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给予小剂量纳洛酮可以减少PONV发生率及术后止吐药用量(证 据级别A1)。
更新内容解读
▪ 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比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更能减少 PONV发生(证据级别A3)。
▪ 5-HT3受体拮抗剂通常单独使用或与地塞米松4或8mg联合使用, 构成了围术期止吐预防的基础(证据级别A1)。
▪ Grant等人通过荟萃分析研究咪达唑仑对PONV的影响,并对联合 咪达唑仑的用药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发现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 效更好(证据级别A1)。
相关研究展望
3、非药物干预措施研究 ▪ 虽然已证明PC6穴位刺激可降低PONV的风险,但尚不清楚其作为多模
式治疗的一部分时是否有效。此外,还有许多刺激方式,例如针灸、穴 位按压、针刺或经皮电刺激。 ▪ 同样,尽管已证明围术期补液可降低PONV,但胶体液和晶体液如何选 择存在争议,并且最佳输注量和时机尚不清楚。另外,开放性补液策略 也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还需要更多研究评估补液和PONV的风险-获益 比。
01 PONV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02 PONV的危险因素; 03 PONV评分; 04 PONV发生机制; 05 抗呕吐药分类; 06 防治PONV的原则。
国内外指南比较
▪ 不难看出,国内指南旨在从现象到机制厘清PONV,从而介绍了 防治原则及方法(抗呕吐的药物种类及用法),而国外更新后指 南旨在为成人和儿童PONV管理提供基于证据的综合性临床建议, 其中还介绍了PONV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管理策略中的成本效 益比,并且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另外,分娩镇痛中常使用氧化亚氮,也与PONV发生风险相关。对于需行紧急剖宫 产手术的患者,氧化亚氮的使用可与其他围术期PONV危险因素相互作用,不过关 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并不充分。
更新内容解读
2. 提高了儿童PONV/POV危险因素的证据等级 ▪ 在2014版指南中有53项关于儿童PONV的研究,新版指南再次强
国内外指南比较
05 明确止吐药预防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时机; 06 评估PONV管理策略的成本效益比; 07 总结建立PONV的风险分层、降低风险、预防和治疗流程; 08 评估ERPs中PONV的管理策略; 09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国内外指南比较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发布的《术后恶心呕吐专家共识 (2014版)》,国内共识主要介绍了:
更新内容解读
▪ 昂丹司琼是最常用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5-HT3受体拮抗剂,被认 为是PONV治疗的“金标准”药物(证据级别A1)。
▪ 对于儿童,帕洛诺司琼是一种有效的止吐药,不良反应最小,但 尚未确定其最小有效剂量(证据级别A2)。
▪ 多拉司琼是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对PONV有治疗作用 (证据级别A2)。成人可进行预防性给药,麻醉结束前15分钟静 注12.5mg与静注4mg昂丹司琼效果相似。
更新内容解读
▪ 围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减少PONV的发生,该方法在临床也已使 用多年,目前,地塞米松的推荐剂量为4~10mg。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评估 使用地塞米松8mg(0.01mg/kg)或更高剂量,也获得了积极结果(证据级别 A1);
▪ 至于给药时机,研究数据支持早期使用地塞米松预防PONV(即在手术开始 时),而不是在手术结束时才应用;与5-HT3受体拮抗剂相比,地塞米松还有 另外一个优点: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需要量,包括椎管内麻醉。
▪ 此外,更突出了非药物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五花八门的联合用药方案及多模式止吐 药预防措施提出了质疑。
▪ 当然,指南的发布离不开高质量循征医学证据的更新,国内术后恶心呕吐防治指南也已发布 6年之久,与这版国际指南的比较未免有“不可同日而语”之嫌,在此,我们也由衷期待国内指 南的更新迭代。
谢谢观看
▪ 另外,对于2014版指南中儿童发生PONV的简化评分方法(表) 也进行了更新。当评分为0,1,2,3,4时,患儿发生PONV的风 险分别约9%,10%,30%,55%,70%。
更新内容解读
▪ 预测儿童PONV风险的简单方法
更新内容解读
▪ 儿童PONV管理方法
更新内容解读
