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
学研究论文
一、引言
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使用和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

语用学特别强调“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并且得到什么结果”。

近年来,学者分别就哲学、认知、心理等视角对语用学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

但这些理论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长期将“围绕课本”作为基本准则。

通常教者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引领学生理解、分析句子的结构,重视语法规则的传授等方面,就句论句,就词论词。

不太重视交际中的语境环境,造成了语言使用中的各种失误。

因此,笔者认为充分运用认知语用学的知识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认知语用学是对交际过程中参与者大脑意识的研究,交际是由交际主动方(actor)和交际被对方(partner)共同构成的一种社会活动。

目前研究的热点是语用推理的认知能力和利用默认知识的认知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认知科学所提到的“知识”通常不是指某些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而是指抽象的知识体系。

认知语用学的基础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

二、关联理论及其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互明过程。

将交际看作一种认知活动。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示都使人对话语本身产生不同的理解。

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默契配合,主要是因为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

阅读虽然不是直接的交际活动,但也是一种交际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书面交际活动。

因此,要认知就要找关联,要找关联就要思辨、推理,从而对阅读的语篇产生正确的理解。

下面我们探讨如何产生必要的关联。

通过共有的认知环境,对话语依据事实的理解和推理推断出语用的暗含就能达成关联,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

1.认知环境
交际是在发话者和听话者共处的认知环境中进行的。

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认知能力具有共性,所以人类具有趋同的认知假设,具有趋同的推理能力。

语境不是事先就存在的,而是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的,所以认知语境是动态的。

认知语境具有社会心理性,是人对世界的经验和人的心理定式的一种平衡。

那么语境对阅读意义的获得具有极强的揭示作用。

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分析、联想、归纳、综合,判断出对语境的相关理解,尤其重视对文化语境的输入。

因为文化语境包括社会、政治、历史、宗教、经济、科技及社会生活、思维习惯等诸多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构架,能为学生做到相关知识的引领。

在理解英语文本时,通常会涉及这些文化背景。

如果教者能够在授课前做好相关的`铺垫和简介,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平台,为学生提供特定文本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写作风格、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写作对象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查找相关资料,做好课下的功夫。

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语篇的层次结构、思想主题等,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

而且这种做法还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彻底改变学习者的阅读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激活学生头脑已储存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所用,帮助他们对文本有综合性的把握和认识,尽早获得最佳关联。

2.话语理解从事实抽象开始
话语理解是受话人在一定交际过程中利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发话人的话语进行解码的过程,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在认知世界时,用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形成“概念”,作为共同认知的基础。

这里的“概念”是组成话语的宏观结构,它是整个事物的高度浓缩,因此把它称为事实抽象。

话语理解一定来源于抽象的事实。

话语理解一定是基于话语双方从事实抽象基础上,对信息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对比出话语的焦点。

焦点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信息的重点,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心。

这种对比可以是与上下文的某个成分的对比或与语境及说话人心目中的某个对象。

关注度的缩小,对比度的增加,说话交际双方更好地理解了彼此要表达的内容,也就准确地理解了说话内容。

另外把握住指示语能更好地进行话语理解。

指示语是多样的。

例1:“Fetch my book,but you bring your book.”
这种指示语、代词的使用,指向性明确,话语双方通过对指示语的理解,形成了对交际内容的正确理解,交际实现。

如果话语理解远离了事实抽象,违反了话语交际所必须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交际就会失败,就会造成误解,引起歧义。

如果有意违约的话语行为,那么一定是要表达特殊的意义或体现出强烈的情感。

例2:I’m lovin’it.
这句话中,love这个词没有进行时这个时态。

但这句话却用在了麦当劳的企业文化用语中,它的目的就是表达特殊的情感态度。

期许享受到麦当劳快餐的
人对其最大的喜爱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渠道、多种媒介、多种视角,使学生获得事实抽象。

例如一些纪实的视频,某方面的书籍,大数据的列举等,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或直观认知,加深阅读篇章的认知和具体话语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口头交际及书面语中话语的正确应用。

3.语用推理
语用推理涉及推理主体的认知能力。

语用推理实质上是一种填补语义表征和语境空白的“搭桥”过程。

这种搭桥过程正是通过以上认知实现的。

语用推理是通过逻辑推导式实现的。

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先学会这些推导式呢?当然不是。

相反这些推导式体现了语言推理的模拟。

逻辑能力是语言推理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也体现了知识系统。

这些认知活动无论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都要根据预知先设有关的抽象知识系统及相关的同感知、同范畴、同逻辑的知识系统进行认知加工。

这样的加工能力就是认知能力。

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把阅读当成编码、解码的过程。

阅读理解实际上就是推理,是读者运用自身的知识体系、逻辑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教学者要让学生利用常规关系,即事物间经常性、习惯性建立起来的关系;利用非单调逻辑中最重要的一种推理――缺省推理,它是以默认和常识为基础的推理。

积极分析阅读语篇,提高语用推理能力。

要从作者提供的文字信息中寻找相关联的信息,主要是对隐含的意义进行语用推理,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三、结语
语言的使用涉及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和背景知识三个语用范畴。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这些,使学生在掌握词汇和语法后能够较迅速地理解阅读材料深层或引申含义,领会作者的真正意图。

正确运用语用学的知识理解语篇的交际功能。

�W习一门语言其实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的过程。

以上就在认知语用学视角下,就将关联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从中可以看出认知语用学在篇章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语用学的知识及其对阅读理解的指导作用远不止这些。

如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对于会话含意的产生非常重要。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在教授阅读技巧的同时,在增强学生语用意识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文.语用原则与阅读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4).
[2]何自然.推理和关联――认知语用学原理撮要[J].外语教学,1997(4).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