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通天岩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通天岩导游词
【篇一:赣州通天岩导游词】
赣州通天岩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观光的景点是通天岩风景名胜区。

通天岩风景区位于赣州市西北郊6.8公里处,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

通天岩是一处发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具有状若瓜瓠,石峰屏列,窍可通天的特征。

通天岩又是一座开凿于晚唐繁盛于宋代的江
南最大的石窟,保存着宋代以来的题刻128品,造像358尊,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岩风景区主要包括古代石刻区和现代休
闲区两部分。

古代石刻区是景区的核心和精华,它主要由观心岩、
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和翠微岩五个岩洞组成。

下面,我们将依
次带领大家游览五个岩洞和有关景点。

团友们,前面豁然出现一条
僻静的洞窟,就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讲学之处。

此处大洞
套小洞。

小洞内,阳明先生正给其弟子陈九川、邹守益讲授他的致
良知,要求学生强调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题其讲学之处为观心岩。

青山随地佳,岂
必故圆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
醉卧石床凉,洞支秋未扫。

这就是明代理学大师王阳明在观心岩讲
学时留下的手迹。

沿石级而行,山腰有一岩层,因凹片状风化剥落形成的丹霞穿洞,
夏时节,游人行至此外,但觉清风徐徐,疲惫顿消,令人乐不思归,这就是我们来到的忘归岩。

从古至今,赣州城就是一个山灵水秀的
好地方,但却一直没有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按照
风水家的说法,就是在于下游赣江的泄口太大,好风水留不住,都
随滚滚的江水北流而走了,而赣州城下游的吉安一带倒出了不少名人。

古时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赣州城的好风水,他在蓬莱仙境挑选
了两座十分漂亮的仙山,用扁担挑起,想把这两座山放在储潭西岸
和储山东岸一起锁住水口。

当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时,不
料被这时的土地公公发现了,土地公公便学公鸡叫,神仙是不能在
白天做事的,因为他们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这位大仙正挑
山行走,忽闻公鸡报晓,以为天就要亮了,但慌忙将两座山
撂下就走了,以后,这两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

至今,通天岩景区的忘归岩和礼佛岩,各有一个贯彻的山洞,这就
是当年那位大仙挑山时用扁担空出来的。

这品篇幅最大的题刻,出自南宋李大正之手,其如斗的大字际,镌
刻于数十米高的绝壁之上,李大正与辛弃疾交往深,曾在赣州任提
坑治(管铸造钱币的官)一职,当时,赣州是全国铸造钱币的一个点,
由此可说明,早在八百多年前,赣州的冶金业就很发达了。

穿过山洞,沿右边小路,我们将游览龙虎岩/
龙虎岩是一处丹霞洞穴,长约100米,因为金龙和双虎石雕而得名,这尊造像叫龙树王,他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金龙和双虎
是其护卫神,此岩是景区中保存摩崖题刻最多的岩穴。

通天岩天岩
景区历代名人题刻,其年代上起北宋,历南宋、元、明、清、民国
未曾间断,其文体形式有题名、题记、诗词、造像记、吉祥文字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各方面。

这品题刻是通天岩文字最多的题刻,全文406字,是一篇游记,作
者是当时任赣州之州留兀刚的友人或僚属,其文作于嘉定十年(1217年)。

这品宋代陈世雄的题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篇游记作于南京
绍兴年间。

其时,赣南山区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而这篇游记的前半
部分记载的就是朝廷派兵镇压发生在大余县境内的一次农民起义,
其时间、地点、人物都确凿可信。

对于农民战争史和赣南地方史的
研究,都是一份难得的史料。

明朝万历年间的唐邦佐,在通天岩留下了三品诗文,其书法艺术具
有极高的造诣,他的手迹,是通天岩摩崖题刻中的艺术精品,其书
法笔力沉雄刚健,气势飘逸洒脱,溶诸家之长,无论是运笔,结构
还是章法,都有独到之处。

