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X线_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_聂建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df24088dad02de80d5d84049.png)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发表时间:2020-05-12T03:08:08.001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3期作者:石小剑[导读] 目的: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到本院进行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为这100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X线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将三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出三种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断检出率。
石小剑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到本院进行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为这100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X线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将三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出三种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断检出率。
结果:X线诊断检出率为58%、CT诊断检出率为84%、MRI诊断检出率为97%,三种诊断方法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检出率最高,与X线和CT诊断方法相比,MRI的检出率最高,能够通过影像学分析清晰的发现患者的关节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MRI诊断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到本院进行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最小者23岁,年龄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为(56.2±3.8)岁,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2.6±1.3)年。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b36fd98ec3a87c24028c45c.png)
治 的早 期强直 性脊柱炎 骶髂关 节病 变患 者作为研究 对象 。纳入 标准 : ( 1 ) 临床症状及病理检查符合 强直. 1 生 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 断标准的患者 ‘ ; ( 2 ) 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的患者 ; ( 3 ) 年龄 超 过l 8 周岁 的成年患者。排除标准 : f I ) 排除有椎 间盘 突出 、脊 柱 滑膜症及骨 l 生 关节炎等脊柱疾病患者 ; ( 2 ) 排 除合并其他骶前关节 疾病的患者 ; ( 3 ) 排除有精神疾 病无 法配合检查 的患者 。按随机数 字表 法分 为三组 。x线 组 中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 龄 2 6 ~ 7 2 岁,
强 直性 脊柱 炎是 临床 常见 的疾 病之 一 ,好 发 于青年 人群 ,
1 . 2 . 2 C T检查
选择 德 国西 门子提 供的 6 4 排C T机进行 C T扫
其发 病原 因受到环境 、遗传 等方 面的影 响 J 。一般强 直性脊 柱 炎患 者容易 出现骶髂关 节病变 ,致 残率 较高 ,严重 影响患 者生 活质 量 ] 。早 期诊 断 强直性 脊 柱炎 对治 疗具 有 明显促 进作 用 , 但该 疾病 缺乏临 床特异性 ,容 易出现误 诊 、漏诊 。冈此本 文 采用 临床上 常见的三种 检查方式 对笔者 所在 医院早 期强直 性脊 柱炎 骶髂 关节 病变 患者进 行 检查 ,观察 X线 、C T及 MR I 对 早
程 立平 ①
【 摘要 】 目的:研究早 期强直 性脊柱 炎骶髂关 节病变 患者采 用 x线 、c T 及 M R I 扫描 诊断 的临床价 值。方法 :临床纳入 9 O 例 笔者所 在医 院 2 0 1 3 年9 月一 2 0 1 6 年 9月收治 的早期 强直性脊 柱炎骶髂关 节病变患 者作为研 究对象 ,按 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三组 ,各 3 O 例 ,分别采用 x线 、c T 及 M R I 检查 。观察三种 扫描方式对 早期强直性 脊柱炎骶髂 关节病 变的诊断作 用。结果 :在关 节面骨质 囊变及关 节面侵蚀方 面 ,M R I 检I 叶 J 率明 高 于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李建华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李建华](https://img.taocdn.com/s3/m/22a589dac281e53a5902ffb9.png)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李建华摘要:目的就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以下简称为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比较。
方法选取90例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至本院就诊的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给予所有患者X线、CT及MRI这三种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与分级情况。
结果MRI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诊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的比较上,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在0级AS检出率的比较上,MRI明显高于X线和CT;在I级、II级AS检出率的比较上,CT和MRI均高于X线诊断,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时,X线、CT和MRI三种检查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MRI在诊断软组织病变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分级上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关键词: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Objective: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X-ray,CT and MRI in diagnosing sacroiliac joint lesions in early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Methods: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AS sacroiliac joint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and all the three imaging examinations including X-ray,CT and MRI were performed. The imaging performance and gradingof three kinds of examination methods in all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MRI diagnosis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erosion and cystic mass detection ra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and C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swelling in articular cartilage to compare the detection rate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in the 0 AS positive rate comparison MRI,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and CT;in the I and II class AS to compare the detection rate,CT and MRI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diagnosi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sacroiliac joint disease,X ray,CT and MRI have three advantages,but MRI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in diagnosing soft tissue lesion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Key words:X-ray;CT;MRI;early ankylosing spondylitis;sacroiliac joint lesion;diagnostic value作为风湿病的一种,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表现是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性病变,好发群体是年轻人。