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CT与MRI诊断

合集下载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上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由于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

肾上腺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肾上腺腺瘤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明确的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标准通常是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

本文将对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通过了解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上腺腺瘤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肾上腺腺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验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检测。

最后,我们将总结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同时,读者还可以对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并有助于提高对肾上腺腺瘤确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首先,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肾上腺腺瘤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建立起对这一主题的基本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列出文章的各个小节和内容,让读者对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预告一下文章的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肾上腺腺瘤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确诊标准三个小节。

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 MRI诊断分析

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 MRI诊断分析

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 MRI诊断分析作者:李佩佩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和MRI诊断价值。

方法:搜集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肾上腺肿瘤86例患者,对其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

结果:良恶性肿瘤CT检查定位准确率高于MRI,MRI定性准确率高于CT,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MRI;诊断价值肾上腺肿瘤是常见的临床疾病。

该病具有临床表现复杂、类型多样等特点[1]。

CT和MRI 检查都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均能明确,对肿瘤是否转移能够有效判断。

CT、MRI在良恶性肿瘤定性和定位中各具优势[2]。

现搜集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肾上腺肿瘤86例患者,对其良恶性肿瘤CT、MRI诊断价值进行总结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肾上腺肿瘤86例患者,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45例、41例,平均年龄是(44.69±8.26)岁,最大79岁,最小22岁。

38例病变部位为左侧,43例右侧,5例双侧。

8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

(1)叮嘱患者检查前禁食6h,检查仪器选择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

对患者进行平扫、增强扫描。

扫描范围为患者膈顶至盆腔或双肾下级,扫描层厚为3mm-5mm。

对比剂选择非离子型碘海醇,取85ml-90ml碘海醇经患者前臂对其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后25s-30s、70s-80s分别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并进行数据重建。

(2)MRI检查仪器选择GE signa1.5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方式选择FSE、T1W1、化学位移同反相位、T2W1、脂肪抑制、FIEST。

CT和MRI诊断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作用分析

CT和MRI诊断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作用分析
并 无 明显 区分 , 给 影像 学 诊 断及 鉴 别 带 来 困 难 … 。 笔者通过 对7 2 例
( 原 发 肿 瘤为 肺 癌 3 例, 胃肠 道 腺 癌 2 例, 肝癌 1 例) 。 各 肿 瘤 类 型 分
上腺的位置较深 , 所患 肿 瘤 组 织 来 源 复 杂 , 良、 恶性 肿 瘤 在 形 态 上 布及 构 成情 况 见 表 1 。
转 移 瘤
常规 作 T I W1 、 T 2 W1 、 F S E、 F I E S T 、 脂 肪 抑制 、 化 学 位移 同反相 位 扫 描, 根 据 患者 情况 行 增 强扫 描 , 对 比剂采 用钆 喷 酸( G d — DT P A ) 。
1 . 3 图像 分析 2 2 C T 、 M RI 肾上腺 肿 瘤 定位 、 定性 准确 率情 况
良性 皮 质 腺 瘤
5 1 ( 7 0 - 8 ) 2 0 ( 2 7 . 8 ) 2 5 ( 3 4 . 7 ) 5( 6 . 9 )
2 2 ( 3 0 . 6 ) l O ( 1 3 . 9 ) 1 0( 1 3 . 9 ) 1 ( 1 . 4 )
2 5 ( 3 4 . 7 ) 8( 1 1 . 1 ) 1 3( 1 8 . 1 ) 4( 5 . 6 )
0 2 4 2 0 0
[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CT 和M R I 用 于 肾上 腺 良、 恶性 肿 瘤 诊 断 和 鉴 别价 值 。 方 法 对 我 院2 0 0 8 年1 月一 2 O 1 2 年1 2 月收 治 的确 诊 为肾 上 腺 肿瘤 的 7 2 例 患 者 临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 , 以病 理 或手 术 资 料 为标 准 , 分析 C T 和 MRI 对 于 肾上 腺 良、 恶 性 肿 瘤 的 检 出和 鉴 别 要点 。 结 果 本 试 验 中经 穿 刺 活 检 或 手术 病 理 共 检 出良性 肿 瘤5 1 例, 恶性 肿 瘤2 l 例, CT 检 查 定 位 准确 率 明显 高于 MRI , 但 定 性 准 确 率 明显较 低 ( P < O . 0 5 ) 。 结论 C T 和 MRI 在 肾上 腺 良、 恶性 肿 瘤 鉴 别 上 各有 优 势, 联 合 应 用 增 加确 诊 率 。