通天岩是通天岩石窟的中心,是一天然环形山壁。

嘉靖《赣州府志》载: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通天岩因此而得名。

自唐代以来,风光旖旎的通天岩石窟就被开创为石窟寺。

至北宋时期,通
天岩石窟的开创达到了高潮,尽管与我国众多的石窟比较,通天岩
壁造像的分布范围,石龛的体量、数量以及造像的尺度,及其规模
都是很小的,但相对而言,它却是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最大的一处
石窟,同时,它又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处石窟,因此,被誉
为江南第一石窟,这是一座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

通天岩主峰巅有
一明代建筑--元武殿,俗称雷公殿,1963年重建改成仿天坛形式的
三层楼阁,1964年我国,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题为群玉阁,游人登
阁远眺,但见赣江如带,群山若瓜,瓠蔓引烟,气迥薄隐,一派山
川秀色,尽收眼底。

这8尊菩萨题材的造像,雕凿于唐代末年,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

特别是这尊双手合什的观音造像,她头戴宝冠,面象丰圆,披
发垂肩,宝缯下垂,佩项圈臂钏,短璎珍,裙带穿环从腰际垂下,
足踏莲台,虽经千年风雨剥蚀,仍栩栩如生,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价
值连城。

中科院专家宿白于1991年对通天岩龛造像后曾作诗:早刊
菩萨像,晚补罗汉群,创始云晚唐,千古映赣江。

在悬崖峭壁中,有一组石龛造像,佛主毗卢遮那(即大归如来)作禅定状,左边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右边是骑象的普贤菩萨,他们面相方圆,神态庄严。

由这组造像向两侧延伸的悬岩上刻有层层排列的浮
雕五百罗汉像,体态自然,表情各异,形成拱卫格局,气势恢宏,
是北宋中期的作品。

这里,集中了佛国世界的精华,是佛教信徒们
顶礼膜拜的场所。

南宋工部尚书胡榘(时任赣知军)在。

《游通天岩》一诗中写道万龛石佛坐观空,安用悬崖架梵宫;纵使风霜窒岩窦,此心元自与天通。

说明通天岩早在唐、宋时期就佛龛遍布,香客不断。

紧邻通天岩的岩洞就是翠微岩,这里有宋代李大正的题通天岩三字。

岩窟下,相传为宋代隐士阳孝本的隐居处。

岩壁上刻有阳孝本等三
人唱和的诗词,这里还有通天岩年代最早的一品题刻,它雕刻于熙
宁六年(即1073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了。

位于翠微岩的大肚弥勒佛造像,其题材特异,完成于南宋,是通天
岩摩岩造像的终曲。

而沿忘归岩、龙虎岩、翠微岩一线分布的单龛十八罗汉像,是北宋
晚期赣州慈云寺僧人明鉴经多方化缘而雕刻的,这具造像刀法精练,个性鲜明,是通天岩摩岩石刻造像的又一精华。

游览完了景区最具代表的五个岩洞后,我们来到广福禅寺。

广福禅
寺也是石窟寺,它是一种特殊的佛都建筑,从宋代开始这里便是通
天岩佛事活动的中心,是江南有名的佛教胜地,总是香火不断。

寺庙后面的穴洞就是当年寺庙的藏经洞。

寺庙的普同塔距翠微岩300米,三重檐四角攒尖顶,设须弥座,全
部用红石构件组成,正面青石碑题:曹洞正宗、普同塔,塔高4.5米,中空,是为寺院僧人坐化升天而建的墓塔。

广福禅林的西侧有一阳公祠,原为广福寺的禅房,祭祀本地名人阳
孝本而立为祠。

北宋时期,博学高行的名士孝本,因不愿为官,携
蒲宗孟所赠国子学书,归隐通天岩二十余年,绍圣元年(公元1094
年)苏东坡路过赣州时,还专程往通天岩拜访阳孝本,两人一见如故,相处甚欢,日同游览,夜则长谈,遂成至交。