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比观察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比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236eea01ed9ad51f01df2c2.png)
1.2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
针对本组入选患者均依次实施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其具体检查操作方法如下:
(1)X线影像学检查,选择锐柯DRX Ascend作为检查过程中应用的设备,具体拍摄获取患者腰椎部位和骨盆部位的正位片,以及腰椎部位的侧位片。
(2)CT影像学检查,选择美国GE Prospeed 16排CT机作为检查过程中应用的设备,要指导患者在接受检查过程中选取和保持仰卧体位,扫描患者的完整骶髂关节组织,将层厚参数设置为2.50mm,将层距参数设置为2.50nm。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的效果差异。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将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选做研究对象,为其依次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指标。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在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指标为61.54%(32/52);在实施CT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指标为78.85%(41/52);在实施MRI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为96.15%(50/52)。结论:对于临床中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而言,MRI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运用,能支持患者获取准确有效的检查诊断结果,值得临床关注。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0a23c1576c66137ee06196e.png)
对比分析X线、C T和M R 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李超李文举刘前进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永城4766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C丁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胝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0 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胝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一天内接受X线、C丁以及MRI 检查,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病症检出率和病症分级检出率,评价其应用价值。
结果:X线检出率为63. 00%,最低,C丁检 出率为81. 00%,MRI检出率为98. 00%,最高,各组数据差异显著(P<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分级 诊断上,MRI在0级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 05),C丁和MRI在I级、II级 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X线、C丁和MRI均能够对早期强直 性脊柱炎胝髂关节病变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而MRI的病症检出率及病症检出率最高,值得信赖。
【关键词】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胝髂关节病变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 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属于风湿病的范畴,多发于年轻群体,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引起患者重要组织器 官(比如肺、眼、骨骼等)发生病变,危害极大[1]。
该病症起 病隐匿,不容易发现,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此次试验旨在研究X线、C T和MRI在早期强 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1. 1基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为(35. 16±2. 37)岁。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f3f6b39910ef12d2bf9e780.png)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9例,均先后经由X线、CT及MRI进行检查,并分析比较三种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
结果:0级、I级、II级病变经MRI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I级、II级病变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X线、CT及MRI在III级、IV级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软骨肿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骨质囊变阳性检出率稍高于CT检查(P>0.05),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显著低于CT(P<0.05),但MRI、CT在软骨肿胀、骨质囊变、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
结论:X线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供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影像学依据,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但关节病变阳性检查率均低于MRI、CT,而MRI更擅长软骨方面诊断,CT则擅长于骨质病变判断,临床上需根据临床需求选择的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其病变主要波及骶髂关节、脊椎附着点,病变早期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故漏诊、误诊风险较高,而且由于该病症致残风险较高,因此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准确率非常重要。
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检查手段[1-2]。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9例,均先后经由X线、CT及MRI进行检查,并分析比较三种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9例,男40例,女9例。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8acd7a702768e9950e73870.png)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摘要目的对比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57例AS患者分别进行X线、CT和MRI 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X线检测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分别为59.65%、24.56%、0;CT检测分别为71.93%、57.89%、7.02%;MRI分别为82.46%、73.68%、12.28%。