3. 更新了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干预措施 ▪ 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推荐策略包括: ①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并联合多模式镇痛; ②优先使用区域阻滞; ③优先使用丙泊酚作为主要的麻醉用药; ④避免使用挥发性麻醉剂; ⑤日间手术患者充分补液。 ▪ 近期针对儿童的研究发现,在成年患者中已有充分证据全静脉麻醉(证据级别A1)、开放性
液体治疗(证据级A3)和阿片药物节俭技术(证据级A1)可降低PONV发生率,也可降低儿 童POV/PONV的基础风险。
更新内容解读
4. 更新了预防PONV用药的相关证据 ▪ 推荐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止吐药预防PONV的研究证据支持力
度较大,且多数研究均显示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证据级别 A1)。 ▪ 作为多模式镇痛用药之一,在疼痛产生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对乙酰 氨基酚可减少术后恶心的发生(证据级别A1)。
题,或未更新至最新文献等。在《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三 版)》发布之后,新发表的文献综述多达9,000篇,相关文献产量不断 增加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建立。 ▪ 综上,美国日间手术麻醉学会更新2014版指南,并将最新研究发现囊括 在新版指南内。
国内外指南比较
▪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包括以下内容: 01 确定成人PONV风险和儿童术后呕吐(POV)风险的可靠预测因素; 02 制定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治疗措施; 03 评估个体化止吐药和联合治疗对PONV预防(包括非药物干预)的效果; 04 确定已行或未行预防的患者PONV和出院后恶心呕吐(postdischarge nausea and vomiting,PDNV)的治疗效果;
更新内容解读
▪ 给予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或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 用量和PONV发生(证据级别A1)。
▪ 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的PONV风险与吸入麻醉联合单次剂量的预防 性用药(5-HT3受体拮抗剂和氟哌利多)相当(证据级别A1); 现在有多项系统评价支持使用丙泊酚TIVA作为降低斜视手术患儿 PONV基础风险的有效措施(证据级别A1)。
▪ 有荟萃分析表明,用于PONV的地塞米松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地塞米松还 可改善呼吸参数、减轻疲劳、提高康复质量并降低住院时间。
更新内容解读
▪ 氟哌利多有效预防PONV的剂量为0.625~1.25mg(证据级别A1), 建议在手术结束时给药,以优化术后止吐效果(证据级别A1)。
▪ 阿瑞匹坦是一种半衰期为40小时的NK1-受体拮抗剂,可以口服和 肠道外(福沙匹坦)给药(证据级别A1)。
更新内容解读
6. 对于未接受预防治疗或失败者,更新了止吐药物治疗的相关证据及证 据等级
▪ 未接受预防治疗:昂丹司琼和雷莫司琼等5-HT3受体拮抗剂仍是治疗 PONV的一线药物(证据级别A1)。推荐的紧急止吐方案包括:口服或 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格拉司琼0.1mg和 托烷司琼0.5mg,以及静脉注射异丙嗪6.25mg。
更新内容解读
▪ 外科手术麻醉停止15分钟或刚出现恶心呕吐时,2~16岁儿童可静 注多拉司琼0.35mg/kg,最大不超过12.5mg。多拉司琼也可与苹果 汁等饮品混合用于儿童患者口服,2~16岁儿童患者推荐口服剂量 为1.2mg/kg,最大量不超过100mg。
▪ 在几项关于PONV预防的荟萃分析研究中,帕洛诺司琼0.075 mg 比昂丹司琼4mg和8 mg、格拉司琼1 mg、地塞米松5和8 mg、多 拉司琼12.5 mg、托洛司琼2 mg和拉莫司琼0.3 mg更有效(证据 A1)
作用,麻醉科医生需要结合临床选择合适药物,针对PONV采取 预防性措施时,麻醉科医生还需要对获益与不良反应进行权衡; ▪ 其二,对于医疗机构而言,PONV管理还可能受成本-效益比、药 物易获取性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等因素影响。
内容更新
3、现有PONV管理指南均存在缺点 ▪ 目前的诸多指南局限于特定人群、未能详细阐述所有PONV管理相关问
更新内容解读
5. 更新了非药物预防措施 ▪ 近期发表的一项综述显示,输注晶体液(10~30mL/kg)可降低术后早
期和晚期PONV风险以及需要使用止吐药进行补救治疗的几率(证据级 别A1)。 ▪ 一项系统性综述指出,在持续时间>3小时的手术中,胶体液能更有效 降低PONV风险,而对于时间<3小时的手术,胶体液则无效(证据级 别A1)。 ▪ 咀嚼口香糖或可用于PONV治疗。
小结
▪ 从防治原则来看,国内指南更注重预防,如术前需确定患者发生PONV的风险,通过麻醉方 法选择和禁食水、胃内引流等措施规避部分NV风险,推荐预防PONV的药物主要包括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氟哌利多、氟哌啶醇。
▪ 而国外指南更考虑防治PONV的风险-获益比,在国内指南常规推荐的防治药物外,还介绍了 其他一些高质量证据,如小剂量纳洛酮可以减少PONV发生率等新近研究成果。
