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
第一部份(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
假设生命是树,它将心无旁骛地把根扎向大地深处,不管脚下是一片 A (牢固、坚硬)的岩石,也要qiè()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jí()取生活的源泉。

在丛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固然很美好;而在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bá()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假设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bēi()!要毫不 B (吝惜、珍爱)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

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1)依照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qiè(▲)而不舍②jí(▲)取③bá(▲)涉④自bēi(▲)
(2)从括号内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2)不该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3)▲,江春入旧年。

(王湾《▲》)
(4)▲,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5)▲,于我如浮云。

(6)全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7)▲,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8)遥看是君家,▲。

(《十五参军征》)
3.名著《小王子》阅读。

(4分)
(1)作者借土耳其科学家论证小行星B612的曲折历程,挖苦了什么现象?(2分)

(2)以下有关名著《小王子》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小王子看到一座盛开的玫瑰园时,他超级悲伤。

因为他的玫瑰对他扯谎,说她是宇宙
中一朵并世无双的花。

B.点灯人是小王子遇见的第五个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取得小王子的赞扬。

点灯人是小王子到地球之前,唯一一个被他以为能够做朋友的大人。

C.狐狸是小王子在地球碰到的第一个人物,它告知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想念他的玫瑰;爱确实是责任。

D.小说的表达者是飞行员,他讲了六年前因为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

4.请认真阅读下面关于“校园欺凌”调查的表格,写出你的探讨结果。

(2分)
参与者调查
人员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职校生所占比例%%%%%
成因调查
成因日常摩擦钱财纠纷情感纠葛偏激心理未提及所占比例%%%%%
探讨结果:▲
第二部份 (3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5~6题。

(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如何的气氛?(3分)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分)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7~9题。

(6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那么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
练。

7.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
A. 匠师如.其言
B. 自.不能动
果如.鹤唳云端(《幼时记趣》) 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
C. 人履.其板
D. 故.如此
郑人买履.(《郑人买履》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8.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
A.人皆伏其精练 B.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C.属引凄异(《三峡》) D.思而不学那么殆(《<论语>十二章》) 9.文章着重表现喻皓在建筑方面的精湛技艺,但正面着墨不多,请简要分析文中运用的
写作手法。

(2分)

阅读下面一那么文言短文,完成10~11题。

(6分)
华歆、王朗俱搭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因此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能够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好坏。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

(4分)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宁能够急相弃邪?

11.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2分)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2~14题。

(7分)
船舶“坐电梯”,惊艳全世界
①9月18日,三峡工程最后的“谜底”即将揭晓!据三峡海事局航行通告,三峡升船机将于18日进入试通航时期,这意味着,以后船舶要翻越三峡大坝,能够“坐电梯”了!
②三峡升船机与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同为三峡工程通航建筑物,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
量大、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下游水位转变速度快的特点,是目前
..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

③三峡升船机承船厢可载3000吨船舶,最大爬升吨位达万吨,最大爬升高度113米。

三峡升船机全线总长约5000米,船厢室段塔柱建筑高度146米,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最大提升重量超过万吨,搭船厢长132米、宽23.4米、高10米,可提升3000吨级的船舶过坝。

其提升重量和高度,均为世界之最。

④三峡升船机承载船型的设计定位要紧适应3000吨级大型客轮、旅行车,及部份输送鲜活快速物资货船。

运营后,这种船舶过坝时刻将由此刻通过永久船闸的小时缩短为约40分钟。

投入运行后,三峡升船机将为客轮机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

⑤那么问题来了,船舶怎么“坐电梯”呢?
⑥假设船舶要从大坝下游驶向上游——第一船舶驶入承船厢,关闭承船厢下游闸门,承船厢通过爬升装置上升,直到承船厢内水位与上游水库水位齐平,然后打开承船上游阀门,船舶驶出上游航道。

若是船舶从上游向下游行驶,与其进程相反。

⑦作为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的最后一个建设项目,三峡升船机被誉为三峡工程最后的“谜底”。