CT与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在0~Ⅱ级早期病变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Ⅳ级早期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X线、CT和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MRI检出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AS是现代临床中的常见病,该病早期主要影响患者的骶髂关节,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使脊柱发生不可逆性骨性强直,严重时甚至导致终身残疾。
现阶段临床中针对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手段主要以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测方法为主,其中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且优势明显。
本文将以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7例AS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对其进行MRI、X线平片及CT检查,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以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7例AS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6.31±4.90)岁;症状首发时间2个月~8年,平均症状首发时间(4.76±1.75)年;人白细胞抗原(HLA-B27)检测阳性47例,阴性1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Van Der(纽约)关于AS的诊断标准[1];②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③类风湿因子和抗链“O”均呈阴性;④自愿参与本组研究。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3b1638dc850ad02de8041d2.png)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摘要】目的:本文就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过程中X线、CT以及MRI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给予其X线、CT以及MRI检查,就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采用MRI检验时其关节面侵蚀与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X线与CT(P<0.05)。
此外,MRI诊断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以及0级强直性脊柱炎演出了也要明显高于X线与CT(P<0.05),而CT以及MRI对Ⅰ级和Ⅱ级强直性脊柱炎检查率也要高于X线(P<0.05)。
结论:在进行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时,运用X 线、CT以及MRI均能够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又以MRI的诊断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关键词】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220-02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就X线、CT以及MRI的诊断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35例,年龄为16~53岁,平均年龄(34.2±2.4)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髓痛以及髓关节活动障碍等,经过活动之后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环节。
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与X线、CT以及MRI检查,其中X检查过程中取患者腰椎以及骨盘正位片;CT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并运用CT来对患者的髓骼关节进行扫描;MRI检查则运用MRI扫描机来对患者的髓骼关节进行斜冠状位扫描。
X线、CT与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探析
![X线、CT与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8c630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8.png)
89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炎,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多见于青年男性群体,轻者主要表现为脊柱变形,严重者可导致脊柱残疾[1]。
实现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强直性脊柱炎致残率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应用有效的检查手段。
现对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讨X 线、CT 与MRI 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希望能够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临床症状表现为脊柱、骶髂关节僵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
排除精神疾病、恶性肿瘤、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者。
男48例,女22例,男性:女性24:11;年龄22~58岁,平均(43.27±3.26)岁;体重48~75千克,平均(62.25±5.28)千克;病程1~10年,平均(4.22±0.41)年。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X 线、CT、MRI 检查。
(1)X 线检查。
使用飞利浦X 线机进行检查,选择骨盆正位、腰椎正侧位。
(2)CT 检查。
使用西门子SOMATOM128排CT 机,层厚2厘米,层距2厘米,电流375毫安,电压120千伏,矩阵512×512。
患者取仰卧体位,连续性扫描骶髂关节情况[2]。
(3)MRI 检查。
使用西门子3.0T 扫描仪进行检查,对骶髂关节横轴位、斜冠状位进行扫描,选择T1W1序列、T2W2序列。
T1W1序列的参数设置:TE 为22毫秒,TR 为700毫秒,层厚4毫米,矩阵384×300;T2W2序列的参数设置:TE 为39毫秒,层厚4毫米,矩阵384×321,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用量为0.1毫摩尔/千克。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21.0软件。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比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9db9a79bed5b9f3f80f1c3f.png)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30 期2019 Vol.6 No.30151X 线、CT 和MRI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比贾国楠(山西省朔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西 朔州 036000)【摘要】目的 研究X 线、CT 和MRI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 线、CT 和MRI 检查诊断。
结果 X 线、CT 、MRI 对关节软骨肿胀和关节间隙变窄的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MRI 对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和CT 的检出率,P <0.05。
