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门二中郑焕珍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定性认识了一些化学变化,但是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把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
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
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供理论依据,对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用。
二、教法分析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教师先提出猜想与假设,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锥形瓶,烧杯,小试管,镊子,胶头滴管,药匙,等
药品: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稀盐酸等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言:我们都知道,纸燃烧后只剩一堆灰烬,而灰烬的质量远小于纸的质量,为什么呢?
积极思考,产生了
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
兴趣和探
索知识的
欲望
(二)提出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能存在哪些关系呢?
产生猜想,出现
不同的想法:①参加
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之和<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之和=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之和>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引导
学生从量
的方面来
进行研
究,了解
科学探究
的方法
(三)活动与探究一
哪一种猜想成立呢?让我们通过分组实验,请天平来
评评理。
1、制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
方案一: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
2、指导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四)对比分析
分工、合作
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导学案)
小组分别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
方案一中,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质量
(五)获得新知: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探究二】 方案二:
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六) 分析电解水,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教师适当点拨,突破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
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分工、合作
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
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导学案) 小组分别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
讨论与交流一: 1、方案二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如何解释方案二出现的现象?
2、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什么?
讨论与交流二:1、从微观角度为什么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从原子角度)2、根据示意图,
培养学生
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
的科学方
法和严谨
求实和科学品
质
引发学生
认识的冲突,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锥形瓶
橡皮塞 铁钉
硫酸铜
水
反应后体系的总质量
反应前体系的总质量 锥形瓶 橡皮塞
铜
硫酸亚铁
水 未参与反应的铁
参与反应的铁
未参与反应的铁
=
八、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2、质量守恒原因
3、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