肾上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肾上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肾上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目的:研究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上腺淋巴瘤的患者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CT和MRI影像学表现。

结果:肾上腺淋巴瘤的患者CT图像上多见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经MRI扫描后多可见T1WI上存在与肝组织等信号或低信号影,在T2WI上可见略低与脂肪组织的高信号影。

而且经增强扫描后CT和MRI的病变区域均有间隔样强化和斑片样强化的表现。

结论:通过影像学分析能为肾上腺淋巴瘤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的确定也有重要意义。

标签:肾上腺淋巴瘤;CT;MRI肾上腺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1],对肾上腺淋巴瘤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肾上腺淋巴瘤患者7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诊断的要点。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肾上腺淋巴瘤患者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初诊,且没有接受相关治疗的历史。

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5例和2例,患者的年龄在6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1.5)岁。

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影像学诊断资料以及病理检查资料等均完整。

其中,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患者和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患者分别有1例和6例。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1例患者符合其临床相关诊断标准的规定[2],即:淋巴瘤的组织分型为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单侧或者双侧),且未见伴发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无同细胞型白血病以及其他结外器官受侵的情况。

其余6例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患者均有淋巴结或其他相关部位受侵的情况出现。

根据2010 年美国肿瘤学会制定的分期标准,6例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患者中,属于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分别有1例、1例和4例。

多数患者有体重降低、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有腹痛的表现,但也有患者无显著临床症状。

肾上腺疾病的CT、MRI诊断

肾上腺疾病的CT、MRI诊断
实验室:血尿皮质醇减低,血中ACTH水平升高
CT表现: 1.双侧肾上腺增大,形成不规则肿块,
长轴与肾上腺一致。 2.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坏死和高密度
神经母细胞瘤
3岁以下婴幼儿 起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
之一。 好发部位:肾上腺、腹膜后脊柱旁、后纵隔、盆腔和颈部 病理:没有包膜,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可伸入
椎管内形成哑铃状。
临床表现: 腹部无痛性肿块,发生转移时出现肝大、骨痛
等表现。80-90%分泌儿茶酚胺。 CT表现: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20-40岁最多;
2.症状:
阵发性高血压、头疼、心悸、多汗和皮肤苍白, 数分钟后缓解。
3.实验室: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基 扁桃酸(VMA)明显升高
CT表现: 1.圆形、椭圆形肿块,3~5cm; 2.密度不均匀,瘤内坏死囊变、出血; 3.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 4.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实质性肿块,分叶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不规 则钙化。浸润性生长,可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可跨 过腹中线。增强扫描不均一强化。淋巴结、肝脏、 骨骼转移。
左侧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结核
adrenal tuberculosis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数年甚至更长;皮肤黏膜 色素沉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低血压等,皮 肤和色素沉着最具有特征性。
非功能性其它疾病(囊肿、出血等)
库欣综合征 (Cushing syndrome)
肾上腺分泌过多皮质醇,又称皮质醇增多症 好发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
血压,月经失调、多毛等。 实验室检查:血尿皮质醇增高,垂体性和异位性血ACTH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6-11-25T15:50:02.1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王金屏[导读]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临床少见疾病,属于无功能性良性肿瘤,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547000【摘要】:目的:探究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基于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接诊收治的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床资料,按照临床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两组,CT诊断组和MRI诊断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影像学特征均表现为:病灶内含脂肪成分、软组织成分(而且增强后的软组织成分程度逐渐的由轻度转化为中强度,而脂肪成分无强化趋势),边界存在清晰的类圆形肿块;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CT、MRI临床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诊断方式,其诊断结果对临床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MRI、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临床少见疾病,属于无功能性良性肿瘤,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属于偶然间发现,相关数据调查发现:0.08%-0.2%的发现率在于尸检[1]。

从组织学角度分析该病,发现山圣贤髓样脂肪瘤往往由不同比例的骨髓造血细胞、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容易伴随出血、钙化等症状,临床收拾治疗前,一般依赖影像学检查诊断[2]。