在经历了13年缓建和8年续建以后,于今年5月13日别离通过试通航前和消防工程验收,具有投入试运行的条件。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9月17日,有删改)12.请写出第③段要紧运用的说明方式,并简析其说明成效。

(2分)

13.第②段加点的“目前”一词可否去掉,什么缘故?(3分)

14.依照第⑥段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若是船舶从上游向下游行驶”“坐电梯”的进程。

(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18题。

(14分)
榆钱饭香王卫东
(1)春天一到,总会想起“蒸榆钱”。

(2)去年吃过两回,都是在家乡的土菜馆。

菜做得够精致,且是精面粉蒸出的,随上的蘸料也七碟八碗的,却感觉没有早先母亲做得好吃,全然找不到经历中的味儿。

(3)儿时的早春,榆树的钱钱一出,母亲便吩咐两个哥哥挎着篮子去摘。

我年龄小,爬不上树,只好待在树下,拣些散落下来的“零钱”。

偶然哥哥们会掰下树枝扔下来。

我拿
在手里,直接捋进篮子,间或抓一把揉到嘴里。

新出的榆钱,黄绿光鲜,青翠欲滴,一串串一簇簇地缀在枝桠上。

吃起来,柔软中带着丝丝的甘甜,缠绵在舌尖上,沁人心脾。

(4)母亲把采回的榆钱漂洗一下,晾得半干,撒些盐,拌上平常舍不得多吃的白面,上笼蒸一刻钟即好。

出锅的榆钱,细幼滑嫩,佐以三合油(酱油、醋、麻油)调的蒜泥,柔嫩鲜香。

母亲嗜辣,会独自加些辣酱,或在蒸菜时,撒些干辣椒面拌蒸,我是不敢吃的。

(5)作家刘绍棠写有《榆钱饭》一文,记录了从儿时到中年吃“榆钱饭”的事。

平淡的表达中,道出了农村生活的变迁,也影射了社会的进展。

文中所言的榆钱饭,是加玉米面蒸制的。

在我待过的那个海岛,农家的条件那么差多了。

除特例外,大多以山芋粉蒸食。

黑黢黢的窝窝头,拿在手里黏嗒嗒的。

手指捏巴捏巴,会拽得老长,吃进嘴里,难以下咽。

(6)上述的吃法,北方叫蒸榆钱,南方叫榆钱饭,制作方式相同,只是蘸料有别,都是时令美味。

就像程琳在《采榆钱》歌中所唱的:“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

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

那时采回的榆钱,不是看着它玩耍,妈妈要做饭,要我去采它。

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久不忘它……”
(7)榆钱,又名榆荚。

因其扁圆的外形酷似古时串起来的麻钱而得名,又因与“余钱”谐音,颇讨口彩。

虽榆钱多是农人在青黄不接或荒年时的救命粮,可也是富裕人家应时的尝新菜。

固然,其做法精致了许多。

(8)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早春某日,与友去胶东出差。

中午错过了饭时,餐厅多已打烊。

无奈,随意找了家卖小吃的铺子。

店主告知,有包子稀饭可售,随口问了句什么馅的,答曰:“榆钱三鲜馅。

”那时愣了下,有些惊讶,但想来别无选择,吃了再说吧。

胶东的包子,像山东大汉,个个都魁梧得很。

皮薄,馅多,看着就踏实。

一口咬下,鲜香中透着清爽,汁水润润的,饶有风味。

认真端详,有鲜虾仁和鸡蛋皮,还有些嫩黄淡绿的,确实是榆钱了。

这顿偶遇的午饭,我二人啖尽了八只大包、四碗玉米渣子粥。

两天后上火车前,忍不住又光顾了一次,尽兴而归。

(9)久居城市,榆树宝贵一觅。

开了春的农贸市场,也少有榆钱可卖。

偶然碰着,定要买些回家。

清水洗罢,简单地拌入盐、麻油和少量的香醋。

搛(音jiān,用筷子夹)起一撮入口,霎时间,便恍如咬住了整个春天。

15.作者围绕“榆钱饭香”,回忆了与榆钱有关的几件旧事。

请你简要概述。

(3分)
第3节:▲
第4节:▲
第8节:▲
16.请依照句后的要求,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是如何描述榆钱的。