结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接受X 线、CT 和MRI 检查,均具有一定的检出率,MRI 对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检出率 更高。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 线;CT ;MRI【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0.151.01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1]。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患者会出现腰背疼痛、臀部疼痛、久坐疼痛等症状,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2]。
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主要研究X 线、CT 和MRI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4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有患者均接受X 线、CT 和MRI 检查诊断。
在所有者中,患者的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 56岁,平均年龄为(36.79±3.27)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53f291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d.png)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Sep31(18)并孤立单核细胞与血小板促进活性氧产生。
因此HCY水平升高可经过氧化应激使得血管内皮出现损伤,造成微循环出现障碍,使得组织缺氧,加快妊娠期糖尿病血管病变[9]。
增高的HCY可加剧血管内皮损伤,使得这类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增加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
而BMI也是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重点,在随着体质量不断上升,出现2型糖尿病的几率自然不断增加,因此孕期需要合理补充营养,避免营养过多摄入,出现慢性疾病;在出现后也需要积极进行干预,及时进行科学营养干预,确保母婴安全[10]。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可采取血清HCY 检测诊断,有利于这类患者及时开展干预措施,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1]刘俊秀,程琰,贺木兰,等.妊娠13~17周孕妇血清内脂素、趋化素、铁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9):601-605.[2]肖枝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同型半胱氨酸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8):1611-1612.[3]李玲.葛根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生化指标及胎儿相关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5):1134-1138.[4]李妮娜,龚懂文,曾利,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hcy联合Tei指数检测对胎儿心功能的预测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11):1531-1534.[5]耿慧,丁霄雁,段彼得等.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4):796-799.[6]王翠晓,李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6(1):103-106.[7]王榀华,王烈宏.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7):1400-1402.[8]程立子,王冬娥,叶贵诚,等.同型半胱氨酸及C677T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6):736-737.[9]王晓迪.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2):2580-2581.[10]龙海燕,黄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清CRP、IL-6、TNF-α、HCY及血脂代谢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4):730-731.收稿日期:2020-05-31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发觉,而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骶髂关节病变,继而引发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而为尽早明确疾病发生、发展及病变类型,术前可采用影像学诊断技术进行检查,如X线、CT和MRI等[1]。
探究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
![探究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70885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7.png)
191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是强直性脊柱炎(AS),典型症状为:脊柱附着点炎性反应、骶髂关节病变,据不完全统计[1],本病在青年男性群体内发病率较高,具有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及致残率高等特点,早期有全身乏力、厌食、贫血以及低热等表现,病情较轻者可引起脊柱畸形,病情加重者引起残疾,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探寻经济、有效及可行的诊治疗法,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谢雷[2]学者认为,临床诊断本病以影像学检查为主,涉及方法有X 线、CT 及MRI 检查,前两者因误诊率较高,延误最佳的治愈疾病时机,未得到患者的认可、满意,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分析早期AS 患者行MRI、CT、X 线检查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60例早期AS 患者,男女比例是34:26,年龄32~58岁,平均是(46.39±5.18)岁;病程1~6个月,平均是(3.48±1.15)个月。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①纳入标准:均有髋关节活动受限、脊柱活动障碍及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病理检查确诊为“AS”者[3];年龄≥18岁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意识清晰;临床资料完整。
②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腰间盘突出症者;既往有骨性关节炎病史;伴有其他骶前关节疾病者;视听功能障碍者;认知、精神障碍;中途转院治疗。
1.2 方法①X 线检查:所用仪器DRGE 飞天6000 X 线机对患者重点拍摄三种平片,即:骨盆正位、双侧骶髂关节斜位45度。
②CT 检查:所用仪器是:GE16排螺旋CT 扫描机,按照髂嵴上缘、耻骨联合下缘的顺序扫描,对骶髂关节层面行扫描操作时,调整层厚5mm,矩阵512×512,电流375mA,电压120kV,保持螺距1.0,,对病灶区域的骨窗、软组织窗成像图密切观察,对骨质是否破坏、是否存有肿物等情况综合判断。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fa3a189998fcc22bcd10de1.png)
38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7月 第2卷第13期B 组的CT 值高于C 组的CT 值,统计学有意义(P <0.05);见表。
3 讨论近年来,320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随着剂量的减少,在实施320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过程中CT 明显降低,同时,通过对检测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发现,0.6ml/kg 的图像最佳,因此,对比剂的最佳剂量为0.6ml/kg。
综上所述,320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剂的最佳剂量为0.6ml/kg,推注的最佳浓度控制为350mgI/ml。
