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重庆市高三适应性月考(五)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重庆市⾼三适应性⽉考(五)⽂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重庆市⾼三适应性⽉考(五)⽂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选择题
1. 下图为东汗顾恺之《⼥史箴图》模本(局部),作品描绘⼥范事迹,注重⼈物神态的表现,⽤笔细劲连绵。
以下对其解读准确的是,该件品
A. 集教化与审美于⼀⾝________
B. 体现了注重意境的艺术追求
C. 描绘了当时市井⽣活________
D. 蕴含理学对妇⼥的道德要求
2.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都以⽂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字,如“权知州事”,以表⽰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易”。
这反映当时
A. 藩镇割据势⼒进⼀步发展________
B. 中央加强对地⽅的控制
C. 西北边患的威胁已经解除________
D. 专制皇权达到历史新⾼
3.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
当时朝廷对此不但认可,还均给予⽀持。
明清政府此举有利于
A. 控制民间宗教信仰________
B. 分化⽡解江南反清势⼒
C.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________
A. 涉及领域有限________
B. 均以服务于农业⽣产为⽬的
C. 注重理论探索________
D. 受益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持
5. 1876年,李鸿章与⽇本驻华公使森有礼辩论,他认为⽇本⼈以西装换掉古⽼民族服
装是不敬祖先。
森有礼却说:“如果我们的祖先还活着,他们⽆疑会做我们全部做过的事……⼤约⼀千年前,他们改穿中国服,因为他们发现中国服⽐⾃⼰原来的穿着要好。
”
这次辩论
A. 展现了⽇本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认可________
B. 说明两国对传统服装认识没有差异
C. 反映了李鸿章⽀持变⾰的积极⼼态________
D. 反映了两国改⾰者不同的变⾰取向
6. ⽑泽东曾⾼度评价抗战的某⼀事:“这是在中国⾰命史上开辟了⼀个新纪元。
这将给予中国⾰命以⼴⼤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本帝国主义主义发⽣决定的作⽤。
”这⾥
的“某⼀事件”是指
A. 平型关⼤捷________
B. 国共第⼆次合作的实现
C. 台⼉庄战役________
D. 刘邓⼤军挺进⼤别⼭区
7. “对列宁⽽⾔,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只是⼀次暂时的退却,‘后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类似的“退却”在新中国初期表现为
A. 全⾏业公私合营________
B. 限制和利⽤民族⼯商业
C. 过渡时期总路线________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8. “坚定地同亚、⾮、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站在⼀起,坚决⽀持他们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争;⽀持欧洲、⽇本等国家反对超级⼤国控制、成胁的⽃争。
”此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以来哪段时期的外交策略
A. 50年代初期________
B. 5O年代中期________
C. 70年代中期________
D. 90
年代中期
9. 古罗马皇帝查⼠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写道:“关于⼈的法律主要区分如下:⼀切⼈不是⾃由⼈,就是奴⾪”,这表明
C. 罗马法有追求⾃由的精神________
D. 万民法赋予奴⾪法律地位
10. 19世纪中期,肺结核、⽀⽓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成为英国⼈的常见疾病和导致伦敦⼈⼝死亡的⾸要因素。
这在当时产⽣的主要影响是
A. 使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________
B. 促使政府加快推进环境⽴法
C. 减缓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________
D. 促进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11. 1944年10⽉。
美苏两国领导⼈为划分巴尔⼲平岛的势⼒范围举⾏了会晤。
下图是
会晤期间丘吉尔写给斯⼤林的字条,据此到断
A. 美苏构建“冷战”新格局________
B. 该地区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
C. 英国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________
D. 战时同盟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12. 据统计,1996-2005年信息技术产品世界出⼝额年均增长率8.5%,2005年达到14500亿美元,占世界商品出⼝总额的14.5%,超过农产品和服装所占⽐重之和。
这表明
90年代以来
A. 传统经济结构⽡解________
B. 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C. 知识经济持续增长________
D. 贸易壁垒逐渐被消除
⼆、连线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史上有考古史料为证的本末观萌芽出现在战国。
孟柯将商⼈称之为“贱丈夫”,在理论上正式将农业⽣产放到⾸位。
⽽韩⾮则把⼿⼯业与商业称为“末作”,使重
本抑末的观点变得更加鲜明。
秦朝允许私⼈经营冶铁煮盐等重要⾏业。
但到西汉初年,汉
⾼祖规定“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官史”,商⼈的地位受到打压。
到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冶
铁煮盐业收归国官营,私⼈经营的⼤⼿⼯业从此趋于衰落,其他⾏业也因沉重的赋税受到
