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开展趋势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持续下滑,兴旺国家尤为突出。
从总量上看,兴旺国家仍然主导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但从增量和开展趋势来看,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改变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兴旺国家限制外资的政策也有所松动。
本文对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开展趋势进展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特点;趋势;时机
一、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一〕、从总量上看,兴旺国家仍然主导国际直接投资格局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从总量上来看,兴旺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
以法国为例,2009年吸收国际直接投资65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68%的外国直接投资工程来自欧洲企业,19%来自北美企业,l0%来自亚洲企业;德国以113个投资工程名列第一,美国以l06个工程位居第二,意大利和英国分别以56个工程和39个工程名列第三、第四。
当前兴旺国家对外投资以独资为主,大多采取并购的形式,谋取垄断地位的倾向没有改变。
以我国为例,新设独资工程占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工程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2年的65%上升到近年的80%,而原有的合资企业独资化的趋势比拟明显。
〔二〕、从增量来看,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改变国际直接投资格局
由于金融体系受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较小、外汇储藏充裕,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并没有停滞。
毕马威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在兴旺国家的并购活动大幅增加。
2009年下半年,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并购兴旺国家企业的交易额为354亿美元,是上半年交易额的两倍多。
同期,兴旺国家并购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活动继续降温,交易额183亿美元,萎缩近1/4。
事实上,兴旺国家企业在开展中国家的并购活动自2007年底以来持续下降,目前还没有企稳的迹象。
〔三〕、跨国并购明显上升,“绿地投资〞继续下降
2010 年,全球跨国并购较上年增长了37%,其中针对开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额增加了一倍。
“绿地投资〞的金额及工程数继续下降。
随着许多开展中国家经济出现增长,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特别是在开展中国家的子公司盈利不断增加,2010年跨国企业利润再投资较上年增长了近一倍。
〔四〕、低碳投资显著增加
跨国公司既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方,也是低碳投资和低碳技术的供给方。
2009年仅流入可再生能源、循环再利用、环保技术和产品制造等三个主要低碳领域的国际直接投资就到达了900 亿美元。
尽管许多开展中国家并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吸引外国低碳投资仍将为它们带来生产能力扩大、出口竞争力提高、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好处。
〔五〕、各国有加强对国际直接投资监管的倾向
2010 年,各国一方面继续推动外国投资自由化,促进外国投资,另一方面又强化其对外国投资的监管,设法调整国家与投资者之间权利和义务。
2010年对外国投资产生影响的政策措施中有近三分之一属于更严格的监管,这是自1992 年以来此类措施占比最高的一年。
另外,一些开展中国家不再诉诸国际仲裁程序解决与投资者之间的争端,甚至退出?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公约?。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趋势
〔一〕国际直接投资将恢复增长
2010 年大大改善的宏观经济环境增加了跨国企业的盈利,提高了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将推动跨国公司利用其充裕的现金进展海外投资。
同时,跨国公司也需要通过战略性投资加强其在后危机时代的战略地位。
预计2011 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将增加到1.3 万-1.5万亿美元, 增长约16%—34%,根本恢复到2008 年危机前的水平,2012 年将向1.6-2 万亿美元挺进,有望创出新高。
〔二〕、开展中经济体吸收国际直接投资份额仍将扩大
2010 年,开展中经济体直接投资流入上升9.7%,而流入兴旺经济体的国际直接投资下降6.9%,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率先恢复和最为活泼的地区。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缓解了开展中经济体的资本短缺,更多的时机、更低的本钱、更高的利润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将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
在中国,国际资本的流入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增长,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外溢效应〞与“学习效应〞,使中国经济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
〔三〕、新兴市场国家将加速对外直接投资
新兴市场国家将加速对外直接投资凭借小规模技术优势及技术地方化优势,开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能扩大海外市场降低生产本钱以及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根据邓宁的投资开展阶段理论,随着一国经济开展水平的提升,其净对
外投资将逐步增长,最终由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输出国。
近年来,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迈出对外直接投资步伐随着经济水平的开展贸易顺差的加大外汇储藏的激增,新兴市场国家必然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全球围整合产业价值链就目前而言,金融危机重挫了兴旺国家经济,西方跨国公司纷纷收缩战线重组调整,而对于受危机打击较小的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而言,这正是乘势收购廉价优质资产扩大市场份额的良机。
以中国为例,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虽然面临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到达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6.7%。
这意味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将从“产品生产者〞历史性地向“资本输出者〞转变。
〔四〕中国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
2010年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057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出约480 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五。
到2010 年底,中国吸收外资存量5500多亿美元,海外投资存量约2300 亿美元。
统计显示,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较快开展主要得益于效劳业及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大幅增长。
鉴于今后中国效
