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的“三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三生教育”
所谓的“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其宗旨在于教育青少年树立起“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和聆听生命的呼唤,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文素养的提高,生命教育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从小学生开始开展生命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创设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是防患于未然之道。
语文课堂正是开展“三生教育”的一片得天独厚的沃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
(一)利用教材渗透生命教育
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还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生命生命》中,让学生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这种种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理解生命的价值,生命需要呵护,需要爱惜,需要成长。
动物都珍爱生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糟蹋生命。
年前某高校学生因一点小矛盾残忍杀害了自己的同学,这种惨无人道的人,令人痛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教学中阐述对生命的看法,让学生懂得珍视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教学《燕子专列》《永远的春天》《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
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专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
通过这些课文和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得到教育、感悟和体验,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从而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二、利用教材感悟生命教育
通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黄道婆》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物事迹,感受人性光辉,理解生命的意义。
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品质,边疆建设者们无怨无悔、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黄道婆》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些何尝不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最完美的诠释。
人们只有在相互关爱中,生命才有可能得到发展,也只有在关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三)利用教材深化生存教育
父母给了我们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但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怀念母亲》《母亲的呼唤》等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我们备受关怀,一定程度上讲,我们拥有生命也拥有了责任,我们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珍惜他人的生命。
想到乌鸦尚且懂得“反哺”,何况我们人呢?赶快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可以是一处豪宅,也可以是一片砖瓦;可以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可以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可以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可以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勾;可以是一桌山珍海味,也可以是一颗野果、一朵小花;可以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可以是一双洁净的旧鞋;可以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可以是带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们的生存除了父母的给予,也离不了祖国母亲。
我在课堂中运用语文素材不仅给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也给他们灌输语文课的人文思想,理解语文课中生态美、人性美,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到有关生存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爱护自然。
如《鸟的天堂》《《桂林山水》等课文,教育学生认识绿化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能使人们有一个优美舒适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今后的生存环境,做环境保护的卫士。
让学生了解美丽的山河就是我们的家,良好的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
让学生理解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热情。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0”的突破》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骄傲感。
《舞动的北京》介绍了2008
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和赞扬。
(五)利用教材感知生活教育
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如果你刻意地找寻它,就会发现它在回避你,而当你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事物时,就会发现,幸福就会随着你的阳光心态出现在你的身旁。
近几年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发生,面对考试中的失意,面对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以积极从容的方式去面对。
一定教会我们在面对挫折、失败、喜悦、成功时应该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努力过生活,自足最快乐,因此,我利用语文素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例如,《顶碗少年》中的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震撼每个同学的心;《桃花心木》中种树人的一番话让同学们明白:只有经得起风雨,才能成为坚强的人和有作为的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让同学们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你克服困难,当再次冲破艰
险,经历苦难后,通向成功的路又多了一条。
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进行生动实在的挫折教育。
通过语文的教材的解读让学生知道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生教育教会我们用自己的信仰面对生活,教会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品味生活,教会我们用感恩的心善待生活,教会我们用宽容开辟生活,教会我们用我们的价值度量生活。
生命、生活、生存是我们永远共同的主题,是人们永远的主题,是时代进步的主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一个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向上的生存观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观,是语文教学的又一根本。
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和“三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三生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让“三生教育”之花开出艳丽的花朵。
附件预览
附件(1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