极⼤抑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官办⼿⼯业为政府军备需求提供供给。
到了
唐宋时期,产⽣维护劳动者⾃⾝利益的⼿⼯业组织——⾏会。
宋代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壮⼤,渐渐被政府控制。
到了明后期,在江南的发达的⼿⼯业作坊产⽣了资本主义萌芽,并
——整理⾃王⼤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较研究》
材料⼆古希腊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业。
对如何公正、合理分配社会利益成为古希腊
先哲们主要的政治伦理思想,“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产⽣。
古希腊的⽴法者通过法律保
障国内的贸易活动,甚⾄还⿎励贫困的公民从事⼿⼯业。
当时的作家⾊诺芬认为农业繁荣,其他⼀切技艺才会兴旺。
他虽然把⼿⼯业和商业称为“粗俗的技艺”,但是他却强调分⼯
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业对社会其他的权极作⽤,认为其不仅能满⾜⼈们的⽇常需要,⽽且在农业衰败时还能为⼈们提供更多的⽣计,可谓是重“本”的同时也不忘“末”的发展。
到了中世纪时期,西⽅的⼿⼯业、商⽴和海外贸易已经⼗分发达。
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随着⼿⼯业的发展,商⼈的地位也越加重要,资本主义萌芽
得以在西⽅的⼟地上继续发展下去。
——杨镇毓《中西本末观中⼿⼯业地位差异的⽐较分析》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较中西⽅“重农抑商”思想的不同之处。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防御⼯程,是中国古代⽂明的象征。
长城修筑的历
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戏诸侯”就源于此。
秦灭六国后,为防御北边强⼤的匈奴,秦始皇连接和修络战国长城,始有“万⾥长城”之称。
明朝建⽴后,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程。
它⽓势宏⼤,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
⼯程。
——摘编⾃中学历史教材
.
解读材料,围绕“长城”提炼出⼀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改⾰回眸】
材料《宋史·⾷货上志》中记载,(宋)熙宁年间以前,各种劳役⼈“常苦逆送”。
⾃
王安⽯新法以来,官吏对此们的使⽤改为以花钱雇佣为主。
这样以来,不仅⽅便了劳役⼈,⽽且官府的⼯作也不⾄于因为懈怠⽽受到耽误。
……王安⽯的免役法,按照个⼈家产的多少,要求出不同的钱数雇⼈冲役,甚⾄下⾄单丁、⼥户。
”本⽆役者,亦⼀概输钱,谓之
助役钱。
”马端临曾指出:“然役法之⾏,坊郭,酒税之⼈尽归助役,故⼠⼤夫豪右不能
⽆怨,⽽实则农民之利。
”王安⽯认为:“举天下之役,⼈⼈⽤募,释天下之农归于亩。
……数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民均矣。
”苏轼则指出“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今以彼易此,民未必乐
——摘编⾃《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免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免役法实施的历史影响。
16. (15 分 )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条…… 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彼此同意放弃它们对
于因为战争⽽担负的费⽤以及因为战争损失⽽要求赔偿的权利……
第⼆条德国放弃其对俄国主张⽬前为⽌由于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权以及德国及各邦的权利
适⽤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律和措施⽽可能产⽣的要求,以及可能由于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或它的代表⼈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权所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三条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和领事关系应予⽴即恢复。
双⽅对于接纳领事的条件应以专门协定予以规定。
第四条双⽅政府并同意,⼀⽅居住在另⼀⽅领⼟内的国民的法律地位和相互贸易和经济
关系⼀般规则的建⽴,应按最惠国原则予以实现。
……
第五条两国政府在应付两国经济需要⽅⾯,应以彼此亲善的精神进⾏合作。
……
-- 摘⾃《拉巴洛条约》 (1922 年 4 ⽉ 17 ⽇ )
(1) 根据材料,概括条约的主要内容。
(6 分 )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签订该条约的原因。
(9 分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物评说】
材料《洗冤集录》的作者宋慈(1186~1249年),进⼠出⾝,曾4次担任南宋省⼀故的
司法官:提刑。
在他⼆⼗多年司法审判实践中,他特别重视检验⼯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62岁任湖南提刑期间,即宋理宋淳祐七年(1247年),⼴泛搜集了历代有关司
法检验的著作,认真吸收总结了民间的实践经验,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多年实
际⼯作的⼼得体会,综合整理,编纂成《洗冤集录》⼀书,刊⾏于湖南任所。
后世司法检
验官吏、幕僚莫不以它作为案头必备之书,检验⼫伤、认定案情,论罪科刑均以它为指南,成为我国司法检验的权威著作,⽽⼴泛持久地影响了将近七百年。
欧洲却到16世纪才开
始有法医的论著。
宋慈的《洗冤集录》不仅⽐他们要早三百多年成书.⽽且内容也较为丰富,在病理.解剖、药理、伤科,⾻科、检验等⽅⾯已有⽐较突出的成就。
——摘⾃《洗冤录今译·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慈在法医⽅⾯取得重⼤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慈(洗冤集录)的历史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