【参考文献】[1]郭靖,张娜,李硕峰.320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剂剂量优化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8):974-977.[2]方玉荣,申云霞,娄明武,等.320排CT 低碘浓度联合低管电压在冠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2017,18(1):74-78.[3]祝红线,李相生,冯瑞,等.低辐射剂量扫描联合低剂量造影剂在320排容积CT 冠脉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9):66-70.表 三组不同位置CT 值和图像情况(x -±s,Hu)项目LMCA LAD-p LCX-p RCA-p RCA-d A 组(n=30)349.61±37.84*#316.84±40.85*#297.25±39.25*#332.02±37.12*#328.21±38.02*#C 组(n=36)383.65±46.25*353.54±44.65*330.66±46.38*376.88±46.43*376.03±44.25*B 组(n=34)401.22±53.96375.26±53.69351.86±53.58398.28±51.93396.22±46.39注:与C 组比较,*P <0.05;与B 组相比,#P <0.05。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0af9e8453610661ed9f4ea.png)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摘要】目的:研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 线、CT和MRI检查诊断,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对疾病的检出率。
结果:经过检查诊断后,MRI检查诊断方法对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等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和CT检查的检出率,P<0.05。
结论:X线、CT和MRI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检查诊断结果,其中MRI检查对疾病的检出率最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此病主要产生于青年人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1]。
强直性脊柱炎是发生于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此病的产生于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此病能够导致患者的关节、心脏、眼部、耳部、肺部、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2]。
由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很难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需要加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和诊断[3],本文主要研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58例,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和MRI检查诊断。
在所有入选的患者中,有3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最小年龄为18岁,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39±4.28)岁。
1.2方法X线检查方法:在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仪器设为自动式曝光,并将管电压设为80Kv,选择患者的耻骨上方设为X线中心,拍片时,选择患者的骶髂关节正斜位进行拍片。
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
![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d1762c3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8.png)
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AS)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ridylitis,AS)诊断应用MRI、CT、X线的价值。
方法:选择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为41例,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全部患者均进行MRI检查、CT检查、X线检查,对比不同检查对AS的检出率。
分析AS患者MRI、CT、X线影像学表现。
结果:MRI、CT、X线在AS临床诊断中应用均有一定价值,相比之下MRI对AS检出率最高,明显高于CT、X线,差异显著(P<0.05)。
CT、X线AS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MRI、CT、X线诊断AS临床效果好,MRI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X线,是更加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
【关键词】早期强直性脊柱炎;MRI检查;CT检查;X线检查;检出率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ridylitis,A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发于青年男性,典型症状表现为骶髂关节、脊柱附着点炎症,并可能对脊柱、髋关节形成累及[1]。
在现有医疗条件下AS无法治愈,可以通过使用消炎镇痛药物进行疼痛、红肿症状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对AS准确鉴别诊断有助于及时开展治疗,尽快缓解疾病症状[2]。
MRI、CT、X线在诊断AS中均有广泛应用,各有优势与不足,需要根据病情、患者要求和诊疗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保证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对MRI、CT、X线对AS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41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进行MRI、CT、X线检查。
男性患者30例,女性11例,患者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49岁、24岁,年龄均值(37.45±1.15)岁,病程1-3年,平均(2.05±0.15)年。
1.2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MRI、CT、X线检查。
其中(1)MRI检查:使用西门子MAGNETOM Skyra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骶髂关节斜冠状位进行横断位扫描,同时进行短时反复恢复序列扫描。
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b17b7f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d.png)
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王保奇【期刊名称】《中国数字医学》【年(卷),期】2017(12)3【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value of X-ray,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sacroiliac joint lesion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88 patient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eceived and diagnosed by Ya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haanxi were selected. Results of X-ray, CT and MRI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relevant comparison was made image according to imaging findings and grading of examination results. Result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X-ray was 70.45%, the detection rate of CT was 90.91%,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I was 100.00%.