基于此,本次调查以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接诊收治的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接诊收治的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且由于这50例患者所选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不同,将其随机的分为CT诊断组和MRI诊断组(各25例)。

肾脏、肾上腺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要点

肾脏、肾上腺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要点

肾脏、肾上腺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要点「医侃」每日阅读栏目,陪老师们一起“啃”医学影像那些经典实用的好书。

目前在读的是《CT、MRI诊断指南》,CT和MRI是现代医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掌握CT和MRI诊断学已成为当代影像学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第三篇如何阅读常见疾病CT MR第四章腹部疾病第五节肾脏疾病【诊断原则和方法】1.肾脏CT和MRI检查必须常规做平扫和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有时须做延迟扫描以观察肾盂及输尿管等。

2.阅片时要依次观察肾脏的轮廓、密度(信号)、大小形态有无改变,从而来发现病变。

3.发现局灶性病变时,要详细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密度(信号)特点、增强扫描时各期的表现、MRI不同序列的表现、周围血管和输尿管的情况,再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4.引起肾脏体积增大的疾病常见肾肿瘤、结核、炎症、肾积水等,引起肾体积缩小的疾病常见肾结核、慢性肾盂肾炎等,肾内出现高密度影的疾病有肾结石、肾出血、各种疾病引起的肾钙化、出血性肾囊肿等,肾内出现低密度影的疾病有肾肿瘤、结核、炎症、肾积水等,肾内出现含脂肪密度的肿块,常见疾病为肾错构瘤。

一、肾结石(一)概述1.类型:肾结石按化学成分和密度大小排列分别为:磷酸钙和草酸钙,磷酸镁胺,胱氨酸,尿酸;90%为磷酸钙和草酸钙,属于阳性结石,尿酸结石为阴性结石。

2.临床表现:血尿,腰痛。

(二)CT诊断1.平扫发现肾盂内圆形、卵圆形、鹿角形或点状高密度影,CT值100HU以上,即可确诊为肾结石。

2.结石梗阻可造成肾盏肾盂扩张积水。

3.怀疑肾结石的病人CT平扫前不能做经静脉注射的碘过敏试验,以免肾盂内的造影剂被误诊为结石。

(三)MRI诊断肾盂内圆形、卵圆形、鹿角形或点状异常信号灶,在T1WI和T2WI上均呈无信号影,即可确诊为肾结石。

(四)鉴别诊断1.肾盂内新鲜血肿:CT平扫也表现为肾盂内高密度影,但其特点是:①形态不规则;②CT值40~60HU;③短期复查病变形态、密度可变,甚至消失;④MRI上,急性血肿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亚急性血肿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

比较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

比较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

比较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上腺常见肿瘤的诊断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CT 和磁共振成像作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都能够为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CT成像是通过X射线经过人体组织的吸收程度来形成影像的,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肾上腺的CT表现因肿瘤类型、大小、部位和病理组织结构的不同而异。

肾上腺皮质腺瘤多表现为单侧、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其CT值一般在5-20 Hu之间。

而肾上腺髓质肿瘤通常呈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区和高密度区融合的混合密度影像,甚至可见到钙化、坏死、出血等形态学特征。

此外,CT扫描还可以通过分析血管影像中肿瘤血管的数目、分支情况、分布区域等指标来对肿瘤进行判断,有助于鉴别恶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依靠核磁共振原理实现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具有无辐射、成像清晰等优点,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MRI对肾上腺的软组织结构及局部解剖关系的显示能力比CT更好,特别是对肾上腺周围及深部组织有更好的显示和鉴别诊断能力。

