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言的运用(40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盘曲línxún() lòu空()丘hè()鸣钟击qìng( )
休qì( ) yí和园()jiǒng然不同()
wéi幕() zhuó磨()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4分)
a. 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
b.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3. 填空题(10分)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

②乡泪客中问,。

③坐观垂钓者,。

④《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是,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a映衬b布局c层次d配合)
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8分)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②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③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
④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5. 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重峦叠嶂因地治宜俯仰生姿自出心裁
诸如此类巧妙绝论珠光宝气陡劳无益
6. 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

请你依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一下“书”、“家”、“黑板”。

(4分)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块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二. 阅读题
〈一〉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早的石桥。

这座
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
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
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
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
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
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知识和
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7. 赵州桥第二个特点中的“不但……而且”能否删去?为什么?(3)
8. 文中画线句表现了石拱桥的特点是:(3)
9. 选段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前后的顺序是否能颠倒,为什么?(3)
10. 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6)
①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③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11.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又引用唐朝的张
鷟的话,说“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但其说明的角度不同:(3)
作者是从说的;张嘉贞的话是从说的;张鷟的话是从方面说的。

12. 本文段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举例列举三种。

(3)
〈二〉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过去的院子或是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
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小时候
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

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

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13. 选段介绍了屏的作用是(3)
14. 找出选段的中心句(3)
15. 选段的结构方式是,运用的说明方法有(4)
16. 选段写小时候躲在屏后及古时男女借助屏风相望,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17. 屏的作用除了文章所说的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你试着说一说。

(3)
〈三〉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

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

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 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得到证明。

大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yú( )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

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

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

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

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hé( )。

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迁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

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8.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丰yú干hé(2)
19. 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不毛之地” (2)
20. 第1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
A. 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 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 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 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1. 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
()→()→()→(沙漠)
22. 第四段开头加点的“当然”“也”“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加以解说。

(3)
23.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撒哈拉沙漠的变迁的:(3)
24. 第3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在文中具体含义是什么?
(3)
25. 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4)
①撒哈拉草原变成沙漠的原因是:
②撒哈拉草原变成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
【试题答案】
1. 嶙峋镂壑磬憩颐迥帷琢
2. 粗俗鄙陋形容雕刻得惟妙惟肖。

3. 轻罗小扇扑流萤。

孤帆天际看徒有羡鱼情
叶圣陶,叶绍钧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4. 摹状貌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举例子
5. 因地制宜巧妙绝伦徒劳无益
6. 略
7. 不能。

表达递进的意思,强调这样设计的巧妙,可以减轻桥洞的过水量,也更加美观。

8. 历史悠久
9. 不能,这样安排是遵循着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11. 作者是从规模上说,张嘉贞是从施工技术来说,张鷟是从造型设计来说的。

12. 打比方、列数字、引用
13. 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

14. 首句
15. 总分举例子
16. 说明室内室外放置屏风的作用,避免乏味的介绍,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17. 略
18. 腴涸
19. 泛指荒凉或贫瘠的土地。

20. D
21. 绿荫时代——稀树草原——干旷草原——沙漠
22. “当然”与上文衔接,“也”引出了撒哈拉沙漠化的人为因素;“无不”双重否定,加强语气,突出了人为因素。

23. 时间顺序
24. 降雨量与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25. ①自然原因:季风雨的变化使它在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人为原因:对
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快了它的沙漠化。

②人类应当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