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articular surface erosion, narrowing of articular surface and swelling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X-ray differed a lot from the other two methods of examination; in terms of cystic change of bones on the articular surface, three kinds of examination method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ison of two; in terms of widening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and osteosclerosis under the articular surface, three examination methods had no difference. The abov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atients with earlyankylosing spondylitis were examined by grading. It was found that in patients of Level 0 MRI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other two kinds of methods. In patients of LevelⅠ, three examination methods had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of two. In patients of LevelⅡ, X-ray differed a lot from the other two methods. The abov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or Level Ⅲ and Level Ⅳ patien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ree examination methods was the same,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Conclusion: In terms of diagnosis and imaging signs, MRI has the absolute advantage, followed by CT; in terms of grading examination, for Level 0, Ⅰ and Ⅱ patients MRI works best, followed by CT, and X-ray is the least sensitive. If you want to monitor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MRI is preferred.%目的:研究分析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并确诊的8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的影像表现和分级情况做出相关对比.结果:经研究发现,X线的检出率为70.45%、CT的检出率为90.91%、MRI的检出率为1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变窄、关节软骨肿胀方面,X线与其它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大差异;在关节面骨质囊变方面,三种检查方法两两对比均有较大差异;关节面变宽、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方面三种检查方法均无差异.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分级检查,发现0级患者中MRI对比其他两种检查方法有显著差异,Ⅰ级中三种检查手段两两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Ⅱ级中X 线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大差异,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患者三种检查手段检出率相同,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诊断方面和影像学征象方面,MRI具有绝对优势,CT次之;在分级检查方面,0、Ⅰ、Ⅱ级MRI效果最好,CT次之,X线最不敏感.如需监视病情发展情况,首选MRI.【总页数】3页(P30-31,96)【作者】王保奇【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716000,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大街72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681.5【相关文献】1.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J], 郭诗梦2.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J], 张文全3.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J], 张文全;4.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J], 姜斌5.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J], 姜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作用与x、MRI的对比研究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作用与x、MRI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86eb9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9.png)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作用与x、MRI的对比研究李翔宇
【期刊名称】《青春期健康》
【年(卷),期】2014(0)S1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X线、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作用。
方法:将8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三组,A组行CT检查,B组行X线检查,C组行MEI检查。
结果:A、B、C三组病变关节发生率分别为78.57%、35.71%、96.30%,A组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分别为28.57%、25.00%、46.43%、0%、0%,B组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分别为53.57%、7.14%、39.29%、0%、0%,C组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分别为3.70%、44.44%、51.85%、0%、0%。
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CT、X 线、MRI各有优缺点,其中CT、MRI诊断敏感性较高,诊断作用较为明显。
【总页数】2页(P95-96)
【作者】李翔宇
【作者单位】长子县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3
【相关文献】
1.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
2.CT与X 线、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
3.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病变95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4.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95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5.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检出率影响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07646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a.png)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李振玉;彭保成;刘斌;牛永超【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01【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CT、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人50例,分别进行MRI、CT、X线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MRI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94.0%显著高于 X 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2,P<0.01),CT检查诊断准确率92.