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4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2011年春晚上来自世界孔子学院的学生代表表演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立。
孔子思想中,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是()
A.仁者爱人B.等级观念C.举一反三D.温故知新
2.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活字印刷术B.交子C.指南针D.造纸术
3.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其中大帝国是指()
A.唐朝B.元朝C.宋朝D.清朝
4.“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在中国历史中确有此人,他早在1300年前的唐朝,就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的贡献,他是下图的()
A.鉴真B.秦始皇C.玄奘D.郑和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该文应发表于()
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7.下列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是()
A.福特汽车公司B.东印度公司C.美孚石油公司D.微软公司
8.“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三天以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
……
至此一场全球战争形成了。
”这种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C.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D.日本偷袭珍珠港
9.下列史实能够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这一观点的是()
①创立黄埔军校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
④解放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②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③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如图是2011年热播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
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③设置驻藏大臣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2.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个梦想: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的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1993年,欧洲出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区域政治、经济团体组织,雨果的梦想初步实现了。
让雨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组织是()
A.联合国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共同体
13.2011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遵义会议会址②泸定铁索桥③红军过草地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
碑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14.“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实际上的表现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B.世界经济全球化
C.外交多边化D.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有地位
15.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6.右图漫画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人、日本人参加了哪
次会议后的心情。
()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巴黎和会
D.雅尔塔会议
17.某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国际工人运动C.近代文学艺术D.思想解放运动
18.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下列我国基本国策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
20.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在天堂里的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惊呼:“I can’t believe my eyes!”漫画反映的是()
A.十月革命发生了B.世界大战爆发了
C.苏联解体了D.东欧剧变了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小题20分。
)
21.纵观世界近现代史,革命、改革是一些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
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
第一小组探究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有:
材料一: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材料二: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1)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性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第二小组探讨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改革。
他们搜集到了两则材料
材料三: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
材料四:“……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2)问题:材料三中为改正现实生活中的这一“错误”,苏俄进行的政策调整是什么?从作用看,苏俄、美国的政策调整有何相似之处?(2分)
第三小组探讨的是中国的改革
[中国古人的足迹]
材料五: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
国强兵。
公元前356年,商鞅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活动。
(3)简要说明商鞅变法起到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
(2分)
[中国的崛起]
第四小组探讨的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改革。
他们搜集到了一段评论: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
同一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4)20年代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分别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其结果如何?(2分)
(5)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认识?(2分)
22.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中央将民生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
——《贞观政要》材料二:
材料三: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材料四:
小渔村一夜崛起之城
请回答:
(1)唐太宗的主要政绩中,体现出关注民生的措施是()(1分)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C.轻徭薄赋,戒奢从简D.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最早关注民生问题的人物的主要活动?(3分)
(3)材料三所述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罗斯福为解决民生问题还采取什么措施?(2分)
(4)图中的城市在对外开放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5)你从上述材料二中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认识有哪些?(2分)
2012年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小题20分。
)
21.参考答案
(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分)
(2)实施新经济政策;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分)
(3)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分)
(4)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分)
(5)认识:(2分)
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照抄;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富国强国之路;
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才能促进国家进步,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
制定政策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改革和革命。
(答上任意一点即可得分)22.参考答案
(1)C。
(1分)
(2)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立黄埔军校;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任意三点即可得分)。
(3分)
(3)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分)措施:举办公共工程。
(1分)
(4)起辐射、示范、引领作用。
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2分)
(5)认识: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要重视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
(答对任意一点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