劳业将继续加快开展,以及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教育等根底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这一诱因将得到强化,新一轮向效劳业和中西部地区投资的热潮可期。
〔五〕、跨国并购占比将继续提高
跨国并购通常能够对经济形势变化较快地作出反响。
2009年全球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例为67%,2010年到达90% 以上,2012 年预期将进一步增加。
三、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政策建议
世界直接投资逐步恢复增长,中国仍然是外商看好的重要目标区域,这将为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良好机遇。
〔一〕、优化利用外资构造,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从总体上看,外资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开阔国际视野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我国早已不存在外汇和储蓄缺口,利用外资应尽快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
为实现经济构造调整,我国应优化利用外资构造,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并鼓励外商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等实物入股,从而直接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升级。
同时,应借鉴兴旺国家的经历,采取有效措施防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尽可能降低其负面影响,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实现与跨国公司战略共赢。
〔二〕、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我国海外并购与投资步伐
根据投资开展阶段理论,我国对外投资正处于快速开展阶段。
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一些兴旺国家的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非洲和拉美等落后地区都或多或少受到撤资的影响,世界各国均需海外资金;而一旦经济全面复,兴旺国家海外并购的步伐将加快,一些国家也将加强对外资并购的限制,我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更多的困难。
因而,我国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海外并购与投资的步伐,实现与并购所在国战略共赢。
一方面,扩大对兴旺国家的投资,以获取先进技术。
英国拥有欧洲最具实力的生命科学、金融效劳和创意产业,是世界第六大制造业国家,当前正在积极吸引外资。
其它兴旺国家也有类似情况。
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
另外,有的国家虽然规模较小,但是科技兴旺,产业创新能力强。
例如,挪威的炼油设备世界领先,该国的石油公司具有独特的技术创新理念和管理方法;瑞典拥有高质量的机械行业,机械产品具有精细、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的特点。
而这些国家经济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势力相对来说比拟弱,国际开放程度非常高。
通过在国际金融危机这样特定时期的战略收购,不仅可以将以金融资产形式存在的外储转变为企业股权,而且能够缩短我国和西方技术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发挥比拟优势,加强对新兴市场和开展中经济体的投资。
我国在对开展中国家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的比拟优势。
因而,一应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东亚等邻国的经济合作,加快向中亚国家和俄罗斯、蒙古投资的步伐;二应加强对其它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开展中国家的投资与金融支持。
〔三〕、借鉴国际经历,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机构
从世界各国的经历来看,各国都成立了对外投资促进机构。
最为典型的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它成立于1958年,最初为促进国际贸易,伴随对外投资的扩大逐步演化为投资促进机构;目前在海外有73个办事处,负责市场调研、信息搜集、促进各层次的国际交流等活动;1998年,与日本最大的区域研究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合并,成为集振兴贸易与投资、研究开展国家经济及其相关课题为一体的全新的综合对外投资促进机构;目前在我国、、、和就设立了五个代表处,雇员多达300余人。
我国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经历,且规模普遍较小,因而须要借鉴国际经历,整合现有的资源,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机构,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更加重视吸引低碳投资
有针对性地开掘筛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合作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程承接和运作,进一步扩大低碳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强化风险控制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在全球经济仍然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扩大海外投资无疑是占领海外市场防止贸易摩擦,获取海外资源廉价资产及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应大力鼓励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积极扩大海外投资规模拓宽海外投资领域为此,应加强行业规划以及国别指导,建立企业走出去信息管理效劳系统,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信息;研究财政税收金融外管工商海关等配套支持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外投资企业参与优惠贷款项。
参考文献:
[1]林季红,胡雯婷.中国国际投资开展阶段研究[J]大学学报,2001(2)
[2]肖利秋,许晶.论开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借鉴意义[J] .特区经济,2010(9)
[3]王麟乐,一.运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经济开展阶段的研究分析[J] 财
经界,2010(3)
[4] 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第一季度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减少,联合国官网
[5] 中和,王红霞.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新特点及其影响,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3期
[6]]春艳.浅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1(02)
[7]文.解析后危机时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假设干新特征[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6)
[8]春艳.浅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1(02)
[9]程伟力,亚雄.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特点及我国政策建议[J].开展研究. 2010(06)
[10]付金平,钟玉琳.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新形势及应对策略[J].技术与市场. 2012(06)
[11]婉辰.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金融风险的分析[J].商业经济.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