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7,P1<0.01);CT 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3=0.70);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囊性变或侵蚀、骨质硬化、毛刺感、欠光滑等影像特征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 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RI, CT and X-ray in diagno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 sacral iliac joint disease in early stage.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 sacral ili-ac joint disease in early st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June 2015 were given MRI, CT and X-ray ex-aminatio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hree examination method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MRI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 sacral iliac joint disease in early stag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examination (94.0%vs 44.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29.22,P<0.01),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CT examinat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examination (92.0% vs 44.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26.47,P1<0.01), the difference i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between CT examination and MRI examination was not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x2=0.15,P3=0.70), the image features of cystic changes or erosion, os-teosclerosis, burr sense and less smooth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 sacral iliac joint disease in early stage by CT exam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y X-ray examin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RI featur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 sacral iliac joint disease in early stage were mainly the strengthening of articular ligament, cartilage and bone, bone marrow edema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damage. Conclusion MRI in the examina-tion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 sacral iliac joint disease in early stage has high accuracy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总页数】3页(P175-176,181)【作者】李振玉;彭保成;刘斌;牛永超【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河南新乡 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河南新乡 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河南新乡 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河南新乡 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X线、CT、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J], 黄晓锋2.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李星玉3.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徐海东;郑淑凤4.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徐海东;郑淑凤5.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J], 姜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35作者单位:湖南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CT室 (聂建)CT与X线、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聂建[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的诊断作用。
方法收集3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CT、X 线、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表现、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检出率。
结果 34例患者X 线、CT与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4.12%、70.59%和94.12%,CT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MRI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和CT检查(P<0.05);对病变0级,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5),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1);对病变Ⅰ级,CT、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5);CT与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变Ⅱ级,CT与X线、MR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X线、MRI检查相比,X线平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诊,而CT、MRI检查对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CT;X线;MRI;诊断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全身进行性结缔组织慢性疾病(AS),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1-2]。
患者起初病情隐秘,多数患者骶髂关节最早受累,如果发现不及时、不早期合理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容易导致残疾,影响其生活和工作,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
因此,早期诊断对于AS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对AS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X线、CT和MRI。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表现、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检出率,分析影像学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9月诊治的3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为26.6岁,病程l~3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分别进行X线拍片、CT扫描和MRI检查。
