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质控检查评分表(骨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质控检查评分表(骨科)
安徽省中医专科质控工作检查评分表(骨伤科)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七年二月
一、主要内容
对各质控中心专科2016年全年的质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督查时间
2017年2月-3月。

三、督查对象
省专科质控中心各质控单位专科。

四、督查内容评分表
专科督查内容评分表(后附),请督查专家如实填写。

专科督查内容与评分表
医院名称:年月日项目督查内容和要求标准分检查方式和评分标准扣分依据得分一基础条件10
1 发展
环境
(2)
医院专科建设发
展规划
1
专科建设管理组织完善得1分;规划欠
合理得0.5分;无规划不得分。

医院有扶持专科
建设的政策或措

1
政策、措施齐全得1分;政策措施不完
善或不得力得0.5分;无明确的政策、
措施不落实不得分。

2 专科
规模
(2)
床位数 2
床位总数≥30张,得1分;每增加10
张床加0.5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3 支撑
条件
相关科室能够满
足专科发展需要
1
相关科室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
0.5分,设备设施满足需要得0.5分。

(3)按照《中医医院医
疗设备配置标准》
要求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诊疗设备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1 未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
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不得分;满足需要
得0.5分;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得0.3
分;具有适宜性得0.2分。

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1
从购买专科设备、外送专科人员培训等
方面,医院投入经费能够满足科室建设
需要,呈逐年增长的得1分,基本满足
科室需要的的0.5分,不能满足科室需
要的得0分。

4 科室
管理
(3)
医疗质量管理与
持续改进 1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有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及常规等规范性文件并用于诊疗工作中,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和单病
种质量管理与持
续改进
1
根据卫生部、省市相关要求制定并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得力,质量控制好得1分,未开展不得分。

开展优质护理服

1
根据卫计委相关要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未开展优质护理的病区不得分,工作开展效果好得1分。

二医疗技术队伍10
5 学科
带头

(2)
学术地位0.5
正高职称得0.1分;硕士生导师得0.1
分;在任省、市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分
别得0.4、0.3分,副主任委员得0.3、
0.2分,委员得0.2、0.1分,以最高分
临床能力0.5
能够掌握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得0.2
分;具有本专业疑难病种较高的诊治能
力,诊疗效果好得0.2分;本年内,开
展新技术1项以上得0.2分,年度查房
30次以上得0.2分,年平均应邀参加院
内外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5次以教学科研水平 1
年内指导硕士生1名以上得0.3分;主
持国家级课题(继教班)1项得0.2分,
省级课题(继教班)1项得0.1分,市级
课题1项得0.05分;SCI收录临床方向
论著1篇或中华级论著1篇得0.1分;
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以上1项得0.5分,
市科技进步奖1项得0.2分。

科技奖第
二、第三完成人分别按第一完成人70%、
6 学科
骨干
(2)
学术地位0.4
学科骨干担任市级学术团体委员以上职
务每人得0.1分;学科骨干为硕士生导
师,每人得0.1分;累计不超过0.4分。

临床能力0.8 能够掌握代表其专业方向先进水平的技术得0.2分;具有其专业方向疑难病种较高诊治能力,效果好得0.2分;年内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项以上得0.2分;年平均主持科内专科查房每周一次得0.2分;年平均应邀参加院内外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3次以上
得0.2分。

教学科研水平0.8 指导硕士生毕业1名得0.1分;主持市级以上课题1项得0.1分;获得市科技进步奖1项得0.2分;核心期刊以上论著1篇得0.05分。

7 医师
队伍
(2)
年龄结构0.5
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得0.5分。

结构明显不合理的不得分。

学历结构0.5
医师队伍中本科学历以上达100%或研究
生学历人员比例≥30%,得0.2分,其中
博士学位获得者,得0.1分,中医类别
医师占科室执业医师比例≥60%,得0.2
分。

职称结构 1
高级医师总数比例为30%,中级医师约占
40%,各级人员比例可上下浮动10%范围,
符合要求得1分。

8 护理
队伍
(1)
人员数量、年龄结
构、学历结构、职
称结构
1
人员数量满足要求得0.3分;年龄结构
合理得0.3分;学历结构合理得0.2分;
职称结构合理0.2分。

