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________ 受到低温的损害。 ②经度的________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③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 复杂得多,________得多。 ④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________,容易掌握。 A.结局 差别 灵验 简易 B.结果 差异 灵敏 简便 C.结果 差距 灵便 简单 D.结局 差异 灵活 简便
11.根据说明对象分类,选文属于_事__理___说明文。 【点拨】事物说明文,以事物为具体的说明对象,以 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为说明目的。事理说明 文则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本 文主要介绍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去向及其影响,显然属 于后者。
1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点拨】明确态度,解释词语,指出删去后意思 上的变化,最后点明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严密性。 不能删去,“主要”表示海洋中动物是吞
5 大自然的语言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新知积累·基础练
1 (1)萌 piān sù (2)哀草连天 衰
2A
草连天 (3) C
(4)时间顺序
4 (1)举例子、作 诠释、作比较 (2)打比方 (3)作比较
5B
3B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语言建构·能力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实践·素养练
15
16
“二十四节气”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中国人“天 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意义重大。
(2)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明清《节气歌弹词》,暗含了“二十四 节气”的先后顺序。请结合《二十四节气歌》写出弹词中 漏掉的节气名称。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弹词(节选)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___惊__蛰___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
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
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哀__草__连__天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哀__草__连__天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m布é谷ng鸟发也,来各了种。花于次是第转开入放炎。热再的过夏两季个,月这,是燕植子物翩• 孕然育归果来实。的不时久期,。
到下了来秋。天北,雁果南实飞成,熟活, 跃植 在物 田的 间叶 草子 际渐 的渐 昆变 虫黄 也都,销在声秋匿风迹中簌。• 簌到地处落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先民们根据太 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一套气象历 法——“二十四节气”。它自秦汉发明至今已经用了 2 000多年了,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了相 当重要的角色。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 体现,更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 体现。
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3) “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段中“风雪
载途”的“载”意思应为( C )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道路)
D.又;且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 然归来。不久,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
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 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 ) (2)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打比方 )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 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 作比较 )
14.根据选文内容,具体分析:在长年暴晒和海浪的作用下, 被分解成米粒般大小的塑料微粒最让人担忧的原因。
【点拨】结合文段中文字信息来做具体分析. 被分解成米粒般大小的塑料微粒会被许多鱼类和
无脊椎动物吞吃,幼形海鞘能够让比重比海水小很多 的塑料微粒沉入深海,这样塑料微粒就会进入海洋食 物链,并最终影响到海产品的安全。(意思对即可)
举例子。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的例子, 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具体形 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内容。
10.阅读第十一段,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 明的。
作者用“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 以”等,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 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819页第11-14题。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是 按次序开放的,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 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7.“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 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 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估计,说明“如果能注意 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损失就有可能 避免,但并不一定。因为损失能否避免,还受其他 因素影响。删去“可能”表达过于绝对。“可能”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 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 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也有利于世 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 精神。 (1)请用一段连贯的话写出你的探究所得。(字迹清晰,书写工 整,简洁明了,不超过50字)
吃塑料的最重要的群体,但也有其他情况,删
去就显得过于绝对了,与事实不符,这一词的
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3.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点拨】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特征,根 据文字信息判断. 列数字、打比方。把幼形海鞘长的黏液过滤器 比作房子,运用数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幼形海鞘的 粪便和黏液过滤器,可以快速地把漂浮在海面的塑 料微粒运输到深海。(意思对即可)
5.[合肥月考]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 建书香校园”。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 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
在艺术作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 •
B.2019年暑假,我们从巴中去了西双版纳;2020年暑假,
我们又将年年如是地从巴中出发去海南三亚。 ••••
【C.点在拨百】年D项风“雨周回而眸复、始草• ”长• 指莺• 一飞• 次的又历一史次记地忆循里环,,只用有在建这筑里始 不合语终境用。最C直项白“的草语长言莺诉飞说”着形城容市生的机源勃远勃流、长万。物复苏的景 象D.,每与年本暑句假语,境有不关符部。门B项都“会年加年大如对是游”泳的池意卫思生是的“管每理年力都度, 像这样周• ”而• ,复• 用始• 在。这里不合语境。
15.[中考•达州改编]综合性学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
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 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016年11月 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méng( 萌 )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翩(piān )然

簌• ( sù )簌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 然归来。不久,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
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
8.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就在这里”一句中的 “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 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
9.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
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 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①【A】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规范,应将第 ___二_____个逗号改为__分__号____。
②【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__之__一____”一词删去。 ③【C】处画线句子前后矛盾,应将“__大__约____”或
“___多_____”删去。
片段练笔
16.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是本课的一大特色,特别是 举例子、作比较的运用。请你至少选用两种说明方 法,写一个说明事理的小片段。(200字左右)
【点拨】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活 动”;C项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D项“目的 是为了”句式杂糅 ,应该删去“目的”或“为了”。
一、课文研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 6.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 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3)为了办一期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黑板报,张丽莉同学找了一段 “立春”的资料,其中【A】【B】【C】三处各有一处错误, 请提出修改意见。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 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A】春意味着风和日暖, 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B】立春是中国 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 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C】立春之日迎 春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 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例文:我国古代有这样两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 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组织结构来表达它们的 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 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奥秘。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就好像在传语农民赶快耕 田;桃花开了,好像在暗示农民赶快播种。春末夏初布 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 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 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 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
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
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4)文段运用了_时___间__顺__序__(说明顺序)进行说明。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