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3-区域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含义:也被称为总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率 。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 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 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
使用“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强调人力资本 与科技进步的作用。
28
模式设计(不考虑规模收益)
引起i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 本区域投入的资本
劳区动域投的入净G(li资本)
+从其他区域流入i
引起i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 本区域新增劳动 投入
+从其他区域流 30
模式设计(考虑规模收益)
Gvi Ga (kGk lGl )a
式中设a表示规模收益,当a>1时,规模收 益递增,当a<1,规模收益递减,当a=1 时,规模收益不变。a所决定的规模收益 的变化,使产业的聚集出现不同的情况。
2
如何分析这种差异?
先考虑: 经济增长的一般因素 (宏观经济增长模型)
再考虑: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宏观模型在地域上的深化
3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一. 区域经济增长定义和特点 1. 狭义: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用实物形式表示,指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2. 广义: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的提高+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时间表序列过程。
主导部门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带动作用会产生效应。
增加 主导部门 产值
起初
X
第一
--

第二
--


--
第n轮 --
总产值
X CX
C2X
… CnX
2
相关部门产值
CX C2X
C3X

Cn+1*X
2
35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 应(续)
假设Y为区域总产值,X为主导部门产值,C为消 耗系数,则有: Y=X/(1-C)=[1/(1C)]*X

定。
24
第一部分:总量增长等于各区 域增长之和
如果以Q表示国民生产总值,qi表示i区域的生产 总值,则有公示:
Q qi
如果用Gv代表总产值的增长率, Gvi表示i区域的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ai为i区域国民生产总 值占全国的份额,即ai =qi /Q,则总量增长与
各区Gv域增长(的ai 关* 系Gvi)是:
A 发展部 门
D 衰退部
B 发展部


10%
前一时期各部门 平均增长率
后一时期各部门增 长率
42
第二种评定方法:评分法
23
三.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把新古典主义的增长模型,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模 型的分析起点。
在此基础上,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部门向生
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以及生产要素在地域上的
聚区集域,能够促第 域进一增经部长济分之增:和长总。。量增长等于各区
经济
增长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由要素
的模
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决
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增长理论
主要包括三种理论:
一. 均衡增长理论 二. 非均衡增长 三. 新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理 论渊源 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 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 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9
(一) 均衡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
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生产,消费双低的均
18
(三)新增长理论
理论产生的背景
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出现新特点:知识在经济增 长中日益重要,有形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生产和 服务,R&D投入越来越多,人力资源开发成为经 济增长基石。 均衡和非均衡理论阐述的地区增长问题,由于 经济发展阶段性推进,发生很大变化,由此产生 了新的增长理论。
19
新增长理论的内涵
衡状态,要获得增长,必须打破这种状态,
使整个区域经济同时增长。
均衡增 长理论 包括两 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低水平均衡 的描述。 第二部分:打破低水平均衡战略 的理论设计。
10
1. 理论描述
低水平均衡的描
(1)赖 宾斯坦 的临界 最小努 力命题 理论。
述理论
(2)内 尔森的 低水平 均衡陷 阱理论。
(3)纳 克斯贫 困恶性 循环理 论。
卢卡斯模型:将技术换成人力资本,解释 同上。
22
3. 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 主要因素,创新就成为左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
行动。
人力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创新表现出来的。
反映在五个方面 使用一种新的技术 开拓新的市场
开发一种新产品 运用一种新的工艺
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 式
增长极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 的少数地点。一经形成,就会吸纳周围的生 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区域成 为极化区域(极化效应)。当增长极和极化 作用足够强大时,就会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
37
(三)发展轴模式
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 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 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 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
其中1/(1-C )为经济乘数
这表示,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主导部门( X ),经过n 轮的乘数效应后,将带动CX/(1-C)相关部门, 并使区域总值达到X/(1-C)。
36
(二)增长极模式(法国经济学 家佩鲁命名)
增长极定义: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 区。
增长极特点:
通过培育增长极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连Hale Waihona Puke 效应包括: 前向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 旁侧关联效应。
17
获得非均衡增长的区域经济,前提是 存在区域贸易。
因为率先投入的部门要想带动全地区的 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而当部 门规模扩大之后,必要有庞大的市场。
显然,落后地区不可能满足其要求,必 须向其他地区输出,这是非均衡增长的 关键所在。
1. 需大求拉致动包:括包两括个区方内面和:区外
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 求拉动生产; 2.供给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 劳动的供给,必然带动相关产业发 展,并形成新的需求。
7
如果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又会发其本 身的特点 :
在一定
时期,
可能有
一个或
几个地
区增长
速度很 8
快,带
动区域
经济整
罗默模式: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知识具有溢出 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 会的生产率;
卢卡斯模式:提出了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一个拥 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
21
2. 收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
克鲁格曼模型:技术进步具有正的外部性 ,并通过复制和学习扩散到其他企业和 个人,最终使所有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递增,经济实现长期增长。
发展轴同样存在聚集和扩散效应。发展轴 在不断丰富之后,最后成为一条发展地带。 发展带是发展轴的成长结果及其演化的最 后形式。
38
(四)网络型模式
发展轴另一种演化的结果。由若干个发展 轴联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局面,从而形成增长的网络。 增长网络的形成,使极化效应产生的聚集 规模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而不是一个点上 表现出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可能更大。
成长部 门
成熟部 门
衰退部 门
兴旺部
衰退部


