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下册考试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模拟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8页,总分值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试卷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
1. 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殷.红〔yīn〕修葺.〔qì〕锲.而不舍〔 qiè〕群蚁排衙.〔yá〕
B. 吞噬.〔shì〕谰.语〔lán〕迥.乎不同〔jiǒng〕不可捉.摸〔zhuò〕
C. 嗥.鸣〔háo〕伛.偻〔yǚ〕气冲斗.牛〔dóu〕怏怏.不乐〔yàng〕
D. 案牍.〔dú〕粗拙.〔zhuò〕慷慨淋漓.〔lí〕鲜.为人知〔xiān〕
2. 以下词语书写全对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木柿斑斓微缺乏道垂垂暮老
B. 烦躁俯瞰颠沛流离珊珊来迟
C. 繁密宛转鞠躬尽瘁千钧重负
D. 取缔猥锁毛骨悚然目不窥园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宜
...的一组是〔〕〔3分〕
⑴天上闪烁的星得好黑色幕上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在面前。
⑵因为这种负荷我在训练时过,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身体的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A.缀着矗立承受幅度
B. 缀着伫立承受程度
C. 挂着矗立忍受幅度
D. 挂着伫立承受幅度4. 以下各组短语类型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热得难受看到长城大家唱歌更加坚强
B.雄伟壮丽热烈粗暴好奇的问出现故障
C.安排任务密不透气教师讲课一场春雨
D.伟大悲剧崇高理想神秘声音精美图画
5.以下成语运用有误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夸夸其谈
....,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鼓掌。
B.泰山上的景致非常的独特,层峦叠翠,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
C.“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民联结成休戚与共
....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D.“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北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现代节日有
哪些,但对于二十四节气却是耳熟能详
....。
没有语病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上下几千年来中国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B. 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情况,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决不能骄傲自满。
D.通过观看?经典咏流传?这样的节目,使我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
7、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样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B. ?木兰诗?作者北宋郭茂倩,选自?乐府诗集?,描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奇女子替父参军,凯旋归来的故事。
C. ?驿路梨花?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为中心,设置了层层的悬念和误会,能过景与人的完美结合,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D. ?土地的誓言?中是端木蕻良的一篇小说,原名叫曹京平。
笔名选用了自己家乡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目的是为始终牢记被敌人占领的家乡,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
8. 默写。
〔10分〕
⑴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⑵,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⑶,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⑷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⑸,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⑹,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已亥杂诗?〕
⑺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⑼?爱莲说?一文的主旨句是。
⑽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9.名著阅读。
〔7分〕
⑴以下图是电影?海底两万里?的海报,请分别写出图
中两个人物的姓名,并写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4分〕
人物:
特点:
人物:
特点:
⑵以下关于?骆驼祥子?的描述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 祥子也曾方案过自己的新生活:杨先生是“圣人〞,必能原谅他,帮助他,给他出个好主意。
顺着杨先生的主意去作事,而后再有小福子的帮助;他打外,她打内,必能成功。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 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但虎妞的死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反映了祥子的愚昧和无知。
二、阅读〔共52分〕
〔一〕诗歌赏析〔5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1.赏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字的妙用。
〔2分〕
12. 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有更深层的赞许呢?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3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 下解释列加点词语。
〔4分〕
A.竟.不可得〔〕
B.湮.于沙上〔〕
C.遂.反溯流逆上矣〔〕
D.众服.为确论〔〕
1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性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是.非木杮安能辨我是.雄雌
B.一老河兵闻之.大兄保见事之.晚乎
C.渐沉渐深耳.无丝竹之乱耳.
D.以为
..顺流下矣自以为
..大有所益
15. 以下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表达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
⑵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7.文言中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以下搭配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
B.尔辈不能究.物理。
〔寻根究底〕
C.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实事求是〕
D.一老河兵闻.之〔闻风丧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语段一
①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②“早埋了。
〞
③“呀,他什么时候……〞
④“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
⑤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⑥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9.文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人物什么心情?〔2分〕
20.最后一句话中作者什么说是“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3分〕
语段二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
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的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平生没见过的奇观。
21.“奇观〞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语段三
①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
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②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
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分〕
23.请简要地分析选文第②段全文中的作用。
〔2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3分〕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
我用它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
②天气晴朗,阳光透过七层楼的病房玻璃窗直射到床边的小几上。
母亲的头顶上也闪耀着这初夏的阳光。
她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
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③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
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在梳妆台前梳理,没法坐着。
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
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插上一只金色的耳挖子,或者戴上有翠饰的簪子。