调了2014版指南中的相关建议,同时提高了每条建议的证据等级。 ▪ 儿童PONV/POV的危险因素与成人不同,当患儿年龄≥3岁、接受
特定外科手术(即扁桃体切除术或眼科手术)或青春期后女性, 其PONV/POV风险更大(证据级别B1)。
更新内容解读
▪ 其他风险因素见图,Kranke等人通过儿童术后呕吐 (Postoperative Vomiting in Children,POVOC)评分证实了上 述风险因素。
▪ 预防治疗失败:在6小时内给予重复剂量的同类止吐药无效(证据级别 A2)。超过6小时,如果没有其他药物可选,则应再次给予5-HT3受体 拮抗剂或丁酰苯类药物。
相关研究展望
1、新型止吐药物研究 ▪ 新型止吐药氨磺必利、帕洛诺司琼和NK1受体拮抗剂等,以及评
估PONV管理在ERPs中的地位。 2、止吐药效能研究 ▪ 止吐药效能可能受基因多态性及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的影响。
术后恶心呕吐 管理专家共识 (第四版)
内容更新
1、PONV是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 外科手术患者中总体发生率为30%,高风险人群发生率高达80%;
PONV使得患者满意度明显降低,并且明显延长麻醉恢复室 (PACU)停留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内容更新
2、PONV的优化管理比较复杂 ▪ 其一,目前众多止吐药具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副
相关研究展望
4、防治PONV措施研究 ▪ 多模式止吐作为常规预防措施越来越普遍,目前也有一些新的止
吐药组合方案,然而由于缺乏比较,目前尚不清楚“限制性”预防 性止吐药使用与更宽松的多模式止吐药预防的疗效,以及最佳的 多模式预防方案和联合应用止吐药的最佳剂量。 ▪ 对于已发生的PONV的最佳联合治疗,也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未来迫切需要对常见的联合疗法进行直接比较。
更新内容解读
1. PONV麻醉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挥发性麻醉剂、氧化亚氮和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 (证据级别A1)
▪ 既往观点为吸入氧化亚氮可能导致PONV。一项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氧化亚氮导 致的PONV可能与麻醉时间相关。
▪ 麻醉时间低于1小时,预防1例氧化亚氮引发的PONV,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NT) 为128;麻醉时间超过1小时,NNT降至23;麻醉时间超过2小时,NNT降至953。
更新内容解读
▪ 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比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更能减少 PONV发生(证据级别A3)。
▪ 5-HT3受体拮抗剂通常单独使用或与地塞米松4或8mg联合使用, 构成了围术期止吐预防的基础(证据级别A1)。
▪ Grant等人通过荟萃分析研究咪达唑仑对PONV的影响,并对联合 咪达唑仑的用药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发现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 效更好(证据级别A1)。
相关研究展望
3、非药物干预措施研究 ▪ 虽然已证明PC6穴位刺激可降低PONV的风险,但尚不清楚其作为多模
式治疗的一部分时是否有效。此外,还有许多刺激方式,例如针灸、穴 位按压、针刺或经皮电刺激。 ▪ 同样,尽管已证明围术期补液可降低PONV,但胶体液和晶体液如何选 择存在争议,并且最佳输注量和时机尚不清楚。另外,开放性补液策略 也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还需要更多研究评估补液和PONV的风险-获益 比。
01 PONV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02 PONV的危险因素; 03 PONV评分; 04 PONV发生机制; 05 抗呕吐药分类; 06 防治PONV的原则。
国内外指南比较
▪ 不难看出,国内指南旨在从现象到机制厘清PONV,从而介绍了 防治原则及方法(抗呕吐的药物种类及用法),而国外更新后指 南旨在为成人和儿童PONV管理提供基于证据的综合性临床建议, 其中还介绍了PONV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管理策略中的成本效 益比,并且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另外,分娩镇痛中常使用氧化亚氮,也与PONV发生风险相关。对于需行紧急剖宫 产手术的患者,氧化亚氮的使用可与其他围术期PONV危险因素相互作用,不过关 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并不充分。
更新内容解读
2. 提高了儿童PONV/POV危险因素的证据等级 ▪ 在2014版指南中有53项关于儿童PONV的研究,新版指南再次强
国内外指南比较
