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福田区民生净福利暨社会发展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度福田区民生净福利暨社会发展监测报告
2007年福田区认真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把改善社会民生福利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以改善民生作为考核执政绩效的指挥棒,强力推进社会管理“三大体系”和民生净福利“三大平台”建设,全区环境更美好、居民生活更宽裕、社会发展更和谐。

一、民生净福利指标落实良好,社会全面发展
2007年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中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等五个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比例、财政性教科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职工培训人均学时数等9个指标均比上年水平有所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零就业家庭户数、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量等9个指标与上年持平;社会捐赠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财政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等3个指标有所下降。

经初步测算,福田区民生净福利指数102.2,稳步上升。

但由于我区民生净福利总体水平处于较高平台,增长压力较大。

表1 2007年福田区民生净福利指标落实情况表
质量安全监测超标率、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主要饮用水质达标率、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劳务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率等7个指标考核时均采用全市水平数据,目前全市数据未公布,该指标为2006年数据,计算总指数时,均视为与上年持平。

1、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区(包括户籍和非户籍家庭,下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0.96元,增长9.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其中居民总收入仍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70%,同时证券牛市带动居民财产性收入攀升,占居民总收入4%,增幅高达145.1%。

年人均消费
性支出19492.20元,上升4.4%,继续呈现收支两旺的态势。

2、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通过有力的措施治理安全隐患,防事故保安全,火灾事故死亡人数首次为零。

2007年全区共发生交通、火灾、生产安全等各类安全事故共318宗,直接经济损失197.12万元,下降38.0%;交通事故死亡率为万分之0.54,死亡65人,下降20.7%。

采取专项整治严肃查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条例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等措施,主要农副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药品购进和销售渠道、药品分类的管理和监测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紧急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逐步健全,有效提升了市民安全用药系数。

辖区空气质量优于上年,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空气中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浓度较上年明显下降,空气优良率上升0.8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源监管收到实效。

特别是我市从2007年开始先后强制执行国III车用油和
机动车排放国III标准,使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主要地表水质有所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水质保持良好。

河水的治理工程开始见效,主要河流水质尚达不到V类水质标准,但达标率提高4.4个百分点。

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各类功能区中,居民区上升0.5个分贝,混合区和交通干线分别下降2.0和3.1分贝。

由于环境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以及噪声达标区的创建与复查,控制了声环境质量的恶化。

福田凤塘河口红树林修复示范区项目稳步推进。

3、劳动就业、困难救助和社会保障三大平台运转顺利
大力建设三大平台,突出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

全年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731个,共促进4108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比上年增加0.44%;就业登记失业率全年维持在2.08%,下降0.02个百分点;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241人,下降22.3%。

每个街道全面建立1个以上的再就业基地,有效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问题。

社会保障各项业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各项保险业务全部纳入电子监控系统,其中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综合医疗险、住院医疗险和劳务工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

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564个,涉及人数87854人。

至年底,福田社保分局已征收基金21亿元,占全年工作任务的120%,单位参保数12268个,增加682个。

正常参保各险种人数均比上年增加(详见下表)。

表2 福田区社会保险参保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全年为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和财物金约160万元,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款180多万元,捐物20多万件,为3129户次困难家庭提供46万元的廉价物资。

成立“爱心超市”, 700多户受惠。

开展“关爱行动”组织辖区企业为低保家庭捐赠,让300多户低保户享受到13项专项帮扶政策,基本解决生活问题。

4、民生投入继续加大,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全区社会公共事业投入327779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80.8%,增加6.5个百分点,其中投入民生净福利领域219872万元,增加2731万元,增长1.3%。

财政性教科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34.46%、财政性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1.1%,分别增加4.6和0.9个百分点。

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信息化体系不断完善,红岭中学喜获首届区长质量奖。

辖区共有中小学校88所,幼儿园126所,新增5所。

2007年秋季,红岭中学、福田中学等学校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增加2700个学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位紧张的问题。

初中毕业生的整体升学率达到95%以上,全区共有教职工13975人,在校学生148397人。

社区教育不断深入。

“科普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学习型城区建设、文化特色品牌创建卓有成效:一是社区论坛品牌,定期在社区举行主题论坛;二是福田英语节品牌,充分利用8个街道的8个英语广场,组织开展好各种英语学习教育活动;三是读书月品牌,精心设计各种主题读书活动,通过书香机关、书香社区、书香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提升辖区人文氛围;四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分院、社区学校三级学习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辖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61家。

医院门诊诊疗人次963.7万人次,增长1.9%;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133.3元,下降7.9%。

2007年福田区新建并启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家,有效缓解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我区共建成88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实现
“一社区一中心”,完成73万人次的公共卫生服务和143万人次的基本诊疗服务,占全区诊疗服务总量的52%,社康中心平均费用较全区平均门诊费用低44%,为合理引导群众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年投入1.4亿元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白沙岭文化馆分馆竣工,新落成5个社区图书馆,基本建成福田文化网,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各类文化活动700余场次,成功举办全国群星奖舞蹈复赛、“鹏城金秋”社区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文化活动,《邻里谣》等一大批文化精品获得全国大奖,推动了福田文艺创作的繁荣。

各项体育事业发展良好。

辖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共举办914场次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参与人数近4万人次。

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取得第七届市运会奖牌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成功承办“2007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暨全国竞走锦标赛”,辖区运动员获得金牌。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黄木岗网球中心投入使用,景田网球中心和莲花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进入尾声,为街道、社区安装一批室内外健身器材,积极推动福田和南园两个街道创建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辖区累计建成240条健身路径、480张乒乓球台和969片场地。

