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安全与对策
石油,通常被人们称为“工业血液”“黑色黄金”,是现代社会
最重要的能源产品,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塑胶等各个行业。
正因为其如此重要,从它被大规模开采,应用的那一刻起,就成
为世界各国竞争相夺的目标。
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的分配不
均等特点,是的对这一资源的争夺变得日趋白热化,获取和控制充足
的石油资源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会继续增加,石油供应不足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最突出的问题。
保证石油安全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一、石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能源是许多战争的焦点,尤其是石油,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誉为“黑金子”.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增长,1993年
中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又变成原油的净进口国。
统计显示,1996年至2003年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9112.63万吨,2004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原油1.1062亿吨。
从中国石油消费情况来看,81%的石油应用于石油加工业、化学
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及制成品行业上。
这进一步反映了原油及其
成品油在中国化工等基础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没有这些油料的充分保证,这些行业将不可能有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将受到重大
影响。
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2000年石油的消费比重为25%,虽然没
有达到发达国家的40%左右,然而,石油对经济的贡献增长率也远大
于煤炭。
随着对原油及其制品这些重要工业原料消费需求的增加,中
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
战略储备能力,对原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
较差,因此,未来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
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亟待解决。
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能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吗?供应的价格是否合理,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
二、中国的石油安全
据有关机构预测,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我国进口这么多石油,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外汇,而且还使我国社会和经济运行严重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
一旦进口石油因不可预料的战争或突发事件而被迫暂时中断,或者一旦国际油价剧烈波动,都会给我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石油供应不足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最突出的问题。
中国石油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具体来说,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二是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三是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境外资源空间逐步缩小,中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时,将受到西方跨国公司和当地势力的挤压;四是中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将使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凸现;五是缺乏健全完善的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没有国际公认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六是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美日等国在中国周边军事渗透构成威胁。
三、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对策
应对石油安全挑战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应采取国外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大力发展节能产品,降低能耗,以洁净技术和替代能源开发作为能源结构调整重点,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对策。
(1) 国外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
因为中国的能源自给自足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实对外开辟海外能源渠道和对内节能并重的方针。
利用国外石油资源有两种形式:第一,以贸易形式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原油和石油产品;二是购买国外石油资源的股权,参与国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基地,获得份额油。
我国已制定“走出去”政策,鼓励本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到海外进行勘探、开发,提高海外石油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的比重。
其次,进油方式要全方位、多元化的方针。
从国外引进石油不仅走海路,而且走陆路;不仅从远处引进,而且从邻国引进;不仅从中东、海湾引进,而且从俄罗斯、中亚、里海等地引进。
中东、俄罗斯与中亚、非洲和南美是中国引进海外石油的四个重点地区。
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中东仍将是我国石油供应最主要的地区,我国将积极发展同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等国的石油合作。
对其他地区,我国也要不失时机地作好工作,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源。
我国从两方面国外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
○1 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
一是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利用世界石油资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通过石油贸易,从国外直接购买石油及石油产品,即“贸易油”;其二,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建立海外长期的石油生产基地,稳定地获取“份额油”。
尽管贸易油是主渠道,共享石油只能作为利用外国石油资源的辅助渠道,但是海外份额油掌握得多,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主动权就越大。
中国应积极向外投资,控制石油战略储备。
二是要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
中国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的根本意义,一方面要打破西方大国对资源控制权的垄断,另一方面要把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风险尽可能多地释放在国际市场中,它还可以在国际
石油市场的购买价格和购买规模方面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和发言权。
开放石油期货市场,中国可以借此取得市场交易、交割规则的制定权,变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为积极影响者。
如果中国石油期货价格成为国际油价中心之一,成为国际油价的重要参考,中国石油的交易价格也就摆脱了国际资本的控制和操纵。
○2 加强石油领域的国际合作
第一,积极系统地参与国际和地区经济能源合作体系。
二是要积极开展石油外交。
当今世界,石油外交在国际石油资源角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石油外交的特点是:确保既得油气利益,鼓励大公司抢占战略地区,最终以军事行动作后盾,通过军事实力来构建自己的石油帝国。
日本石油外交的特点是:官商结合,灵活渗透,怀抱金条四处塞钱,以占有资源为最终目的。
俄罗斯石油外交的特点是:手握油气资源左右逢源,谋建第二欧佩克。
中国要用“双赢”的手段,以市场换资源,在中东、北非、中亚、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外交活动中加强油气资源外交,以有力的石油外交来提高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的安全系数。
(2)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确保国家石油安全
○1 我国应从从四各位方面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一是要转变能源发展战略。
从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转向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
这种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并不是过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的简单重复,它是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内容是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
二是要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中国在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潜力巨大。
三是要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尽管中国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但还有大量探明程度较低的地区,它具有继续保持石油产量稳
定增长的资源潜力。
尤其是西部和海上,资源潜力较大,将成为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