05 明确止吐药预防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时机; 06 评估PONV管理策略的成本效益比; 07 总结建立PONV的风险分层、降低风险、预防和治疗流程; 08 评估ERPs中PONV的管理策略; 09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国内外指南比较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发布的《术后恶心呕吐专家共识 (2014版)》,国内共识主要介绍了:
更新内容解读
▪ 昂丹司琼是最常用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5-HT3受体拮抗剂,被认 为是PONV治疗的“金标准”药物(证据级别A1)。
▪ 对于儿童,帕洛诺司琼是一种有效的止吐药,不良反应最小,但 尚未确定其最小有效剂量(证据级别A2)。
▪ 多拉司琼是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对PONV有治疗作用 (证据级别A2)。成人可进行预防性给药,麻醉结束前15分钟静 注12.5mg与静注4mg昂丹司琼效果相似。
更新内容解读
▪ 围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减少PONV的发生,该方法在临床也已使 用多年,目前,地塞米松的推荐剂量为4~10mg。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评估 使用地塞米松8mg(0.01mg/kg)或更高剂量,也获得了积极结果(证据级别 A1);
▪ 至于给药时机,研究数据支持早期使用地塞米松预防PONV(即在手术开始 时),而不是在手术结束时才应用;与5-HT3受体拮抗剂相比,地塞米松还有 另外一个优点: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需要量,包括椎管内麻醉。
▪ 此外,更突出了非药物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五花八门的联合用药方案及多模式止吐 药预防措施提出了质疑。
▪ 当然,指南的发布离不开高质量循征医学证据的更新,国内术后恶心呕吐防治指南也已发布 6年之久,与这版国际指南的比较未免有“不可同日而语”之嫌,在此,我们也由衷期待国内指 南的更新迭代。
谢谢观看
▪ 另外,对于2014版指南中儿童发生PONV的简化评分方法(表) 也进行了更新。当评分为0,1,2,3,4时,患儿发生PONV的风 险分别约9%,10%,30%,55%,70%。
更新内容解读
▪ 预测儿童PONV风险的简单方法
更新内容解读
▪ 儿童PONV管理方法
更新内容解读
3. 更新了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干预措施 ▪ 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推荐策略包括: ①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并联合多模式镇痛; ②优先使用区域阻滞; ③优先使用丙泊酚作为主要的麻醉用药; ④避免使用挥发性麻醉剂; ⑤日间手术患者充分补液。 ▪ 近期针对儿童的研究发现,在成年患者中已有充分证据全静脉麻醉(证据级别A1)、开放性
液体治疗(证据级A3)和阿片药物节俭技术(证据级A1)可降低PONV发生率,也可降低儿 童POV/PONV的基础风险。
更新内容解读
4. 更新了预防PONV用药的相关证据 ▪ 推荐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止吐药预防PONV的研究证据支持力
度较大,且多数研究均显示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证据级别 A1)。 ▪ 作为多模式镇痛用药之一,在疼痛产生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对乙酰 氨基酚可减少术后恶心的发生(证据级别A1)。
题,或未更新至最新文献等。在《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三 版)》发布之后,新发表的文献综述多达9,000篇,相关文献产量不断 增加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建立。 ▪ 综上,美国日间手术麻醉学会更新2014版指南,并将最新研究发现囊括 在新版指南内。
国内外指南比较
▪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包括以下内容: 01 确定成人PONV风险和儿童术后呕吐(POV)风险的可靠预测因素; 02 制定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治疗措施; 03 评估个体化止吐药和联合治疗对PONV预防(包括非药物干预)的效果; 04 确定已行或未行预防的患者PONV和出院后恶心呕吐(postdischarge nausea and vomiting,PDNV)的治疗效果;
更新内容解读
▪ 给予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或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 用量和PONV发生(证据级别A1)。
▪ 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的PONV风险与吸入麻醉联合单次剂量的预防 性用药(5-HT3受体拮抗剂和氟哌利多)相当(证据级别A1); 现在有多项系统评价支持使用丙泊酚TIVA作为降低斜视手术患儿 PONV基础风险的有效措施(证据级别A1)。
▪ 有荟萃分析表明,用于PONV的地塞米松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地塞米松还 可改善呼吸参数、减轻疲劳、提高康复质量并降低住院时间。
