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离子价态、pH和稳定剂对二氧化钒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钒离子价态、pH和稳定剂对二氧化钒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李尧
【摘要】采用沉淀-胶溶法室温制备得到VO2溶胶,通过Zeta电位系统分钒离子稳定性、pH值、稳定剂等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5时VO2溶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VO2溶胶形成和陈化过程中,VO2+逐渐被离去O2-2的基团氧化成高价离子.使用稳定剂P(MEMA)-N2H4(np(MEMA) /nvO2
=0.11,nN2H4/nH2O2=1∶1),可以抑制钒离子被氧化且得到稳定溶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判VO2溶胶稳定性的标准.%A simple precipitation-peptiz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to prepare VO2 sol under room temperature.The effect of stability of vanadium ions,pH,and stabilizers on the stability of sol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y Zeta potentia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2 sol was stable at pH =5.During formation and aging process of VO2 sol,O2-2 groups gradually left and oxidized the vanadium ions from +4 to high-valence state.When the stabilizer P(MEMA)-N2H4 (np(MEMA / nVO2 =0.11,nN2H4 / nH2O2 =1 ∶ 1) was used,it is possib le to restrain the oxidization of vanadium ions and obtain a stable sol.Based on above results,the judgment standards of the stability of VO2 were proposed.【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
【年(卷),期】2017(000)004
【总页数】5页(P4-8)
【关键词】二氧化钒溶胶;稳定性;pH;Zeta电位
【作者】李尧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81
VO2是一种典型的智能相变材料,在接近室温(~68℃)时可以发生半导体-金属态转变。

在相变的同时,几十fs量级内电阻率变化幅度高达4~5个数量级,红外光透过率由常温的高透过、低反射状态转变为高温的低透过、高反射状态。

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VO2薄膜材料在智能窗、光电开关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制备VO2薄膜的方法有很多种[2,3],其中溶胶-凝胶法因产物纯度高,设备需求低,成本低等优点而备受青睐[4]。

采用溶胶-凝胶法,首先要制备溶胶。

因此,溶胶的稳定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VO2薄膜的质量。

目前,氧化钒溶胶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5价氧化钒溶胶且多以有机体系为主[5,6]。

到目前为止,据我们所知,没有关于水体系VO2溶胶的稳定性报道。

因此,本文基于本课题组已报道的对水体系溶胶形成机理研究,分析了体系的pH 值、钒离子稳定性、稳定剂等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提高溶胶稳定性的方法,确立了评判VO2溶胶稳定性的标准。

1.1 样品的制备
本文所用化学药品购置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股份公司,分析纯,未进一步处理直接使用,去离子水使用前煮沸除氧。

参照本课题组已报道的VO2溶胶制备方法[7]。

1.1.1 不同pH的VO2溶胶制备将550mLVOSO4水溶液(0.2mol·L-1)与
NH3·H2O通过共沉淀反应(pH≈7)制备VO(OH)2沉淀,将所得VO(OH)
2沉淀多次离心、洗涤,分散于550mL去离子水中。

搅拌混合均匀后,将分散液均分为9份,每份为50mL。

室温下,向上述9份分散液中滴加H2O2(5mL 30%H2O2稀释至100mL)至pH值为3.5形成VO2溶胶。

之后,通过滴加盐酸或氨水将上述9份溶胶依次调节 pH 值为 2.9,3.5,4,5,6,7,8,9,10。

1.1.2 不同稳定剂的VO2溶胶制备按照上述方法,制备 VO2溶胶(0.2mol·L-1)。

其中,依次向 11 份分散液,每份50mL分散液中添加0.1g稳定剂(聚乙
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羟乙基纤维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乙二醇、曲拉通
X-100、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丙二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草酸、水合肼(V N2H4=0.05mL)约占溶胶体系 0.2(wt)%。

之后,将溶胶调节到pH
值为5。

1.1.3 不同稳定剂用量的VO2溶胶按照上述方法,制备 VO2溶胶(0.1mo·L-1)。

其中,向分散液中分别加入 n P(MEMA)/n VO2=0.11,0.22,0.55,1.1 的聚合物P(MEMA)(0.1,0.2,0.5,1g),记作 P-1,P-2,P-3,P-4,以及聚合物 P(MEMA)(0.1,0.2,0.5,1g)-N2H4(0.1mL),记作 P-5,P-6,P-7,P-8。

