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
我叫,来自。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
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是人教社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八节的内容——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
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
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圆周运动、向心力等基础知识,但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理解不够深入。
另外,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材处理
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
(四)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圆周运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讲解,包括汽车过拱桥和火车转
弯。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
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能定性分析火车转弯时外轨比内轨高的原因。
(2)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形桥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掌握运用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
课本中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
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
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
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
生学习。
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重
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对于圆周运动,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巧用提问,评
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
任务。
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向心运动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
论到实践。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
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
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空洞的语言描述得以形象
地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对已创设情景进行思维活动,
把分析问题的机
会留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
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
设,激发兴趣,是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
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
究。
(一)引课
复习提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关知识,以及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
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请同学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主要过程●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问题:如果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如何?问题: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问题: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的时候,桥面受到的压力
如何?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逐步求得桥面所受压力。
分析过程:确定研究对象;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找圆心;
确定合即向心力的方向;列方程,得结论。
-==-=2
2
R
mv mg F R mv F G F
N
N
向心力
问题:根据上式,结合前面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问题:试分析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gR v =
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
压力,汽车“飘离”桥面。
问题:汽车的速度比gR v =
更大呢?汽车会怎么运动?(提示,此时汽车受力、速
度、加速度如何)
汽车以大于或等于
v 的速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
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
v
,因此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问题:如果是凹形桥,汽车行驶在最低点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2
2
R
mv mg F R
mv G F F N
N
向心力问题: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超重和失重现象,那么试利用“超、失重”的观点定性分析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凹形桥的最低点分别处于哪种状态?
超失重现象不只发生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上,而是竖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
与速度方
向无关。
强调: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
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原因是向心力
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
汽车过桥问题,实质上是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及方
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因此当物体经过圆周上各个不同位置时,
重力对物体做圆周运动
的作用是不同的。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外的向心力的来源。
●火车转弯的问题
展示火车沿直线运动情况,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
问题:请根据你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
车轮内侧轮缘半径大于车轮半径,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问题: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合力如何?
问题: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火车做曲线运动,所受外力怎么样?问题: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
问题: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
响?
问题: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提示:从分析向必力的来源着手。
设计:使路面向圆心一侧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样,重力和支持
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总结:
、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
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如果根据和火车行驶速度适当调整内外轨道的高度差,
使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
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这样外轨道就不再受轮缘的挤压了。
问题:当轨道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和转弯半径确定的时候,
速度多大时轨道不受
挤压?
L
h gR θgR θgR v =
sin =tan =
问题:如果火车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此速度时,向心力应该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于此
速度又怎么样呢?
引申:公路转弯处路面的特点。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然后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为例做些说明,当飞船距地面高度为一、二百
千米时,它的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在地面测得的
体重,除此之外,他还可能受到飞船座舱对他的支持力,
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为他提供了绕
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
-(==
-=2
2
R
v
g m F R mv F mg F N N 向心力当gR v =
时,座舱对航天员的支持力,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总结: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
此处观看分钟视频。
说明:因为在下一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对此类问题有更详细的阐述,所以在此处仅
作简单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
(三)巩固练习
针对“汽车过桥”和“火车转弯”分别设计两道例题,再做两道拓展习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来完成,再进行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
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汽车过桥问题二、火车转弯问题例题
受力分析图受力分析图计算式计算式
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板书设计说明:板书着重给学生做出规范的受力分析和解题示范,以及展示本节课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
学习是一件增长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劳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失望过。
但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的增长,从哑哑学语
的婴儿到无所不能的青年时,这种奇妙而巨大的变化怎能不让我们感到骄傲而自豪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又有谁
能表达出来呢?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如果你热爱读书,那你就会从书籍中得到灵魂的慰藉;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超越自己。
明天会更好,相信自己没错的!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
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