使用MR技术可以根据T1/T2信号来判断肿瘤的类型,肾上腺皮质腺瘤一般T1信号强、T2信号弱,而肾上腺髓质肿瘤则相反。

此外,MRI对肝、脾、肾等器官的病灶监测优于CT,有助于判断肾上腺肿瘤的转移情况。

总之,在肾上腺常见肿瘤的诊断方面,CT和MRI各有特点,可以互补地采用。

临床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案,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和诊断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CT、MRI诊断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CT、MRI诊断
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2 1 O 1年第 2 1卷 第 1 1期 JMe ma igVo. 1No 1 0 1 dI・
肾上腺皮 质 嗜 酸细胞 肿 瘤 的 C MRI 断 T、 诊
Dign s sofa e oc r ia nc c tc n o a ms wih CT nd M RI a o i dr n o tc lo o y i e pls t a
3 讨 论 3 1 病 因 与 病 理 .
1 1 临床 资 料 . 搜集我院 自 20 0 2年 1 2月 以来 病 理 确 诊 的 肾 上 腺 嗜 酸 细 胞 肿 瘤 5例 , 中男 性 2例 , 性 3 , 龄 4 其 女 例 年 5岁 ~ 6 9岁 , 平 均 年 龄 为 5 岁 。均 为 体 检 时 发 现 肾上 腺 占位 就 诊 , 均 1 5例 无 内分 泌 异 常 ( 括 血 、 皮 质 醇 、 固 酮 和 尿 儿 茶 酚 胺 ) 2 包 尿 醛 , 例高血压。
嗜 酸 颗 粒 , 酸 细 胞 呈 弥 散 样 排 列 , 分 有 局 灶 性 的腺 泡 样 嗜 部 结构 , 见 坏死组织 , 瘤包膜 完整 , 中有纤 维组织 分隔 , 偶 肿 当 正 常 肾上 腺 组 织 压 迫 变 薄 。肿 瘤 组 织 内 有 局 灶 性 的 基 质 水 肿 。 分 有 团簇 状 的淋 巴 细 胞 浸 润 。 电镜 下 可 见 胞 质 内充 满 部
姚凤 明 , 阂晔 , 戴 任

浙江 宁波 3 54 ) 10 1
( 宁波 大 学 附 属 李 惠利 医 院放 射 科
【 键 词】 肾上 腺 肿 瘤 ; 关 嗜酸 细胞 ; 层 摄 影 术 , 线 计 算 机 ; 共 振 成 像 体 x 磁
中 图分 类 号 : 3 . ; 1 . 2 R7 6 6 R8 4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9 1 ( 0 1 1 - 7 50 1 0—0 1 2 1 )i1 7—2

肾上腺CT、MRI诊断

肾上腺CT、MRI诊断
25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Cushing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 Conn综合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26
Cushing综合症
• 又称皮质醇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所 致。病因分为肾上腺性、垂体性和异位性
• (1)肾上腺皮质醇激素(ACTH)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增生、 腺瘤、腺癌
98
外伤性肾上腺出血
99
肾上腺非功能性病变
100
肾上腺囊肿
(adrenal cyst)
较少见 病理上分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可分 为四型,内皮性和表皮性囊肿(属真性囊肿), 假性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往往在体检B超时偶 然发现,个别大的囊肿压迫邻近脏器出现症状
101
肾 上 腺 囊 肿 ( 真 性 )
114
无 功 能 性 腺 瘤
115
无功能腺瘤(双期)
116
无功能性腺瘤
中等强化 (肿瘤内可见异常血管)
78
血窦
79
钙化、坏死
80
液平
81
明显强化
82
中等强化
83
异常血管
84
MRI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 由于富含水分和血窦而呈明显高信号,是嗜铬 细胞瘤的重要特点
可出现囊变或出血 冠状位显示后腹膜腔全貌,寻找异位嗜铬细胞瘤
109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
110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
111
肾上腺畸胎瘤
肾上腺畸胎瘤很罕见,无典型临床症状,多 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
病理:肿瘤内有油脂及豆渣样物质和毛发, 并有少量骨组织
112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 轮廓与质地不能可靠鉴别肿块良恶性
• 与以往比较
– 6个月内体积增大提示恶性肿瘤 – 随诊6个月内体积无变化,当无恶性征象时可诊为良性 • 正常肾上腺是否可见,肿块与肾上腺的关系
左侧非功能性肾上腺腺瘤 双侧肾上腺转移瘤
肿瘤的大小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其 他征象同样重要
左肾上腺巨大非功能性皮质腺瘤
✓ 2)密度或信号:肿块密度 类似肾脏、T1WI上为低信 号而T2WI上呈非常高的信 号;较大肿瘤易发生出血、 坏死和囊变,可明显钙化
✓ 3)强化:强化明显,较大肿瘤多不均匀。
腹膜后富血供、有明显缺血坏死的肿瘤,即使无高 血压、低血钾表现,嗜铬细胞瘤也应列为诊断中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内容提要
➢ 一、概述 ➢ 二、影像检查技术 ➢ 三、肾上腺CT、MRI正常表现 ➢ 四、肾上腺基本影像学概念 ➢ 五、肾上腺疾病诊断步骤 ➢ 六、肾上腺肿块推荐诊断流程 ➢ 七、常见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一、概述
✓ 肾上腺疾病分为原发和继发性,前者又分为功能性和 非功能性
✓ 肾上腺肿瘤是较常见的肿瘤,尸检肾上腺肿瘤发生率 为1.4%-8.7%。腹部CT检查中肾上腺偶发瘤约占4-6%
80kvP时CT值差别,大于6HU提示含脂病变 • 4)能谱CT成像:准确的脂质定量评价
4、肾上腺静脉CTV:肾上腺静脉解剖成像,肾上腺静脉取血 生化检查的影像导向。
(三)MRI检查
✓ 1)普通检查:轴位 T2WI(f/s)、in/out phase GRE T1WI;冠状位T1WI或 T2WI;层厚3mm
肾上腺皮质醇腺瘤:
✓ 富含脂质腺瘤:平扫CT值小于10HU ✓ 乏脂腺瘤
3、无功能腺瘤 ✓ 肾上腺偶发腺瘤,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 较大腺瘤可出现坏死、出血及囊变,CT密度和

