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单选题北师大版word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星星之火 , 能够燎原
经典练习
1.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贺龙
C.朱德
D.毛泽东
2.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创立于()
A. 1927 年
B. 1928 年
C. 1934 年
D. 1935 年
3.“军叫工农革命,旗帜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断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
民个个同仇。
秋收节气暮云愁,霹雳一声暴乱。
”毛泽东这首词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4.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称为()
A.工农革命军
B.公民革命军
C.工农红军
D.农民革命军
5.与毛泽东带领的队伍成功会师于井冈山的是()
A.朱德、陈毅带领的队伍
B.朱德、邓小平带领的队伍
C.贺龙、叶挺带领的队伍
D.朱德、周恩来带领的队伍
6.中共成立的第一个乡村革命依据地是()
A.中央依据地
B.大别山依据地
C.左右江依据地
D.井冈山依据地
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存亡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遵义会议
D.会宁会师
8.以下对红军长征成功的正确评论是()
①粉碎了公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妄图
②保留了党和红军的鉴于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败为胜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9.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该当出现的是()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源于()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11.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应为()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歼”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抵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抵达陕甘宁革命依据地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③⑤④①
12.井冈山现已成为我国传统的教育基地,以下历史事件与之联系最密切的是()A.打响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皖南事变叶挺被捕
C.毛泽东、朱德两支革命队伍会师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时中央政府成立
1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址是()
A.瑞金
B.延安
C.吴起镇
D.会宁
14.打响了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5.中共创立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遵义会议
拔高练习
1.以下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撤消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C.一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确定了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派的总目标
2.红军长征取获成功的最主要原由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召开
3.毛泽东做出从攻击大城市转向乡村进军的战略决策是在()A.“八七”会议上
B.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
C.南昌起义中
D.向井冈山进军过程中
4.点燃了“工农武装盘据”星星之火的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创立
C.秋收起义
D.中央革命依据地的成立
5.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成立和稳固()
A.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B.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盛行的转折点
C.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开拓了乡村包围城市、武装争夺政权的道路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时红军“远征”的直接原由是()A.稳固扩大革命依据地
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与陕北工农红军会师
D.第五次反“围歼”失败
7.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更喜岷山千里雪,全军事后尽开颜。
”诗中的“全军尽开颜”的时间是()
A. 1933 年 10 月
B.1935 年 1月
C. 1934 年 10 月
D. 1936 年 10 月
8.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毅的队伍是()
A.中国工农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9.某旅行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行”,其设计路线正确的选项是()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
C.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10.对长征的错误评论是()
A.粉碎了公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妄图
B.保留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使中国转败为胜
D.挫败了公民党第五次“围歼”
11.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中获得的突出教训是()
A.一定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派
B.中国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入乡村
C.一定成立革命武装
D.一定赶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2.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乡村,创立人民军队,成立乡村革命依据地揭开了序幕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13.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不包含()
A.周恩来
B.贺龙
C.朱德
D.毛泽东
14.红军第五次反“围歼”失败的主要原由是()
A.仇敌力量强盛
B.红军力量单薄
C.王明“左”倾错误
D.华北危机的影响
15.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仇敌的包围圈是在哪一事件以后()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参照答案
经典练习
1. D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
朱德、贺龙、叶挺等人,答案是D。
2. A
3. D
4. A
5. A
6. D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剖析能力。
四个选项都是革命依据地,据题
意“第一个” ,选 D。
7. C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遵义会议”这个知识点的掌握。
遵义会议拯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拯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存亡攸关的转折点。
8. C
9. D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长征路线的掌握。
红军长征途中没有“会师井冈山”,答案是 D。
10. C 分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以后定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建军节。
11. C
12. C
13. D
14. B
15. A
拔高练习
1. D分析:考察学生对遵义会议内容的掌握。
四个选项中 D 是“八七会议”的决策,答案
是 D。
2.D 分析: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存亡攸关的转折点,是红军长征取获成功的主要原
因。
3.B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和辨析能力。
由城市转向乡村进军的战略
决策是在文家市会议上决定的,而该会议是在秋收起义中召开的,故答案是B。
4. B
5. D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成立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意义的理解。
A 是南昌起义, B 指八七会议, C 指遵义会议。
6.D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红军长征原由的认识。
红军长征的直接原由是第五次反“围歼”失败,被迫推行战略转移,答案是D。
7.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红军长征历程中重要时间的掌握状况,经回想所学知识可
知“全军开颜”的时间应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
8. D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理解、剖析问题的能力。
朱德、陈毅带领的队伍与毛泽东带领的
队伍成功会师于井冈山,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9.D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长征路线的掌握及辨析能力。
经过辨析,只有D项是正确答案。
10.D 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理解、剖析问题的能力。
D项错误,第五次反“围歼”因王明的“左”倾错误而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11. B
12. 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能力,但要联合史实来理解题干中这一结论
性知识点。
13. D
14. C 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理解、剖析问题的能力。
主要原由是内因,选C。
15. B 分析:考察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巧渡金沙江后,红军跳出了几十万仇敌的包
围圈,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