(5分)
①新出的榆钱,黄绿光鲜,青翠欲滴,一串串一簇簇地缀在枝桠上。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3分)

②吃起来,柔软中带着丝丝的甘甜,缠绵在舌尖上,沁人心脾。

(从运用感官描述的角度分析)(2分)

17.作者在第(6)段中引用程琳的《采榆钱》歌有什么作用?(2分)

18.“搛起一撮入口,霎时间,便恍如咬住了整个春天”,联系全文,你如何明白得这句话含义和作用?(4分)

第三部份作文(40分)
19.人一辈子有很多美好的遇见:一名阻碍深远的教师,一件触动心灵的情形,一处流连忘返的风光,一本充满魅力的图书……那一次的遇见深深地印在了你生命的经历中。

请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②文中不要显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③不要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答案
1.(1)锲汲跋卑(2)坚硬吝惜
2.略
3.(1)挖苦了某些人缺乏客观科学的评判态度,对事物的评判带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与狭隘的民族情绪。

(2分)(2)C(2分)
4.校园暴力事件要紧发生在中学生之间(1分),成因以“日常生活摩擦”为主(1分)。

5.杨花和子规。

渲染了悲凉忧伤的气氛。

6.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似乎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人贬谪遭遇的忧愁和无奈,和对友人的关切、想念和同情。

7.D 8.C 9.“无可奈何”那时的人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而俞皓轻易解决这一问题,反衬俞皓技艺精湛;“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匠师按俞皓的话去做了,塔不晃动了,用事实侧面衬托俞皓技艺精湛;“人皆伏其精炼”人们对俞皓的折服侧面衬托俞皓技艺精湛。

(写出1点给1分)
10.(1)幸亏船还宽敞,什么缘故不能够呢?(2)怎么能因为情形危急就丢下他吗?11.我以为是华歆优王朗劣。

理由是:华歆讲信誉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缘故确实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

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事实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局势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誉。

12.要紧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具体准确有力地说明了三峡升船机承船厢的提升重量和高度,均为世界之最。

13.“目前”表示限制,从时刻上加以限制,说明三峡升船机是到迄今为止,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说明随着科技的进展还会生产出比此刻的难度和规模更大的升船机,若是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了,那个词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4.第一船舶驶入承船厢,关闭承船厢上游闸门,承船厢通过降低装置下降,直到承船厢内水位与下游水库水位齐平,然后打开承船厢下游阀门,船舶驶出下游航道。

15.(3分)第3节:哥哥和我摘榆钱。

第4节:母亲蒸榆钱,拌调料。

第8节:我和朋友在胶东吃榆钱馅的包子。

16.①(3分;必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词语选用、表达作用、作者情感等各占1分;大意对即可)
例如1:“一串串一簇簇”连用两个叠词(1分),写榆钱繁多、繁密,表现榆钱的形态之美(1分),流露出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1分)。

例如2:用“缀”这一动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榆钱在枝桠上的生长状态(1分),流露出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1分)。

例如3:用“黄绿光鲜,青翠欲滴”等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钱的黄绿青翠,表现榆钱的色彩之美(1分),流露出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1分)。

②(2分)此句从触觉与味觉的角度(能写出1点即可)描述榆钱,超级有表现力地突出了榆钱的柔软与甘甜,使作者产生“沁人心脾”的愉悦感受(1分)。

17.(2分)歌中表现了童年时采榆钱、吃榆钱的情形(1分),与作者上文所写的捋榆钱、蒸榆钱、吃榆钱等相呼应(1分),表现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的迷恋之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1分,答出一点亦可)。

18.(4分;大意对即可)含义(2分):作者由榆钱饭香,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与烂漫,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作用(2分,内容与结构各1分):在内容上,深化了文章主旨;在结构上,呼应开头(或与题目相呼应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