1.2 检查仪器 与方法 CT扫描采用美国GE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自骶髂关节上缘向下连续扫描骶髂关节间隙、骨质及邻近软组织等,扫描层面与椎管垂直, 层距层厚均为3mm,X线检查采用北京万东500mA大型摄影机,常规摄骨盆正位片及双侧骶髂关节斜位片;MRI检查采用美国GEMRISigna机MRI机,常规取仰卧位足先进,选用层厚5mm双侧骶髂关节横断位和斜冠状位短T1反转恢复(STIR)序列扫描。
1.3 临床影像学诊断标准 按照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1],将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
Ⅰ级: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Ⅱ级: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Ⅲ级: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况比较 患者X线、CT和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分别为44.12%、70.59%和94.12%,患者CT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I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况比较影像学检查方法例数骼关节病变检出情况[n(%)]X线3415(44.12)CT3424(70.59)aMRI3432(94.12)b注:与X线比较,a P<0.05;与CT、X线比较,b P<0.052.2 3种影像学检查对病变不同分期检出结果比较 34例进行X线、CT及MRI检查的患者中,对病变0级,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χ2=4.87,P<0.05),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χ2=19.91,P<0.01);对病变I级,CT、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χ2=4.22,χ2=13.25,P<0.05),CT与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变Ⅱ级,CT与X线、MR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及图1~5。
表2 3种影像学检查对病变不同分期检出结果比较[n(%)]检查方法例数0级Ⅰ级Ⅱ级X线3419(55.89)2(5.89)13(38.24)CT3410(29.42)a8(23.53)a16(47.06)MRI342(5.89)b15(44.12)b17(55.89)注:与X线比较,a P<0.05;与CT、X线比较,b P<0.05图1和图3 未见明显异常,为I级图2 双侧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硬化,关节面下可见微小囊状低密度区3 讨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及全身临床表现不明显,本病早期首先侵犯骶髂关节[1],如果患者起初出现骶髂关节疼痛、僵硬等表现,就应怀疑AS早期骶髂关节病,争取早诊、早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尤其重要,如果本病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继续向上或向下发展,会引起脊柱强直和关节畸形,导致脊柱、关节生理功能严重受损,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临床上除了化验检查外,主要的辅助检查为X线、CT、MRI影像学检查。
因3种影像学检查各有其优缺点,诊断率高低及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差异,所以临床上大量资料对3种检查方法做了对比分析[1-6],为AS早期骶髂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应用价值。
对于AS骶髂关节病,X线检查简单易行,价格便宜,患者一般首先选择其检查,X线拍片检查对较为典型的AS早期骶髂关节病诊断较容易,但对早期病变定性差、诊断效果不明显,容易漏诊,因此目前临床上应用不是很广泛[3],而采取CT或MRI扫描检查其病变敏感性好、诊断率高,能及早发现AS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与CT相比,X线检查能够比较确切地显示骶髂关节的间隙及骨质密度[4],对病变早期检出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CT对病变0级、Ⅰ级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CT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70.59%,明显高于X线总检出率44.12%,与黄振国、李光报道一致[1-3],并且CT对空间分辨率高,由此对骨皮质侵蚀、缺损方面的敏感性相比MRI 高,对该病变的发展分级较满意,但CT对关节面骨侵蚀及软骨下囊性变显示不清晰,尤其对患者有轻微的临床表现但X线检查正常或高度疑诊者,要进一步做CT或MRI扫描检查诊断以便确诊治疗。
对于X线拍片和CT扫描检查诊断不清者做MRI扫描检查,MRI检查骨关节面骨质硬化、侵蚀、关节囊、关节旁骨髓炎症等早期骶髂关节炎表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5],能扫描出CT所不能观察到关节旁骨髓的脂肪沉积、水肿和滑膜炎,更能及早地发现骶髂关节骨结构改变以及对骶髂关节炎的病情评估和疗效判定,尤其MRI动态增强时能够比较直接地显示出骨髓水肿,反映出骶髂关节炎症的存在和活动,对早期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病变0级、Ⅰ级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MRI对本病总检出率为94.12%,明显高于CT总检查率70.59%,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4,6],由此看来,MRI 检查可作为AS骶髂关节病的首选诊断方法,但对一些显示不清楚的病情变化,要结合CT扫描来确诊[5-6]。
综上所述,X线检查能够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CT扫描显示出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骨质轻度糜烂、明显破坏及关节融合;MRI扫描对软骨下脂肪堆积、骨髓水肿、软骨表面不规则、碎裂,骨侵蚀显示清楚[7-8]。
虽然X线对AS骶髂关节病患者的检查简单可靠,但是定性分析比CT及MRI差,而CT和MRI检查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但本研究显示对于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三者基本一致[4],对于化验检查阳性者首选CT扫描,如CT显示不清可选择MRI检查,二者结合检查对AS骶髂关节病的早期诊参考文献[1] 田欧.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866-1868.[2] 黄振国,张雪哲,洪闻,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 线、CT和MRI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1):1040-1044.[3] 曾艺君,周杰,黄求理.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6):695-698.[4] 罗强.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2,31(13):176.[5] 蔡磊,谢安明.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89-90.[6] 马亚宁,朱亚男,李小民,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1):3-6.[7] 李光,刘焦枝,王勇.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三种影像学特点及敏感性比较[J].海南医学,2012,23(12):81-82.[8] 李振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16-117.钬激光碎石手术128例麻醉体会金运松 吴立新[摘要]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在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 选择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的病例128例,ASAI~III级,随机分为两组。
I组(n =64)为全身麻醉组,II组(n =64)为椎管内麻醉组,两组均于麻醉前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
结果 两组麻醉均安全,效果效果确切,全身麻醉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术后躁动、肺不张的发生率较高,椎管内麻醉组在俯卧位时可出现SPO 2下降,经给氧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