阳公祠就是为了纪念
苏阳会晤这段佳话所建。

阳公祠亦成为后代文人墨客相聚唱和泼墨
所在。

位于通天岩石窟翠微岩附近的山坡上,有一石穴墓。

阳孝本葬后曾
迁葬黄金村,南宋淳熙年间复葬通天岩旧穴,阳孝本墓是通天岩最
重要的遗迹之一。

1939-1945年,蒋经国在赣州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时,年
年避暑于通天岩,这就是他当年避暑的小山房,在龙虎岩东南侧,
有一砖木结构的俄式建筑,是赣南最早的一家正规舞厅。

1946年,
蒋介石发现这里三面环山,地势非常险要,且不被外人注意,于是
密令江西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将原来方丈室
的双桂堂改建成一栋二层的小洋房,将爱国将领张学良转囚于此。

该建筑分张学良及赵四小姐卧室、警卫室、卫生间、更衣室四个部分,上下楼都要经过寺内的山洞,警卫室设在山洞口。

然而,小洋
楼竣工时,解放大军已直逼江南,张学良将军也就没有到此居住,
所以,这是一幢没有住过将军的将军楼。

团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通天岩的新石刻区,新石刻区有继南宋以
来通天岩又一巨型造像--尊长23.66米的卧佛,还有很多名人造像。

这些名人在赣州历史上作出过杰出贡献或有着重要影响,他们上起
西汉,下至清代。

从汉代灌婴筑城、晋代变琰迁城,到唐代卢光稠
扩城,有唐代佛教禅宗高僧、马祖、中国风水术祖师杨筠松、历史
上唯一到过赣州的皇室要人隆太后、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隐居通
天岩二十余载的北宋名士阳孝本、散文名篇《爱莲说》的作者周敦,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赣州籍状元池梦鲤、明代理学家大师王守仁、《菩萨蛮》的作用辛弃疾、《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众多栩栩
如生的造像映入你的眼帘,仿佛向你讲述赣州的历史沿革。

通天岩景区景点众多,它的卓约风姿,浓郁的宋城文化气息很值得
我们多看、细看、深看。

但由于时间关系,这次通天岩风景区的游
览只好到此结束了。

欢迎朋友们下次再来
【篇二:赣州导游词】
篇一:赣州市导游词
赣州市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
“江南宋城”——赣州
赣州位于江西省西
南部,地处南岭、武夷山、诸广山大山脉交界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地貌以丘陵、山地
为主。

全市现辖有15县、2市、1区,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总面积达3.94万平方千米,
人口有836.66万。

赣州曾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

赣州文化底蕴厚重,
突出表现为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

宋城文化源远流长,主要以“古石窟、古城墙、
古浮桥、古瓷窑”宋代四古为主要代表;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的主
要聚居地,世称“客家摇篮”。

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赣县客家文化城、客家古
村落白鹭村、五龙客家风情园以及客家围屋,这些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一带,
以龙南围屋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集中,比较著名的有“关西围屋”、“燕翼围”。

赣州市毛泽东思想
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1931年在赣州瑞金额叶坪村,诞生了第一个“赤
色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瑞金因此得名“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

在瑞金的沙洲
坝还留有许多的革命遗址,如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央政治局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红
井等。

还有万里长征第一山——云石山,除瑞金之外,赣州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于
都长征第一渡、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兴国将军园等等。

赣州素有“绿色宝
库”、“生态王国”之称,这里生态优越,崇义阳岭景区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高达9.2
万,最高达19.7万。

这里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安远三百山、宁都翠
微峰、大余梅关——丫山、
上犹五指峰、陡水湖等。

赣州民俗文化异彩
纷呈。

尤以客家山歌和赣南采茶戏为最。

客家山歌运用比兴、夸张、拟人、反衬等手法触景
生情、因事起兴、即兴而歌。

表现形式有对花、猜花、丢观音等。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采茶
戏的语言为当地客家方言,载歌载舞,气氛活泼。