5、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在高水平上保持稳定,减少政策外怀孕、阻止政策外生育和加大查处政策外生育工作力度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大幅提高。

2007年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达到90.2%,增加10.4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上级考核指标。

6、城中村环境持续改观,中心城区整体形象提升
渔农村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岗厦河园片区改造积极推进。

城中村上沙、沙嘴、水围、沙尾村、石厦村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完工,城中村物业租赁
经营转型试点完成。

2007年底出租屋管理面积达1850万平方米,增长6%。

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

全年投入2.7亿元用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穿衣戴帽”等工程顺利完成。

城市园林绿化总面积4744.1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970公顷,增长1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9%,上升0.2个百分点。

2007年推出5个以簕杜鹃为主题的精品社区公园,总面积21500平方米,建设生态风景林361公顷。

全区共有23家单位和小区评为“园林式、花园式”达标单位,使我区的居住生活质量有新的提升。

7、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好转,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升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巩固完善网格化防控体系,推进社会治安电子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两抢”、“两盗”案件大幅下降,八类暴力性案件发案率全市最低,全年累计立刑事案件12156宗,下降9.7%,刑侦能力不断提高,命案破案率居全市第一。

大力整治、处罚违规娱乐场所、出租屋业主,打击黄赌毒犯罪活动,全年累计查处52369宗,上升20.5%,治安基础环境大为改善,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充分发挥普法在社会生活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扩大普法的覆盖面,建立普法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年共办结各类公证总数39488件,增长47%;对1941宗案件提供了法律援助,其中,刑事类法援1395宗,增长90%;民事类法援537宗,增长95%;行政类法援9宗,增长89%。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收入差距大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城镇职工工资统计结果显示,在岗居民服务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5984元/人,与金融行业的114475元/人相比,比值为1:7.2,高于上年同期;二是不同职位的职工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公司高管的收入比公司职工平均工资高出几十
倍,税收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三是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

贫富收入差距的加大,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为此建议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臵换,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工资增长长效机制,从工资决定的方式、最低工资、工资支付、工资的宏观调控、工资法律责任等方面规范分配行为,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建立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同时加大力度调节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建立健全的福利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尽可能缩小收入差距。

2、物价涨幅较大
全年物价涨幅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达到4.1%,创11年来的新高,比全省3.7%高0.4个百分点。

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明显,特别是肉类等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大,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物价的过快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经济生活状况的乐观预期, 2007年第四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99.33%,比上年同期下降8.53个百分点。

建议政府要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进行物价补贴,以保障其生活质量。

3、边缘困难群体亟需关注
目前,月人均收入低于361元的家庭已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福田区现有低保户可享受13项专项帮扶政策,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但是目前福田区家庭月人均低收入低于542元的边缘困难群体呈增多趋势。

这部分群众家庭收入水平低,且不能享受低保户的优惠救助政策。

房价、物价的上升,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这些边缘困难群体生活更加困难。

建议政府加大力度对他们采取一定的扶助政策。

4、廉租房供不应求
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小,只有最低收入家庭才能申请廉租房或货币补贴,
让一些边缘低收入群体不能得到保障;廉租房的房源普遍紧缺,不能满足低收入家庭需求。

建议加大廉租房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让大部分低收入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都能享受。

进一步加大廉租房开发建设力度,增加实物投入,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5、企业欠薪问题较为突出
2007年因欠薪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共75宗,涉及金额1454万元,近八成的劳资纠纷涉及欠薪问题。

欠薪案件逐年增长,影响突出、情节恶劣、处理困难。

现行的立法对恶意欠薪者的处罚力度不够。

现有的劳动执法力量不足、手段匮乏、收效甚微,联动执法力度不够。

建议完善地方立法,增加恶意欠薪者的法律责任,修订劳动法规,完善欠薪保障制度,完善劳动监察的行政处理方式,明确劳动监察与仲裁的衔接问题。

6、劳务工退保现象不容忽视
每年年底均有大批劳务工在返乡前到社保部门退保返乡,原因主要是社保转移的门槛限制。

建议企业单位要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并在职位上给员工提供更多上升的空间,同时劳动保障部门应该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转移机制。

在政策方面适当倾斜,保障他们的权益,让他们有归属感。

7、社会治安仍面临严峻考验
恶性案件明显下降,但街区抢劫、利用高科技手段行骗行窃事件增多。

由于福田区处于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给治安带来巨大压力。

尤其是园岭、华新、莲花等老住宅区电子防控设施薄弱,资金紧缺,保安人员配备不齐,电子监控技防力量薄弱,无法实现“围合式”管理,治安隐患突出,入室盗窃案件有回潮现象。

建议进一步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治安防控,尤其是要加强对老住宅小区电子防控系统的建设力度,对可疑的外来人员,注意信息收集,加以监控。

重点推进电子防控工程建设,对全区原有的人防、物防、技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升级,特别是提高旧物业小区的技防水平,着力抓好全区电子围墙网配套建设应用。

8、辖区人口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福田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但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公民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影响福田中心城区的整体形象,阻碍福田赶超世界先进城区的步伐。

建议积极推动学习型、礼仪型社区建设;大力弘扬社区内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建设有福田特色的公民规范和辖区公民诚信体系,强化辖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家园感。

撰稿:张伟辉、蔡燕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