巨大原发性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MRI评价

巨大原发性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MRI评价
转移
5 . 2 士1 . 6 8 . 8 ±2 . 7 5 . 6 士1 . 8 5 . 8 土1 . 7 5 . 5 士1 . 9 5 . 2 ~6 . 0
3 一一 — — 一 —
1 6 . 4士8 . 0 3 7 . 2 ±5 . 1 3 8 . 8 土4 . 1 1 0 . 0±6 . 0 —8 0 -7 5
— 2 3 1 一 一 4 3 一 1 1

2 5 、3 5 、5 0 1
恶性淋 巴瘤 成神 经节细 胞瘤 恶性 间皮瘤
7 l 1
8 . 5 士1 . 8 1 1 . 5 5 . 5
— 一
6 一 —
1 1 1
4 0 . 5 土 4 . 1 4 8 4 0
5 2 一 — 1 一 一 l 一

1 l
注 :① 5 例 无 功 能 腺 瘤 见 轻 度 负c T 值 区域 ; ② 1 例 假 性 囊 ̄ I # C T 值6 2 H u ( 陈 旧 性 出血 ) ③ 脂肪成 分c T 值- - 8 0 ~-5 0 H u ,软组织成分c T 值3 O ~3 5 H u ,I 例瘤内 出血c T 值6 0 ~7 5 H u 。
在 图像 中MRI C S I 与I P 相 比较 ,3 例 无功 能 腺
行评价 :无强化 ( 0 ~1 0 Hu ) 、轻 度强化( 1 1 ~2 0 Hu ) 、
中度强化( 2 1 ~4 0 Hu ) 、高度强化( >4 0 Hu ) 。 ( 低于肝脏实 质的信号 强度) ,等 ( 类似 于肝脏实 质的信
表 2 肾上 腺 肿 瘤 的 组 织 学 类型 与M E I 特 征
组织 类型 病灶 数 病 ( 4 0 小 增强程度 侵犯周 围结构和

医学影像学(7.9.1)--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7.9.1)--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 Imag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drenal Diseases )
1
肾上腺
( Adrenal )
•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极,在肾周筋膜内,长 约 3CM ,前后径约 1-2CM ,右侧为三角 形,左侧为半月形;正常肾上腺在 X 线平 片上不显影,腹膜后充气造影可显示其轮 廓。
•右侧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肝内侧、下腔 静脉后和膈脚外,常呈斜线、倒“ V” 或倒“ Y” 状。
•左侧肾上腺:居脾血管后方、膈脚外,呈“八”字形 、倒“ Y” 形或三角形。
•增强扫描:正常肾上腺均一强化,仍不能分辨皮、 髓质。
•正常肾上腺侧支厚度小于 10mm, 面积小于 150mm2 。
23
• 肾上腺增生及小的肿 物则无能为力。
11
肾上腺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 血管造影检查对肾上 腺多血性病变,尤其 是嗜铬细胞瘤、皮质 腺癌及多血性转移瘤 等,大多可经肾上腺 血管造影明确。
• 但对肾上腺皮质增生 、小的腺瘤等价值不 大。
12
正常肾上腺血管
• 动脉造影 上 : 膈下动脉 腺体上内部
• CT 平扫( A-D ) 示双侧肾上腺均呈 “人”字型,形态正 常,粗细均匀,边 缘光滑整齐,密度 均匀。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 Pheochromocytoma )
4
肾上腺的解剖及毗邻
• 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肾之上部,右侧为三角形,左 侧半月状,如帽状扣在肾脏上极。
•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
两部分组成。髓质占
1/10 ,大部位于肾上
腺头部,小部分位于