区域内产业部门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移到
兴旺部门,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产出。
41
(二)判定产业部门兴旺或衰 落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按照产业部门的增长率进行判定。
前 一 时 期 10% 各 部 门 增0 长
后一时期各部门平均 增长率
C 成熟部 门
Gvi Gai kiGki liGli
Gvi 为i区域的产出增长率 Gai 为i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ki为i区域的资本弹性系数
G ki 为i区域的资本增长率 li 为i区域的劳动弹性系k数i 且li 1 Gli 为i区域的劳动增长率
29
引起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 资本投入G(ki )
25
公式的政策含义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要求政策对两类 地区进行重点扶持:
一是 qi (生产总值)值较大的区域 二是 Gvi(GNP增长率)值较大区域
26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是由 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决定的
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认为,以前只注意 产量与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只能叫部 分生产率。这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部 变化。
新增长理论在技术进步“内生化”方面做了尝试。认为 人力资本在积累过程中(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 等)会发挥正的外部效应,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具
20
1. 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阿罗模式: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 的作用。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 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 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39
三. 区域开发中产业部门更替模式
(一)区域产业部门更替的基本原理 区域经济增长依靠要素的投入,但要素投入必
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才能够获得产值的增长 。 要使经济继续增长,就必须要靠将投入从生产 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
40
产业部门的生命过程
创新阶 段
发展阶 段
成熟阶 段
衰退阶 段
发展部 门
11
11
(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 力命题理论
不发达经济中存在人均收入提高的趋势(如 增加要素投入),也存在相反的趋势(如 人口无限增加)。
区域经济要获得增长,投入必须足够大,克 服相反的趋势的影响。
这存在一个临界点,突破临界,区域经济就 能够增长。
12
(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 阱理论
内尔森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论证该 问题。
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人口增加 可能抵消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从而使 人均收入回复到原态,或更低水平(低 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 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 13
(3)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
理论
供给角度:
需求角度:
低收入
低产出
低生产 力
低资本 形成
低购买 力
低投资 引诱
14
2. 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均衡增长理论
(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 (2)纳克斯的部门平衡投资理论 (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15
均衡增长并不是指所有的部门都按照统 一的比例、在所有地区按一个速度增长。 均衡增长的中心在于区域内的产业应尽 可能地完备,使产业间能够相互形成需求, 从而获得内生的增长愿望。
也叫内生增长理论,是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技术外生 这一不足提出的。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由于资本积累会出现收益递减问 题,最终人均产出将停止增长。因此,学者们引入了 一个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但这一理论对知识的生产 过程一无所知。如果这个外生的技术进步的来源被切 断,经济终究难逃零增长的稳定均衡状态,经济的长 期增长仍然无法解释。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基本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 第三节 案例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
实证研究
1
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差异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
年 19 19 19 19 19 20 20 份 78 86 90 94 98 01 09 东 50. 51. 51. 55. 56. 62. 57. 部3 1 4 8 0 7 9 中 29. 29. 28. 25. 26. 20. 23. 部1 1 2 7 2 2 6 西 20. 19. 20. 18. 17. 17. 19. 部6 8 4 5 8 1 5
区域经济增长就表现在产业部门的发展和 聚集上。
31
第二节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
一. 区域经济开发概论 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 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
32 32
33
二.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 应 (二)增长极模式 (三)发展轴模式 (四)网络型模式
34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4
3.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生产要 素
生产环 境
劳动
资源
技术
资力

硬环 境
相关产业布局 基础设施条条件 件
生活 环境
软环 经济制度 境 (政策)
管理方式 生产组 (政府服务 织形式 质量与效率)
6
二.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 同质的,
16
(二) 非均衡增长理论
1. 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主张首先发展某一类或 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 门,由此带动其他部 门的发展。
与均衡增长区别在于, 认为落后地区资本有 限,不可能大规模地 投向所有部门,而只 能集中投资几类有带 动性的部门。
2.连锁效应
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著名 的连锁效应的概念,对区 域产业结构的分析提供了 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