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读书》---真知灼见智慧灵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
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
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
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
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论读书》是《培根随笔集》中的一篇,他对读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彻的论述。

培根的话语充满着真知灼见,闪烁着智慧之光,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文章中
处处可见通俗易懂的好句子:“读书学习是为了获得享受、养成斯文及发展才干的。

它所获得
的享受,主要是表现在独处和索居时;所养成的斯文,主要是表现在谈吐上;所发展的才干,
主要表现在办事的决断和处理上。

”“史学使人明智,诗歌使人颖异,数学使人精细,科学使人
渊博,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
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又说了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
品尝,慢慢消化。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
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
解开。

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

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一杯
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

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

虽然这只是一篇随笔,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庄重、善辩。

细细品读全文,还感觉到培根在精短的小文里也十分注重修辞方式的运用。

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
修辞使人善辩。

"这里,"……使人……"是分述,后面的"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是在分
述的基础上归纳的结论。

这种论证方法,通常叫做归纳论证。

同时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

这样写,增强了论述的气势,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知识对于人的作用,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知识
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论点。

再如:"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
习好比修剪移栽。

"这里,培根以未经人工培育的"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以对于野花草的"修剪移栽"比喻人的"求知学习",两个比喻句配合得恰当而巧妙。

"野生的花草"经过"修剪移栽"能花繁叶茂,"人的天性"通过"求知学习"能改进完善。

运用这两句比喻是为了论证"求知可
以改进人的天性"这个论点。

用比喻的写法,就把比较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易于人们感知、理解。

为此,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
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

"
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想想古人,他们没有广播、电视、电脑,没有丰富繁乱的夜生活,书
成了伴随他们的朋友,所以才有无数的宝贵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

而我们在生活如此丰富的同
时也应该多读书,勤充电,方能迎接生活更大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