并将P-1~P-8溶胶体系调节至pH值为5。

1.1.4 VO2的制备将所制得VO2溶胶真空60℃干燥12h,550℃热处理3h,得
到VO2晶体。

1.2 表征手段
日本玛坷科学仪器公司M21X型高温X射线衍射仪进行XRD衍射分析。

马尔文Nano ZS90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zeta电位测试。

使用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
司NDJ-8S型数字式黏度计进行黏度测试。

2.1 影响VO2溶胶稳定性因素
水相VO2溶胶本身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可能的形成机理见图1[7]。

溶胶钒离子稳定性、pH值、稳定剂都会影响溶胶稳定性。

2.1.1 钒离子稳定性的影响在水相VO2溶胶中,V4+易被氧化。

而氧化剂来源于
空气中O2和引发剂H2O2分解生成的O2。

惰性气氛或密闭条件下保存,空气中O2的影响可以忽略。

溶胶制备过程中,引发剂H2O2用量为2.45mmol,理论上产生1.225mmol O2。

随着多聚体形成,O22-基团逐渐脱离胶团。

而φ
(H2O2/H2O)=1.776 V 和φ (O2/H2O)=1.229 V 均大于φ
(VO2+/VO2+)=1.0 V,这表明 O22-基团是 V4+离子被氧化的主要原因。

2.1.2 pH的影响pH与VO2溶胶的稳定性有直接关系,它影响着胶团粒子的
Zeta电位。

Zeta电位是对颗粒之间相互排斥或吸引力强度的度量,可以对溶胶稳定性进行评价。

Zeta电位(正或负)越高,体系越稳定。

因此,通过对不同pH
值下VO2溶胶Zeta电位测试,可以评价VO2溶胶的稳定性,见图2。

由图2a可见,滴加NH3·H2O使胶体和电解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增强相反电荷离子的吸附,表面相反电荷离子的积聚屏蔽了表面电荷,降低了Zeta电位。

随时间延长,pH值为2.9~4时VO2+逐渐被离去的基团氧化,破坏原溶胶结构,出
现聚沉。

pH值为5~7时,溶胶粒子间的斥力势能来自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
紧密层是带正电荷的VO2胶粒,外部吸附的溶剂分子和带负电的氢氧根构成扩散层。

溶胶粒子不停做布朗运动,当粒子相互靠近时因带相同的负电而相互排斥。

但随着pH值升高,扩散层中的氢氧根逐渐进入紧密层并中和内部的正电荷,使斥力势能降低,溶胶稳定性降低[8]。

pH值为8~10时,VO2溶胶粒子转变为无机盐。

将沉淀VO(OH)2和不同pH值下溶胶陈化一周后550℃热处理晶化,XRD结
果表明,其物相组成为V3O7、V6O13和VO2混合物,如图2b、2c。

这说明
pH值能影响溶胶的结构组成,酸性时胶团容易发生聚沉现象,接近中性时胶体相对稳定,而碱性时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pH值为5时,VO2溶胶具有相对良好的
稳定性,如图2d。

2.1.3 稳定剂的影响基于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同时考虑到有机物退火过程中易分解,
选择添加有机体系稳定剂增强溶胶稳定性。

对于所选择的稳定剂,依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其作用机制如下:(1)高分子聚合物(P(MEMA),PEG,PVP,CMC,trition X-100)通过 N,O 吸附在同一
个分散相VO2胶粒表面上,或许多分子线团环绕在VO2胶粒周围形成水化外壳
起到了稳定性作用。

(2)离子型化合物(CTMAB,SDBS)电离出正负粒子,通过影响溶胶粒子扩散层厚度调节溶胶稳定性。

(3)小分子有机化合物(oxalic acid,malonic acid,ethylene glycol)通过O原子吸附在VO2胶粒表面,增
加粒子间的斥力势能,阻止因布朗运动使粒子碰撞而发生粘结。

如图3,Zeta电
位表明P(MEMA)对VO2溶胶的稳定作用最佳。

通过对比添加不同稳定剂VO2溶胶陈化一周前后的照片,发现大部分VO2溶胶
均出现了被氧化或聚沉现象,见图4。

其中,添加CTMAB,P(MEMA)和PEG的溶胶只出现了被氧化现象,无聚沉,表明这3种稳定剂的空间结构有利于VO2溶胶稳定。

而添加N2H4的溶胶出现绿色沉淀,这表明N2H4可以消除H2O2的氧化影响[7]。

2.1.4 稳定剂用量的影响溶胶粘度变化表明,当VO2溶胶中只添加 P(MEMA)时,粘度随着 n P(MEMA)/n VO2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P(MEMA)与
VO2溶胶间存在多种作用:(1)配位作用,P(MEMA)中的-OCH3和-COOH 基团和钒离子形成六元环稳定结构。