赣州物产丰盛,农
特产品聚集,有信丰脐橙、南康甜柚、安远蜜柚、寻乌蜜桔、石城
白莲、崇义毛竹、赣县板
鸭等。

最后,祝愿各位游
客在赣州玩得开心,游得愉快!谢谢。

篇二:07赣州市导游词
赣州市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
来到“江南宋城”——赣州旅游。

地形史称“五岭之
要冲、粤yue闽之咽喉”的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赣州总面
积为
3.94万平方千米,
总人口836.66万。

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简称赣南。

赣州地处
南岭、武夷山、诸广山大
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周高中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现辖15县2市(瑞金市、南康市)
1区(章贡区)。

资源赣州为典型
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拥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因而赣州成为
了江西省的农业大区和经
济作物主产区。

近年来,赣州的各种特色水果不断创新种植,国家
有关部门命名为信丰县-
中国脐橙之乡、南康市-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中国蜜柚之乡、寻乌县-中国蜜桔之乡”。


国金边瑞香之乡—大余县也在赣州。

赣州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
80余种矿产,其中钨储量
全国第一,稀土储量全国第二(龙南县中国重稀土之乡),素有
“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
之称,被称为“江西五朵金花”的铜、钨、稀土、铀、钽铌,除铜以外,其他四种主要分布
在赣州。

宋城文化赣州宋
城文化源远流长。

古赣州辉煌在宋朝,宋代称赣州为虔州,当时已
经成为全国36座名城之一,
赣州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以宋代四古(古石窑、古
城墙、古浮桥、古瓷窑)
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其中典型代表是赣州的古城墙说起古城墙,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
是西安古城墙、南京古城墙等明代的城墙。

而我们赣州古城墙呢,
是全国保留存的惟一宋代
砖城墙,它至今仍发挥着城市防洪、排水功能。

赣州古城墙于北宋
开始构筑,经历代修缮,
形成了一道周长7千米的高大雄伟的砖城。

北宋熙宁年间,知州刘
彝采取分区排水的方式,
建成了福沟和寿沟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排水干道网。

革命史赣州是毛泽
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
率领中央红军成功粉碎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开创了以
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
据地。

1931年在赣州瑞金的叶坪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
府成立,定都瑞金。

故瑞
金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之称。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
这里出发,艰苦卓绝的
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打响。

赣州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
10万人,赣州是全国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著名的苏维埃三大旧址、长征第一山、于都长征
第一渡、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兴国将军县等等。

客家文化赣州是
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客家人的主要
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
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篮”。

这里有600余幢神奇的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
赣州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有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和安远
的东升围、赣县客家文化
城,还有客家古村落白鹭村、五龙客家风情园。

特产赣州物产丰
盛,主要特产有:南安板鸭,它形、色、香、味俱全,驰名中外,
素有“腊味之王”美称;
信丰脐橙,肉质脆嫩,风味浓甜并富有芳香味,有“脐橙进房,香味
满堂”之说,华夏第一
橙;安远香菇,肉厚朵大,味美香浓,被誉为“南国山珍”。

此外,
还有赣县王母渡红瓜子、
江口倒菜、龙归茶、赣州麻通、宁都小布岩茶等,深受旅游者喜爱。

王辉二○一二年十月十五日
篇三:赣州概况导游词
赣州
概况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
江西的南大门赣州!
赣州是江西南部一
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赣南著
名的旅游城市。

赣州早在
公元前201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县,到隋代时又更名为虔州,到
宋朝又改为赣州。

赣,得
名于境内的两条江,一条名为章江,一条名为贡江,章贡两江汇而
为一,此地遂被称之为赣
州。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
部,赣江上游,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国家园
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
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现辖18个县(市、区),全市辖赣县、上犹、崇义、大余、信丰、龙南、全南、定南、安远、
寻乌、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宁都15个县,南康、瑞金二个市,章贡区一个区。