护理专科业务培训及能力0.5
护理规范化培训合格率≥95%得0.5分,
每低1个百分点,扣0.1分;开展业务
培训平均不少于每月1次得0.2分;整
体护理业务能力强得0.3分。

9
人才
培养
(2.
5)人员培养情况 1
有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向明确,
得0.2分;有得力的培养措施得0.2分;
落实到位得0.6分。

进修学习情况0.5
国内外专业进修半年以上,每人次得0.2
分。

短期培训每人次0.05分。

查看证书。

中医继承情况 1 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得0.6
分;学术继承人能提供原始跟师记录、
论文等相关学术继承工作材料,得0.4
分。

三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20
10 总体
水平
(8)
整体实力强,特色
突出
3
开展等级医院一般科室技术标准项目得
1分;专科诊断水平和中医疗效水平较
高,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得1
分,辨证论治不准确,每份扣4分;确
定中医优势病种得1分,确定的优势病
种达不到收治病种前列,每个病种扣0.3
分;确定的病种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明显,
疗效不突出,酌情扣分。

平均年出院人数 1
年总出院人数超过前3年平均数得0.8
分,每增加或减少10%,加或扣0.1分。

平均年门诊人次1 平均年门诊人次超过前3年平均数得0.8分,每增加或减少10%,加或扣0.1分
平均住院日 1 平均住院日≦12日得0.8分,每减少1天加0.1分,不达标不得分。

疑难危重病例比例2
疑难危重比例中医参与率》40%,每低于
5%,扣0.5分。

11 常见
病种
的中
医诊
疗方
案落
实情

(6)
在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印发的诊疗
方案基础上,科室
制定本专科优势
病种和常见病种
中医诊疗方案,并
体现医院本科室
临床实际,突出中
医药诊疗方法的
综合运用,诊疗方
案基本要素齐全。

2
无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不得分;低
于3个病种诊疗方案,每少一个病种,
扣1分;未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
的诊疗方案,每个病种扣0.5分;中医
诊疗方案未反映本专科特色,每个病种
0.5分,反映不充分,酌情扣分;诊疗方
案基本要素(中西医病名、诊断、中医
药综合治疗方法、难点分析、疗效评价
等)不全,每少1个要素,每个病种扣
0.5分。

医师掌握本科诊
疗方案。

2
科室负责人未掌握本科优势病种诊疗方
案,扣2分;其他医师未掌握,每人扣1
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诊疗方案在临床
中得到应用。

1
未执行诊疗方案,每份病历扣1分,部
分执行,每份病历扣0.5分。

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
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中医疗效评价客观、科学。

1
未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每个病种扣2分;未定期评价,每个病种扣1分;分析、总结、评价不到位,每个病种扣0.5分;中医疗效评价不客观,每个病种扣0.5分。

12 开展
专科
诊疗
技术
及特
色疗
法,
研制
和使
用专
科中
药制
剂。

(5
分)
至少有3项专科
技术及特色疗法
操作规范,并在临
床应用。

1.5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每少一项,扣0.5 分;操作规范不具体,每项扣0.5分;未在临床应用,每项扣0.5分。

医师熟练掌握本
专科技术及特色
疗法。

1.5 考核不合格,每人扣0.5分。

临床应用的专科
中药制剂品种≥3
种。

1.2 少于3个品种,每少一种,扣0.4分。

制定专科中药制
剂研究计划并实
施。

0.8 无计划,不得分;未实施,扣0.6分。

13 辐射
能力
进修医师、护士来
源情况
5
年接受外院进修医师、护士(半年以上)
人数每1人得0.1分。

(1)
对口支援情况5 年度帮扶医院(含社区服务中心)数量超过3家得0.3分;帮扶主要内容反映本院相应技术水平得0.2分。

四医疗质量状况17
14 质量
概况
(5)
合理用血 1
综合专科患者人均输血量,患者输血
比例评分。

合理用药2
综合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百分率;住
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抗菌药
物分级管理;药占比;专科用药合理性评分。

查看住院病历20份;门诊处方一月统计表。

病人满意度调查2
满意度大于85%得1分,每下降1%扣0.2分,由医院相关科室提供。

15 单病
种质
量及
费用
(4)
单病种质量 2
各专科自选2个重点病种,根据其质量状况、效益指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打分。