(2)氢键作用,-OCH3和-COOH与胶粒中的-OH、V=O形成氢键作用。

其中,P-2粘度比P-1,P-3和P-4低,可能是由
于P-2中P(MEMA)浓度比例适合一条长碳链上官能团同时吸附多个VO2胶粒引起了聚沉。

当VO2溶胶中添加P(MEMA)-N2H4时,N2H4快速消耗从胶
团中脱离的O22-基团,加快VO(OH)2n-(n n=1-3)间的脱水聚合形成多聚
体过程。

但当P(MEMA)过量时,过量的-COOH基团与N2H4中和形成盐,
会使粘度降低,如图5a、5b。

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添加P(MEMA)以及P(MEMA)-N2H4的溶胶比原VO2溶胶(-4.60mV)稳定性均有提高,其中P-4和P-5的稳定性最好,如图5c。

当P-1~P-8陈化一周后,P-1~P-3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和聚沉现象,这说明当
P(MEMA)的 n P(MEMA)/n VO2小于1时,VO2溶胶不稳定。

而P-5的Zeta电位减小,可能是陈化中P-5形成的多聚体颗粒变大导致的,见图5d。

增加P(MEMA)的添加量,虽然提高了VO2溶胶的稳定性,但过量的碳链结构严重
影响VO2的晶化,如图6a。

样品P-5所有衍射峰型尖锐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VO2(M)特征衍射峰(JCPDS No.82-0661)相吻合(图6b)。

综合上述粘度、Zeta电位以及XRD结果,表明样品P-5为较理想的稳定剂配比。

2.3 溶胶稳定性评价标准
结合溶胶稳定理论及已报道溶胶稳定性问题[9,10],提出评判VO2溶胶稳定性的
标准:(1)具备胶体特性;(2)胶体自身不分层、无聚沉等现象;(3)胶体中钒离子价态稳定。

本文以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VO2溶胶,通过Zeta电位和XRD系统地分析了钒
离子稳定性、pH值、稳定剂等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pH值为5时VO2溶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稳定剂P(MEMA)-N2H4(n P(MEMA)/n VO2=0.11,n
N2H4/n H2O2=1∶1)可以有效抑制+4价钒离子被氧化,提高VO2溶胶稳定性。

此外,根据溶胶稳定理论及VO2溶胶的独特性,提出了VO2溶胶稳定性评判的
标准:(1)胶体具备丁达尔效应;(2)胶体自身不分层、无聚沉等现象;(3)胶体中钒离子价态稳定。

此外,VO2溶胶稳定性研究为探索制备高质量的钒氧化
物薄膜提供了可靠地参考依据。

【相关文献】
[1] Cavalleri,A.,et al.,Fem tosecond structuraldynamics in VO2 during an ultrafastsolid-solid phase transition[J].PhysicalReview Letters,2001,87(23).
[2] Guinneton,F.,et al.,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nanocrystalline powderand thin film of vanadium dioxide VO2:electricaland infrared properties[ J].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2001,62(7):1229-1238.
[3] Binions,R.,et al.,Hybrid aerosol assisted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CVDofgold-dopedvanadium dioxide[J].ChemicalVaporDeposition,2008,14(1-2):33-39.
[4] Hanlon,T.J.,J.A.Coath,and M.A.Richardson,Molybdenum-doped vanadium dioxide coatings on glassproduced by the aqueous sol-gelmethod [J].Thin Solid Films,2003,436(2):269-272.
[5] Mendialdua,J.,R.Casanova,and Y.Barbaux,XPS studies of V2O5,V6O13,VO2 and V2O3[J]..J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1995,71(3):249-61. [6] Li,Y.,et al.,A novel inorganic precipitation-peptization method for VO2 sol and VO2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sm[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16,462:42-47.
[7] Zukoski,M.C.C.,Gold Sol Formation Mechanisms:Role of Colloidal Stability
[J].Journal of Colloid&Interface Science,1994,165(1):97-109.
[8] Warren H.J.Hogarth,S.S.M.,Andrew K.Whittaker,Jo?o C.Diniz da Costa,John Drennan,G.Q.(Max) Lu,Proton conduction mechanism and the stability of sol-gel titanium phosphates[J].Solid State Ionics,2007.177(39-40):p.3389-3394.
[9] Li,Y.H.X.W.J.K.L.,Rapid Form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BaTiO3 and Its Highly Stable Sol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 ic Society,2014,97(11):3434-34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