肾上腺常见疾病影像诊断(1)

肾上腺常见疾病影像诊断(1)

二、肾上腺腺瘤
• 分为功能性(多数)和无功能性(少数) • 功能性腺瘤临床表现与肾上腺增生相仿,主要为皮
质醇增多征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征,少数为性变态 综合征 • 分泌皮质醇的腺瘤较大,直径1~5cm;分泌醛固酮 的腺瘤稍小,直径1~2cm • 腺瘤包膜完整,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可有分叶,腺 瘤单侧发病多见,多发少见
外伤当日
肾上腺出血
外伤2个半月后复查
九、肾上腺淋巴瘤
• 密度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强化,鲜见内部坏死 • 其形态往往保持肾上腺的形态,也就是说,我们
通过病变,可以分辨出内侧肢和外侧肢
肾上腺淋巴瘤
肾上腺淋巴瘤
十、肾上腺结核
• 往往病变范围较小,因为结核是增生、渗出、钙 化纤维化同时进行,所以,其密度往往不均密度 均匀
病 例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八、肾上腺出血
• 主要原因:钝性外伤、血凝固障碍、抗凝治疗、 恶性高血压、败血症、毒血症、器官移植
• 两侧受累可引起肾上腺功能不全 • CT:肾上腺内新鲜出血,呈高密度区 • 出血可吸收,也可转化为低密度(假囊肿) • 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
外伤当日
外 伤 当 日
外伤1个月后复查 外伤3个月后复查
光滑锐利
肾上腺囊肿
七、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良性肿瘤,一般为单侧性 肿瘤含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髓样组织 类圆形肿块,直径多在10cm以下 CT:混杂密度,由不等量的低密度脂肪和软组
织密度构成 增强:脂肪组织不强化,软组织成分可见强化。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病例1
病例2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与 上 图 为 同 一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癌
五、肾上腺转移瘤
• 肾上腺是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仅次于肝、肺、骨 • 原发多来自于肺、乳腺、甲状腺、结肠及黑色素瘤 • 常双侧同时发生

动态增强CT联合MRI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效能分析

动态增强CT联合MRI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效能分析

动态增强CT联合MRI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效能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3T09:12:51.94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6期作者:杜欢欢[导读] 目的:探讨MRI和CT动态增强在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选取7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杜欢欢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中心医院CT室 057550 摘要:目的:探讨MRI和CT动态增强在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选取7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上腺肿瘤类型分为肾上腺腺瘤组和肾上腺转移组。

动态加强对所有患者的MRI和CT检查,检查过程中记录相关参数,分析每个时间点MRI清除率和CT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

两组后肿瘤大小、形态学、T2WI信号、增强程度和CT值扫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输液后,3min、5min、7min、9min的CT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注射后肾上腺转移瘤MRI清除率和CT清除率与5分钟、7分钟、9分钟呈正相关。

动态增强CT与MRI均对肾上腺肿瘤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而联合诊断对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有更高的鉴别诊断效能,诊断准确度较高。

关键词:动态增强CT;MRI;肾上腺腺瘤;转移瘤引言既往临床以穿刺活检作为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可造成较重创伤,并有引起感染的风险。

目前常用的无创检查技术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均有一定诊断价值。

但考虑到腺瘤与转移瘤密度存在重叠,采用CT值鉴别诊断仍有一定误诊率,可行动态增强CT扫描。

有研究指出,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联合MRI检查,可进一步获得多层面、多方位解剖图像,有助于鉴别诊断肿瘤性质。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进一步观察动态增强CT联合MRI对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指导未来有效鉴别诊断肾上腺肿瘤性质。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集了7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肾上腺腺瘤或肾上腺转移,术前加强MRI,增强CT,患者资料完整。