单病种费用 2
根据单病种费用控制措施和效果综合打分。

16 医疗
质量
(8)
诊断符合率0.5
诊断符合率≥95%,得0.5分,不达标不得分。

临床主要诊断、病
理诊断符合率
0.5
大于70%,得5分,每降1%,扣0.1 分,低于65%不得分。

甲级病案率 3
甲级病案率≥95%得30分,每降1%,扣0.2分,有丙级病历不得分。

出院患者随访及
治疗效果评价结果1
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出院患者随访率100%得1分,每降1%,扣0.1分。

建立并实施基础
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
无标准,不得分;无护理质量评价标
准的效果评价,不得分。

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1
大于95%得1分,每下降1%,扣0.1 分。

预防和控制医院
感染相关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1
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得1分。

有1
项缺项或1处不落实扣0.分。

本项将
综合局相关处室检查情况打分。

五科研与教学23
17 学术
影响
(4)
学术刊物任职 2
SCI收录杂志的主编1分、副主编0.8 分,编委0.6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编1分、副主编0.8分,编委0.6分;统计源期刊杂志主编、副主编1分,编委0.8分。

1人担任数职,以最高学术任职登记1次。

累积计分不超过2分。

主办学术会议 2
全国性学术会议2分,省级学术会议1 分,市级学术会议得0.5分,可累积,
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18 科研
项目
(7)
国家级项目 2
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以上得2分,;国
家级项目子课题资助经费≥20万,1项
得2分。

省(部)级、市(局)级项目3
有省(部)级项目每项得2分;有市(局)级项目每项得1分;可累积计分,总分
不超过标准分。

19
临床
方向

科研
成果
(7)
国家级、省(部)
级、市级科技奖励
2
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省(部)级
三等奖以上1项得2分;市一等奖得2 分,二等奖得1.8分,三等奖得1.5分。

第二完成人或第二完成单位以分值的70%计,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2分。

SCI收录、中华医
学系列杂志及统
计源期刊论著
5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1篇得1分;中华医学会系列或统计源或核心期刊杂志论著及专题文章1篇得0.5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3 分。

综述、个案报道、信件等不得分。

20
教学
教育
(4)
本科生教学 1.5
承担临床教学,见习、实习轮转安排合理、到位,得1.5分;未承担者不得分;研究生培养 2.5
培养在职硕士生或带教硕士生1人得1 分。

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21
继续
教育
(3)
国家级、省级继续
教育项目;
3
国家级1项次得3分,省级1项次得2 分;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目得1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22
编写
(1)
参加省级以上正
规教材、继教教材
编写工作,正规出
版的个人专著
1
主编、副主编均1分;参编1万字以上0.2分。

六临床路径工作20
23 开展
路径
工作
在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印发的17个
病种的临床路径
基础上,科室制定
自己的临床路径
和中医诊疗方案,
并体现在本科室
临床实际中。

5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17个临床路径基础上,科室制定了自己的临床路径表单和中医诊疗方案,每制定一个病种得0.5分;有实施再得0.5分;
24
参与
安徽
省临
径协
作组
工作
担任临床路径协
作组牵头单位
2 每担任一个病种的牵头单位,得2分;参与安徽省临床
路径协作组工作
3
每参与一个病种协作组工作,得1分,可累计,达标准分为止。

25
路径
数量

质量
进入路径的病例
数量
5
进入路径的病例数量,达到同期出院病人数的20%以上,得5分;每下降1%,得分0.2分;
进入路径的病例
质量
5
抽查一个月的路径病历,合格一份得0.5 分,不合格不得分;病例数不够也不得分。

附:
评价:依据各项质量控制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当扣分超过该项分值时,以扣完该项分值为止。

考核评分≥90分为优秀等级,≥80分为合格等级,<80分为不合格等级。

评为不合格等级的予三个月限期整改,复评仍不合格上报至卫计委并全省通报批评,再次限期整改,六个月后再次复评,如果仍不合格则建议当地卫计委停止其医院专科医疗执业范围。

另外,年度内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评价为不合格等级,应限期整改。

(1)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科室超范围收治患者发生医疗事故;
(3)发生专科院内感染爆发事件引起严重后果;
(4)未获得技术准入擅自开展新技术项目引起不良后果;
(5)其他:如出现丙级病历或检查发现存在其他严重问题情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