更新内容解读
▪ 氟哌利多有效预防PONV的剂量为0.625~1.25mg(证据级别A1), 建议在手术结束时给药,以优化术后止吐效果(证据级别A1)。
▪ 阿瑞匹坦是一种半衰期为40小时的NK1-受体拮抗剂,可以口服和 肠道外(福沙匹坦)给药(证据级别A1)。
更新内容解读
6. 对于未接受预防治疗或失败者,更新了止吐药物治疗的相关证据及证 据等级
▪ 未接受预防治疗:昂丹司琼和雷莫司琼等5-HT3受体拮抗剂仍是治疗 PONV的一线药物(证据级别A1)。推荐的紧急止吐方案包括:口服或 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格拉司琼0.1mg和 托烷司琼0.5mg,以及静脉注射异丙嗪6.25mg。
更新内容解读
▪ 外科手术麻醉停止15分钟或刚出现恶心呕吐时,2~16岁儿童可静 注多拉司琼0.35mg/kg,最大不超过12.5mg。多拉司琼也可与苹果 汁等饮品混合用于儿童患者口服,2~16岁儿童患者推荐口服剂量 为1.2mg/kg,最大量不超过100mg。
▪ 在几项关于PONV预防的荟萃分析研究中,帕洛诺司琼0.075 mg 比昂丹司琼4mg和8 mg、格拉司琼1 mg、地塞米松5和8 mg、多 拉司琼12.5 mg、托洛司琼2 mg和拉莫司琼0.3 mg更有效(证据 A1)
作用,麻醉科医生需要结合临床选择合适药物,针对PONV采取 预防性措施时,麻醉科医生还需要对获益与不良反应进行权衡; ▪ 其二,对于医疗机构而言,PONV管理还可能受成本-效益比、药 物易获取性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等因素影响。
内容更新
3、现有PONV管理指南均存在缺点 ▪ 目前的诸多指南局限于特定人群、未能详细阐述所有PONV管理相关问
更新内容解读
5. 更新了非药物预防措施 ▪ 近期发表的一项综述显示,输注晶体液(10~30mL/kg)可降低术后早
期和晚期PONV风险以及需要使用止吐药进行补救治疗的几率(证据级 别A1)。 ▪ 一项系统性综述指出,在持续时间>3小时的手术中,胶体液能更有效 降低PONV风险,而对于时间<3小时的手术,胶体液则无效(证据级 别A1)。 ▪ 咀嚼口香糖或可用于PONV治疗。
小结
▪ 从防治原则来看,国内指南更注重预防,如术前需确定患者发生PONV的风险,通过麻醉方 法选择和禁食水、胃内引流等措施规避部分NV风险,推荐预防PONV的药物主要包括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氟哌利多、氟哌啶醇。
▪ 而国外指南更考虑防治PONV的风险-获益比,在国内指南常规推荐的防治药物外,还介绍了 其他一些高质量证据,如小剂量纳洛酮可以减少PONV发生率等新近研究成果。
调了2014版指南中的相关建议,同时提高了每条建议的证据等级。 ▪ 儿童PONV/POV的危险因素与成人不同,当患儿年龄≥3岁、接受
特定外科手术(即扁桃体切除术或眼科手术)或青春期后女性, 其PONV/POV风险更大(证据级别B1)。
更新内容解读
▪ 其他风险因素见图,Kranke等人通过儿童术后呕吐 (Postoperative Vomiting in Children,POVOC)评分证实了上 述风险因素。
▪ 预防治疗失败:在6小时内给予重复剂量的同类止吐药无效(证据级别 A2)。超过6小时,如果没有其他药物可选,则应再次给予5-HT3受体 拮抗剂或丁酰苯类药物。
相关研究展望
1、新型止吐药物研究 ▪ 新型止吐药氨磺必利、帕洛诺司琼和NK1受体拮抗剂等,以及评
估PONV管理在ERPs中的地位。 2、止吐药效能研究 ▪ 止吐药效能可能受基因多态性及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的影响。
术后恶心呕吐 管理专家共识 (第四版)
内容更新
1、PONV是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 外科手术患者中总体发生率为30%,高风险人群发生率高达80%;
PONV使得患者满意度明显降低,并且明显延长麻醉恢复室 (PACU)停留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内容更新
2、PONV的优化管理比较复杂 ▪ 其一,目前众多止吐药具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副
相关研究展望
4、防治PONV措施研究 ▪ 多模式止吐作为常规预防措施越来越普遍,目前也有一些新的止
吐药组合方案,然而由于缺乏比较,目前尚不清楚“限制性”预防 性止吐药使用与更宽松的多模式止吐药预防的疗效,以及最佳的 多模式预防方案和联合应用止吐药的最佳剂量。 ▪ 对于已发生的PONV的最佳联合治疗,也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未来迫切需要对常见的联合疗法进行直接比较。
更新内容解读
1. PONV麻醉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挥发性麻醉剂、氧化亚氮和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 (证据级别A1)
▪ 既往观点为吸入氧化亚氮可能导致PONV。一项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氧化亚氮导 致的PONV可能与麻醉时间相关。
▪ 麻醉时间低于1小时,预防1例氧化亚氮引发的PONV,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NT) 为128;麻醉时间超过1小时,NNT降至23;麻醉时间超过2小时,NNT降至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