和一个
具备县一级人民政府管理职能的黄金开发区,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区。

全市现有人口876万人,
占江西省的1/5。

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的1/4。

赣州气候宜人,资源丰富。

是全国十八大重点林区之一,具有发展
柑桔尤其是脐橙生产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

赣州信丰县为脐橙之乡、现已探明的固体矿产种
类达64种,其中黑钨储量
全国第一,稀土储量全国第二,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誉,是全国重点有色和稀
土金属生产基地。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二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这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在这里诞生了一个“赤色中国”,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设在赣州的瑞金市。

故有“红色故都”“共和国
摇篮”之称。

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大批开国元帅
将军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

艰苦卓越的三年游击战
争在这里打响。

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
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 %,江西的43.4%,仅兴国
就有烈士23719人。

其中
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有1.37万人,每1千米就有1名兴国籍战士倒下。

这里的人民为中国革命
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解放后,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
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有
132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
此誉为“将军县”。

因此,市内保存的
革命史迹众多,.赣州建立了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区,
有著名的苏维埃三大旧址群、长征第一山、将军县兴国等。

目前,
赣州市全国12个重点红色
旅游区之一。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历
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
馆、“宋代孤品”。

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
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区
最大的石窟寺。

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
现已成为赣州古城的象征。

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
闻遐迩。

还有形若游龙
的古浮桥,至今沿用了近900年。

赣州是江西省所有城市中保存文
物古迹,尤其是宋代文物
最多的一座城市,因而有“江南宋城”之誉。

赣州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
篮”也。

这里有600余幢神奇的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代
表性的有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和安远的东升围。

赣州素有“绿色宝库”“生态王国”“江南水乡”的美称。

市内著名的自
然景观,主要有安远
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

三百山为东江
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
东江的发源地,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

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
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

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
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
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阳岭,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篇四:赣州市导游词
朋友
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
来到“江南宋城”——赣州旅游。

赣州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

赣州地处南岭、武夷山、诸广山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
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千米。

赣州现辖15县2是1区,总人
口836.36万,约占全省的1/5。

由于赣州良好的区
条件,其社会经济在历史上曾多次达到高度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
来,赣州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基础建
设成效显著,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赣州气候宜人,拥
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尤其适宜发展以橙、桔、柚为主的果业,因而成为江西省的一个农
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

近年来,赣州果业经济飞速发展,各种特色水果不断创新种植,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信丰为“中国脐橙之乡”、南康为“中国甜柚之乡”、大余为“中国金
边瑞香之乡”、崇义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寻乌为“中国蜜桔之乡”、
定南为“中国蜜梨之乡”、安远为“中国蜜柚之乡”。

赣州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80余种矿
产,其中钨储量全国第一,稀土储量全国第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的美称,
被誉为“江西五朵金花”的铜、钨、稀土、铀、钽铌,除铜以外其他
四种主要分
布在赣州。

良好的自然条件塑
造了赣州如画的山水,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赣州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这就使得赣州的旅游资
源极其丰富,且类型多样。

既有风景秀美的三百山、“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风光旖旎
的翠微峰、“人间仙境”——龙南武当山等自然景观,又有保存完好
的宋代赣州城墙、巍然高
耸的八境台和郁孤台、岭南雄关——梅岭等历史完好文化名胜,更
有以“红色故都”——瑞
金为中心的现代革命史迹群落。

由于保存了较完整的宋文化遗产为
特色的人文景观,赣州被
誉为“宋城博物馆”,是江西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赣州是毛泽东思想
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率领中
央红军成功地粉碎了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开创了以
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
据地。

1931年11月,在赣州瑞金的叶坪村,诞生了一个“赤字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从这时到1934年,瑞金一直是红色中华的首都,是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所在
地,是全国革命的中心。

瑞金故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之称。

以赣州瑞金为中心的
红色旅游区有著名的苏维埃三大旧址群、长征第一山、长征第一渡、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还有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兴国等。

历史上,瑞金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地区。

但新中
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瑞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