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启东市长江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3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人:杨杰
友情提醒:请将答案写在答案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①心灵需要适时远行。

②秋高气爽的星夜,一杯清茗,几卷美文,通过他人的笔去 A (领略领会)大千世界,做一次精神上的远足,让心灵突破世俗的樊篱。

③在这信马由缰、(suíxīn suǒyù)的行程中,三毛开始在撒哈拉大沙漠里讲故事了,笛福在无人的荒岛上编排着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剧本, C ……④在这样的心灵远行中(màn bù),不仅能(xǐdí)自己内心的尘埃,而且身上不会 B (污染沾染)飞扬的尘土。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A、B两处。

(2分)
A处应填:B处应填:
3、找出文段中的病句并修改。

(2分)
第句,修改后的句子:
4、(1)根据《格列佛游记》中的相关内容,联系上下文,仿照语段中的句子结构,在C处续写一句话。

(2分)
(2)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国名)。

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_____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另一处。

在《智马国游记》中提到的怪物“”,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4分)(3)长江中学举办“书香校园”活动,李华同学去图书馆借阅《格列佛游记》一书,有初二的同学不了解这本书,请你向他介绍这本书的价值
..(要求谈两点)。

(2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
(1)天时不如地利,。

(2)衣带渐宽终不悔,。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陈胜、吴广提出“,”的口号,不仅表现了他们的雄心壮志和反抗精神,而且挑战了统治阶级“富贵在天”的荒唐论调,给士卒以精神鼓舞。

(5)《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一句,从动态角度侧
面写出了富春江水的清澈,澄净。

二、阅读与理解(6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咏柳诗,完成6--7题。

(6分)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6、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7、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4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8--12题。

(17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2分)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或《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三)阅读《谈自立》一文,完成13—16题。

(16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

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

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

”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

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4、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这一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16、根据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自立”?(4分)
(四)阅读选文,完成17—22题。

(23分)
人间第一爱
①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②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③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④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⑤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⑥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⑦《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③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⑧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释:①年高德劭:年岁长,品德高。

劭(shào),(品德)美好。

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庶:shù,几乎,差不多。

17、本文中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这种爱(抄录原文回答)(3分)
18、给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

(4分)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9、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不超过24个字)(4分)
20、“《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4分)“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文章末段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2、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 ( ) (4分)
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歧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长江中学教育共同体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答案卷
(考试时间:13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杨杰
一、 积累与运用(23分)
1、 (3分)
2、A 处应填: B 处应填: (2分)
3、第 句,修改后的句子: (2分)
4、(1) (2分)
(2) (4分)
(3)
(2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2)
(3) (4)
(5) 二、 阅读与理解(62分)
6、 (2分)
九年级( )班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考场号_______
(4分)8、
(4分)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
10、翻译句子(4分)
(1)
(2)
1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
12、
(3分)
13、(4分)
14、
(4分)
15、(4分)
16、
(4分)
17、(3分)
18、(4分)
19、
(不超过24字)(4分)
(4分)
21、(4分)
22、()(4分)
座位号
三、写作(65分,其中包含写字5分)
23、童年走了,其实快乐却长在;
旅游结束了,其实美景却长留;
朋友远离了,其实友谊却不曾疏远;
好书读完了,其实感受却不曾消失……
请以“其实不曾消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600
启东市长江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2分)随心所欲漫步洗涤
2、(2分) A领略 B沾染
3、(2分)第4句在这样的心灵远行中漫步,不仅身上不会沾染上飞扬的尘土,而且能洗涤自己内心的尘埃。

4、(1)示例:斯威夫特引领着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游历。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分)
(2)比赛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骃国借助磁石雅虎(耶胡)
(3)深刻剖析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思想价值;运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熔现实幻想于一炉,具有艺术价值
5、略
6、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意思对即可)
7、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狂妄自大、反复无常的小人。

8、(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9、率/ 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10、(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就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大意对即可。

(1)题每个分句1分,(2)题前两个分句1分,后一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大意对即可。

第二空只答“隋炀帝”不得分。

每空2分,共4分)
12、示例1: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观点1分,结合古代作品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示例2: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

《陈涉世家》中可以看出,秦施行暴政,漠视民众生存权利,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二世而亡。

可见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13、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评分标准:(3分)准确即可。

14、举例论证作用:运用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这个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评分标准:(4分)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

15、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或者: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评分标准:(4分)准确即可。

16、示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不要依赖父母的庇护,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要自立、自强。

评分标准:(4分)开放性试题,能围绕“自立自强”联系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17、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3分)
18、体会、品味(或:欣赏、回味等)。

(4分)
19、古今没有人将写母爱的文章搜集编辑在一起供人们阅读。

(4分)
20、遗憾。

父母过早的离世,古今的孝子们都无法很好地报答自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4分)
21、对《新绿文丛》的良好评价。

(4分)
22、B、C (4分)
23、略
评分可以参照“2015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评分标准”。

灿若寒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