16.D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
解析:D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BC、孔雀开屏、候鸟迁徙、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因此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和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C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
解析:C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