这时,母亲才舒一口气,轻轻捶几下举酸了的双臂;然后,着手收拾摊在梳妆台上的各种梳栉用具。
有时,她从镜子里瞥见我在床上静静地偷看她,就会催促:“看什么呀,醒了还不快起床。
〞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
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④我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一辈子都不剪一次头发呢?她只是答复:“因为小时候你阿公不许剪,现在你们爸爸又不准。
〞自己的头发竟由不得自己做主,这难道是“三从四德〞的遗留吗?但是另一方面,又庆幸她没有把这样美丽的头发剪掉,否那么我就看不到她早晨梳发的模样了。
⑤母亲是一位典型的旧式贤妻良母。
虽然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
她伺候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使得在事业方面颇有成就的父亲回到家里就变成一个完全无助的男人。
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虽然家里一直都雇有女佣打杂做粗活儿,但她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全家人所用的毛巾、手绢等,也都得由她亲手漂洗。
我们的皮鞋是她每天擦亮的,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
所以星期天上午,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我那时极厌恶母亲这样做,深恐偶然有同学或熟人走过门前看见,我却忽略了自己腳上那双干净的鞋子是怎么来的。
⑥母亲当然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
她不一定查阅或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
说来惭愧,上高中以前,我从未削过一支铅笔。
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下面各层抽屉中存放着各种各样的笔记本和稿纸,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那么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
我们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要把铅笔盒中写钝了的铅笔放进右边小抽屉,再从左边抽屉取出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
从前并没有电动的削笔机,好似连手摇的都很少看到,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那把锐利的士林刀削好的。
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谢。
有一回,放学较迟,削尖的铅笔已被别人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
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工作的。
⑦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
由于心脏机能衰退,医生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将一块火柴盒大小的干电池装入她左胸口的表皮下。
这是她有生以来首次接受手术。
她十分害怕,而我们大家更是忧虑不已。
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
母亲终于渡过难关。
⑧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并恢复体力。
这为母亲洗完澡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
发。
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
从这里可以眺望马路对面的楼房。
楼房之后有一座被白云遮掩的青山,青山之上是蔚蓝的天空。
〔选自2021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2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表达方法是“顺叙〞还是“倒顺〞?为什么?〔3分〕
25.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5分〕
⑴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插上一只金色的耳挖子,或者戴上有翠饰的簪子。
〔自选角度赏析句子〕〔3分〕
⑵楼房之后有一座被白云遮掩的青山,青山之上是蔚蓝的天空。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26.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④段中作者表达的感情。
〔2分〕
27、文章的题目为?给母亲疏头发?,如果换成?给母亲洗澡?好不好,为什么?〔3分〕
三、作文〔共60分〕
28.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开在心中的花朵?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写文叙事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
1. B 评分:3分
2. C 评分:3分
3. A 评分:3分
4. D 评分: 3分
5. A 评分 3分
6. C 评分:3分7、C 评分:3分
8.⑴弹琴复长啸⑵谁家玉笛暗飞声⑶念天地之悠悠⑷不问苍生问鬼神⑸莫言下
岭便无难⑹浩荡离愁白日斜⑺闲敲棋子落灯花⑻安能辨我是雄雌⑼莲,花之君子者也⑽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评分:共10分。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都不得分。
9.名著阅读。
〔7分〕
⑴人物:尼摩船长
特点: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似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
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哀。
特点:尼德·兰是一个野性十足的鱼叉手,一个比拟原始的人。
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自由。
他脾气暴躁,受不了被监禁,也受不了在鹦鹉螺号上的与世孤立的生活,总是方案逃脱。
评分:共7分,答对人名1分,写出人物的特点得2分,意思对既可。
⑵B 评分:共3分
二、阅读〔共52分〕
11.一个斗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相斗艳的美丽景象。
评分:共2分。
12. 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评分:共3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13. A.最终、最后 B.埋没 C.于是 D.信服评分:共4分。
14. D 评分:3分。
15. D 评分:3分
16.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⑵石兽不停地转动,于是就逆着水流到上游去了。
评分:共4分,每句2分。
17. C 评分:3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19.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对老王死的一种惋惜和难过。
评分:共2分。
20.老王在最后时刻抱病到我家里来表示感谢,但我却误会了他,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
作者也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21.奇观不但指红军爬山时的那种壮观景象,也是指长征这一伟大的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
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2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斯科特到达南极点后感到自己失败后的那种悲伤失落的心情。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3.总结了上面的内容,引起下文,并为斯科特一行人在回去的路上所发生的一系列悲剧做了铺垫。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3分〕
24.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法是倒叙,因为作者先写了眼前为母亲梳理头发的情况,再回头表达小时候母亲梳头的往事,忆起母亲对家庭无微不至的保护。
评分:共3分。
答对倒叙1分,其他得2分。
意思对即可。
25.⑴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母亲整理自己头发时的认真耐心,表现了母亲对自己头发的爱惜之情。
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梳理自己头发时的认真细心,表现了母亲对自己头发的爱惜之情。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⑵结构上总结全文一,照应文章的开头。
内容上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对母亲无限的
爱意。
26.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受封建礼教影响的同情和怜惜.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7、不好。
因为“为母亲梳头发〞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能够正好地表达出作者对于母亲的羡慕、同情、敬佩、感谢之情。
如果换成“为母亲洗澡〞那么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共60分〕
28.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53-60〕中心明确,立意深刻、新颖,富有真情实感,语言准确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卷面整洁。
二类卷〔45-5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卷面整洁。
三类卷〔37-44〕中心较明确,内容不够充实具体,语句根本通顺,有少量病句。
条理较清楚,结构较完整,卷面较整洁,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类卷〔28-36〕中心较明确,内容不够充实,条理不够清楚,结构不够完整,卷面不够整洁。
五类卷〔0-27分〕文理不通,结构较混乱,卷面不够整洁,字数在300字以下。
评分说明: 卷面整洁,书写美观者,可适当加3-5分。
‚没有题目的,从实际得分中扣2分。
③出现县〔区〕学校名称或考生个人姓名的,从实际得分中扣3分。
④评卷过程中,一类卷应掌握在20%左右〔含5%的总分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