肾上腺良性占位的CT及MRI诊断

肾上腺良性占位的CT及MRI诊断

肾上腺良性占位的CT及MR I诊断刘国庆,罗 勇,张 龙(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404000)[摘 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占位的CT及MR I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占位的CT及MR I表现,总结其影像诊断价值。

结果:40例肾上腺良性占位中,醛固酮性腺瘤18例,皮质醇性腺瘤12例,无功能性腺瘤5例,髓样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

CT及MR I对肾上腺良性占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查能提高其诊断率。

结论:通过CT及MR I检查,为患者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肾上腺;良性;占位;CT;MR I;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2323037202C T and M R ID i a gn os is of Adrena l Ben ign M a ssL I U Guo2qing,LUO Y ong,ZHA NG Long(The Three Gorges Centra l Hospita l of Chong Q ing,Chongqing404000,China)Ab stra ct:O b j e c ti ve T o expl o re the diagnosis va l ues ofCT andMR I exam ina ti on t o adrenalbenign m ass.M e tho ds The CT and MR Ii magi ngsi gns of40ca s e sadrena l benig n ma ss we reanalyzedretr ospective l y andto s umma ri zethei magi ngdi agnosisvalue s.R e2 su lts I n the40cases,hy pe ra l dost e ronis m adenoma18case s,hypercortis onis m aden oma12,nonfuncti on aden oma5,m yel oli poma of the Adrenal2,adrenal cyst3.Co nc l us i on t he CT and MR I exam ina ti onhave i m port antdiagnosis va l ue toadrenalbenign ma ss and can i mprove t he diag nosisrate.key wor ds:Adrena l;B en i gn;Ma ss;CT;MR I;D iagn osis 肾上腺良性占位在临床中少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其定位、定性正确诊断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占位的CT及MR I检查资料,分析其CT及M R I影像表现特征及鉴别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肾上腺
CT和MRI对肾上腺及其病变的显示率很高。

因此,是诊断肾上腺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MRI由于可三维成像,又可根据不同脉冲序列信号强度变化分析病变性质,比CT有更大的优势。

肾上腺CT扫描无需特殊准备,短扫描时间、薄层面和放大扫描,对显示肾上腺及其病变较好。

,后面包括肾上极上方到肾门的平面。

无需口服造剂。

增强扫描有助于观察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并判断有无肝转移。

肾上腺横断面CT图像,正常呈倒V形、倒Y形,三角形或线状,尖嵴向前,内、外肢后伸。

边缘光滑,不出现结节状轮廓。

增强扫描,则均一强化。

MRI正常上腺的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相近。

(一)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直径常大于2cm,CT多可查出。

由于10%~15%可发生在肾上腺以外,因此如未发现肾上腺肿瘤,应对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进行扫描。

在成人10%、小儿20%肿瘤为两侧性。

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后血然缓解。

CT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直径为2~4cm的肿块。

肿瘤内坏死表现为低密度,还可钙化。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嗜铬细胞瘤中10%~15%为恶性,肿瘤多较大,只靠CT表现难于分辨良性或恶性。

但如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浸润和肝转移,则可诊断为恶性。

MRI因肿瘤含水较多,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

多数病变信号较均匀,少数因肿瘤内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

(二)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瘤CT可见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密度均匀,等于或低于肾的密度。

增强扫描有均一强化。

对侧肾上腺萎缩变小,但也可正常。

肾上腺皮质瘤因分泌的激素性质不同,而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之分。

前者腺瘤较小。

约0.5~0.3cm。

后者腺瘤较大,约2~8cm。

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前者因瘤体小,常仅累及肾上腺的某一部分。

两种功能性异常除腺瘤外也可因相应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

MRI腺瘤在T1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的信号相似或稍低于肝(图4-4-9)。

横断面
冠状面
图4-4-9 右肾上腺腺瘤MRI(T1WI)
(三)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萎缩肾上腺皮质增生,CT表现为两侧肾上腺增大,轮廓饱满,或伴有多发结节。

但肾上腺大小、形状正常者也不少见。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即Addison病。

多因自身免疫异常引起特发性肾上腺萎缩后致。

也见于结核、淀粉样变和两侧肾上腺转移瘤等。

CT表现为两侧肾上腺萎缩变小。

结核性者可见一侧或两侧肾上腺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